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 逍遥游(第1课时)针对性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3409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 逍遥游(第1课时)针对性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 逍遥游(第1课时)针对性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 逍遥游(第1课时)针对性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6课 逍遥游(第1课时)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C )A北冥(mn)鲲(kn)鹏坳(o)堂B夭阏(y)蜩(tio)鸠榆枋(fn)C大椿(chn)舂(chn)粮蟪蛄(hu )D朝(zho)菌斥安鸟(yn)泠(ln)然【解析】A“坳”应读o,B“阏”应读,D“泠”应读lng。2找出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B )而后乃今培风小知不及大知此小大之辩也而征一国者而御六气之辩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三餐而反,腹犹果然旬有五日而后反ABCD【解析】不含通假字;“知”通“智”;“辩”通“辨”;“而”通“能”;“辩”通“变”;“冥”通“溟”;“反”通“返”,“有”通“又”。3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之二虫又何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BCD【解析】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是代词,相当于“此”。是动词,相当于“到”。4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D )A.B.C.D.【解析】A翼:名词作状语,表比喻,像鸟的翅膀似的;名词,鸟的翅膀。B.御:驾驭;控制。C.修:长;修建。D.动词。都当“去”讲。5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C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众人匹之,不亦悲乎C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彼且恶乎待哉【解析】C是选择问,其它是反问。6下列叙述不符合逍遥游原文意旨的一项是( C )A作者对鹏鸟是歌颂的,歌颂了鹏鸟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怒而南飞的壮美。B作者对鹏鸟是歌颂的,歌颂了鹏鸟想要挣脱束缚,追求绝对自由境界的精神。C作者对蜩、学鸠、斥安鸟等是赞赏的,赞赏了它们无所追求、无忧无虑的生活。D作者对蜩、学鸠、斥安鸟等是嘲讽的,嘲讽了它们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解析】“作者对蜩、学鸠、斥安鸟等都是赞赏的”不对,应是“嘲讽”的。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0题。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7上述语段,可分为三层,请将层次划分准确,并揭示出写作角度。第一层:自谐起,至_止。从_的角度写;第二层:自_起,至_止。从_的角度写;第三层:自_起,至段末。从_的角度写。【答案】亦若是则已矣鹏且夫将图南水与舟,风与翼,风与鹏蜩蜩与学鸠8引文之后,作者紧接着作了解说和想象。引文中激发作者产生想象的语句是与。(共9字)作者由谐的文句,所催生的想象有二,它们是:a.;(16字)b.。(30字)【答案】抟扶摇而上以六月息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9蜩与学鸠怎样嘲笑大鹏?作者如何批驳和评价它们?蜩与学鸠嘲笑大鹏,很讲技巧。a先说自己:;(24字)b再说大鹏:。(9字)作者批驳它们,也很讲究策略,写得颇有情趣:a.;(34字)b作者评价的用语十分显赫和直接,它是。(6字)【答案】a.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运用了比喻和排比修辞,具体语句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b之二虫又何知10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小大之辩”的。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解析】文章虽然谈到了“小大之辩”,但舟与水的例子是用来说明事物都“有所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