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3412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哂笑(shn)靓妆(ling)木屐(j)殒灭(yn)B.皈附(gu)濡染(r)甲胄(zhu)訇然(hng)C.坼裂(ch)诡谲(ju)渐染(jin)冥顽(mng)D.数落(luo)趑趄(c)栖隐(q)缱绻(qun)解析:A项,“靓”应读“jng”; C项,“渐”应读“jin”;D项,“趑”应读“z”。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栖息寂廖瀛洲熊咆龙吟B.涕泗山崖恍惚催眉折腰C.鸾凤干坼戎马皓腕凝雪D.虹霓山巅荡漾当炉卖酒解析:A项,“廖”应为“寥”;B项,“催”应为“摧”;D项,“炉”应为“垆”。答案:C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导学号50710014)A.渔梁渡头争渡喧喧:吵闹。惟有幽人自来去幽人:幽怨的人。B.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云青青兮欲雨青青:深绿色。C.亲朋无一字字:文字。戎马关山北戎马:借指战争。D.游人只合江南老合:应当。还乡须断肠断肠:形容非常伤心。解析:A项,“幽人”指隐居者,诗人自指;B项,“青青”意为“黑沉沉的”;C项,“字”指书信。答案:D4.名句默写。(1)山寺钟鸣昼已昏,。(2)天姥连天向天横,。(3),使我不得开心颜?(4),凭轩涕泗流。(5)垆边人似月,。(6),月涌大江流。答案:(1)渔梁渡头争渡喧(2)势拔五岳掩赤城(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4)戎马关山北(5)皓腕凝霜雪(6)星垂平野阔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7题。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5.这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主体部分,紧扣“梦”这一脉络,诗人写了四个层次,请简要概括层意。参考答案:(1)入梦缘由;(2)梦游历程;(3)梦中仙境;(4)梦醒时分。6.诗中哪些动词能表现诗人急于游览的愉快心情?参考答案:梦、飞、著、登。7.诗人写“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景象,几乎没写白天的景色,一下子就转入天晚时的“迷花倚石忽已暝”的描写,旦暮变化何其速也!这可能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你还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吗?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忧郁的情感。“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冷色的“烟”“水”“青云”都满含忧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89题。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8.诗人登楼为什么会流泪?由此可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因为诗人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9.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渺的雄奇壮观阔大的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诗人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主题分别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衬托了诗人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诗人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011题。(导学号50710015)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10.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解析:诗人采用了衬托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第一、二句“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等语,显示自己并不以离家为意,表现自己的豪迈和潇洒。第三句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江南梦”,以梦回江南衬托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不仅直言“惆怅”,更用“山月斜”烘托自己的“惆怅”和孤独,使思乡怀人之情表露无遗。参考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11.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解析: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写的是旅途之中,诗人借宿“含山店”,夜半因梦见故乡而不觉惊醒,“灯前”既显出环境的凄清,又透露出诗人梦醒后的恍惚和思念家乡的惆怅。郭诗虽也写借宿的经历,但“灯前笑说”“随船送到家”等语,写的是渔人待客的热情和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景象,表现了诗人所感受到的温暖和愉悦。参考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惆怅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受到的温暖、愉悦之情。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导学号50710016)三堂东湖作唐韦庄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景动新桥横虫带虫东,岸铺芳草睡交鸟青鸟。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12.这首诗在语言风格及用词方面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解析:韦庄的律诗,多明快清新。就这首诗而言,诗人并没有使用什么手法,而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直接描写所见景色,直抒心中感受。诗歌开篇就从“满塘秋水”着笔,直接入题。接着描写看到的景色:湖面上摇荡着十亩菱花,湖上横跨新桥,湖岸上芳草如茵,池鹭睡卧,蛙鸣声声等,这些描写都明白晓畅,语言平实。另外,诗歌使用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都十分生动恰当,比如“乱”,形象地描绘了蛙鸣的情态。参考答案:(1)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遣词造句,写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用真切的情意打动读者。诗歌开篇直接入题,然后以湖面为中心,将湖上、岸上、天上、四周的自然景物组织在一起,营造出活泼、优美、迷人、宁静的氛围。(2)用词生动准确。如“动”“横”“铺”“睡”“投”“落”“倒”“生”等,使本来静的景物有了动态,也使本来各不相干的景物相互融合,使整首诗的画面浑然一体。再如形容词“乱”,用来形容蛙声,惟妙惟肖。还有名词“虫带虫东”“交鸟青鸟”“黄昏”“烟雨”等,读来流利自然,声韵和谐,增添了语言的音乐美。三、语言运用13.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使上下文文意畅通,语句连贯。什么才能让昏昏沉沉的大脑清醒片刻呢?什么才能让起起落落的心情安宁一下呢?我走进了古典诗词的花园,在奇花异卉间找寻答案。是“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那颗雄心,还是“一览众山小”的那片壮志?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苦苦求索,还是?是让游子“不知何处是他乡”的兰陵美酒,还是?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语段的格调,要从古典诗词中寻找答案,还要吻合语段的主题,形式与前后句保持一致。答案示例:“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痴痴思念让恋人“脉脉不得语”的清浅银河14.唐诗春山夜月的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展开想象,加以描写,表现诗句的情景和意境。(不超过100字)解析:要突出“春山夜月”的特点,要有对动作和月下景色的描绘。答案示例:夜晚,山中升起一轮明月,诗人俯身捧起一汪清泉,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则月亮也便到了手中。花香扑鼻,诗人不禁穿行花丛,尽情抚弄满枝的繁花,山花馥郁之气便沾满了衣襟。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