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第1板块 赏析示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3434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第1板块 赏析示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第1板块 赏析示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第1板块 赏析示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第一板块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滟滟(yn) 宛转(wn) 芳甸(din) 霰雪(xin)B. 汀上(dn)纤尘(xin)青枫浦(p)园圃(p)C. 矫揉(jio)江畔(pn)扁舟(bin) 皎皎(jio)D. 徘徊(hui)碣石(ji)捣衣砧(zhn)偈子(j)解析:B.“汀”应读“tn”;C.“扁”应读“pin”;D.“砧”应读“zhn”。答案:A2. 下列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 江流婉转绕芳甸B佼佼空中孤月轮C. 鸿雁长飞光不度D碣石萧湘无限路解析:A.婉宛;B.佼佼皎皎;D.萧潇。答案:C3.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江流宛转绕芳甸芳甸:花丛。B. 江天一色无纤尘纤尘:细小的灰尘。C. 皎皎空中孤月轮 皎皎:月光明亮的样子。D. 昨夜闲潭梦落花闲潭:安静的水潭。解析:A.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答案:A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在出差途中竟然与失去联系三十多年的老同学萍水相逢。看到彼此都已经渐生华发,我们不禁感慨万千。B. 他的记忆力惊人,三年前发生的一件小事,到现在还能说得有鼻子有眼。C. 不少省市片面追求GDP,无节制地开采、出口稀土等资源,这种行为无异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长此以往,稀有资源将消耗殆尽。D. 2月16日晚,央视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圆满落幕,总冠军终于浮出水面,来自山东的刘大成获得冠军。解析:A项,“萍水相逢”应为不相识的人。B项,“有鼻子有眼”指的是将虚构的事情说得逼真。C项误解词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对方面去。答案:D5. 2014江苏省淮安市第二次调研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根据国际法规划设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在于为我军及早识别、发现和实施空中拦截行动提供条件,强化国防安全。B. 近年来,我国“十面霾伏”现象日趋增多且加重,美国卫星拍摄的雾霾图,给我们敲响警钟,治理空气污染迫在眉睫。C. 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学校举办“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丽依旧的自然美,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D. 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解析:A.语序不当,“识别、发现和实施空军拦截行动”应是“发现、识别和实施空军拦截行动”;B.搭配不当,“现象”不能“加重”;C.成分残缺,“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丽依旧的自然美”缺少主语“参展作品”。答案:D(一)2013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67题。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6. 诗中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答:_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风岚之动态,形象生动。7.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答:_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夜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双调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元宋方壶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妲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8.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对“月儿”有多种不同的称代,此曲中除了“广寒宫”“妲娥”以外还有_、_也是称代月亮。曲中的“白雪”指代_。解析:对曲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筛选即可。解答“白雪”的指代意义时可以联系“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词语。答案:蟾、镜。高雅的乐曲。9. 指出这首元曲的主要写作手法并简析作品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写作手法:反衬(答对比、拟人亦可);情因景生(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答出一种即可)。(2)思想感情:此曲对月抒怀,以月的团圆反衬人的孤独,抒发了身世飘零,不得与家人团圆的孤独情怀。(判断手法时要注意景和情的关系,还要注意其中修辞手法的使用等。分析感情时要抓住曲中的关键词语,如“独对”“你团圆我却如何”等。)(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011题。代答闺梦还唐张若虚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10. 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答:_解析:该题具有很强的指示性,“诗的前两句”即“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通过“关塞”二字可知,与戍守边疆有关,以此来说因为戍守边疆,年轻的丈夫要与妻子分离,而妻子站在楼台之上望着一步三回头的丈夫,场景凄清动人。答案: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年轻丈夫与妻子分离的凄清动人场面,丈夫为戍守边疆,无奈与心爱的妻子分别,而妻子只能站在楼台之上望着一步三回头的丈夫。11. 诗中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诗人在表达这一情感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_解析:诗人的情感是诗歌考查的重点,但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总是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法来实现,诗句借对外物的描写来烘托女主人公的心境。此外,诗人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借助带有感情色彩的事物来抒情;同时,该诗对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又是别具一格,句句写心境。答案:表达了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运用了侧面烘托、心理描写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213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2. 三、四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_答案: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13. 第四句中“落”也有写作“在”的,你认为用哪一个词更好?请说明理由。答:_答案:示例一:“落”好。“落”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示例二:“在”好,诗人在十五之夜,望月思乡,无限感慨,希望这无限的愁思随明月回到家乡,但不知秋思“在”谁家,意味着自己的满腹愁怨或许不为家人所知,愁苦无疑加深了一层。(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415题。寄黄几度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黄庭坚(10451105),宋代诗人。王安石变法之后形成的新党、旧党的斗争延续多年,黄庭坚受牵连两次被贬。写此诗时黄庭坚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度,黄庭坚的朋友,曾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为官清廉却未得重用。史记中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家居徒四壁立”。出自左传,意思是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这里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瘴:瘴气,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的湿热空气。14. 颔联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答:_答案:对比(对照、映衬)手法,前一句写当年在桃李春风中痛快地饮酒畅谈,后一句写一别十年,只有每天挑灯夜读时才彼此深情地想念。这样写充分表达了对友人和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答对偶手法、言之成理亦可)15. 这首诗蕴含丰富,汇聚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_答案:开头两句,表达山水阻隔、不能相见的无奈,颔联在今昔对比中表现对友人的思念,颈联尽显对黄几度的赞许、期待,尾联则既有对黄几度的同情,也有对友人仕宦生涯乃至诗人自身政治命运的哀怨。16.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答:_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提取语段的主要信息“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以此作为主干句,然后把其余信息变成短句按正确顺序列出即可。答案:(1)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2)人们把它看作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它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3)它常常在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17. 请运用拟人和衬托等手法以“我望着一轮中秋之月”为开头续写一段文字。要求:赋予“月”某种性格、气质,表达一个中心,200字左右。答:_解析:此题不是要求简单地对“中秋之月”进行描绘,而是要求在写景的同时,赋予“中秋之月”以人格化的色彩,从而做到虚实结合。在写法上,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将使得“中秋之月”具有人格的魅力,衬托手法的运用使得“中秋之月”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突出,更为生动。此外,整个文段还要能表达一个中心,如表达思乡之情、念亲之情。因此,要先明确写作的对象,由“中秋之月”联想到团圆、幸福、美满,寄托思乡念亲之情;同时,“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最具中国特色、最具中华传统文明特质的意象。答案:示例:我望着一轮中秋之月,想起了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的月如一个银盘,在天空中垂挂着。月把一片片皎洁的银辉洒向大地,轻轻地亲吻着小院的每一个角落。桂花仿佛在等待着一次与月的约会,散发着令人心醉的芳香,她婆娑的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更为多姿。想念吧,在月圆的时候。我们有权利思念,月的圆,月的美,月的柔,都给远方的亲人带去思念。月是远的,而相思的人的心却是近的,是相连的。月圆之夜,思念和团圆是紧紧相连的。让我们面对月亮,在月饼香的伴随下,进入梦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