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单元 1《论语》十则讲义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3406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1《论语》十则讲义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1《论语》十则讲义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1《论语》十则讲义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语十则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论语(ln) 踰矩(y)诲(hu)盍(h) 轻裘(qi) 曲肱(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可谓好学也已(“已”通“矣”)(2)是知也(“知”同“智”,聪明、明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伐(2)克(3)是(4)信(5)道(6)而(7)为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请事斯语矣(名词作动词,实践)(2)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3)不义而富且贵(名词作动词,合乎道义)(4)老者安之(使动用法,使安于)(5)就有道而正焉(形容词作动词,修正)(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乐)(7)知者动(动词作形容词,活跃)(8)戒之在得(动词作名词,泛指对财货、名誉、地位、美色等的贪欲)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古义:一旦,表示假设。今义:一天。(2)及其壮也,血气方刚古义:等到他。今义:连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后者和前者有从属关系。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判断句)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2)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句)译文: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常识速览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相传曾学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50岁时曾任鲁国的司寇(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并当过三个月的代理宰相。罢官后,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而未能再仕。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易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编成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有3 000 人,著名的有72人。自汉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也被后人尊为“圣人”。语录体经典论语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涉及哲学、政治等,内容丰富。全书现存20篇,分为492章。每一篇都用第一章的头两三个字作篇名,如学而述而公冶长等。论语各章独立成篇,其排列次序在内容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大致归类,每一章只有三言两语,简单明了,接近口语,后人称这种简短的形式为语录体。论语所体现的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孔子创造性地提出了“仁”,以仁释礼。“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孔子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前提。(2)孔子提出了“孝悌”和“忠恕”两个辅助思想,主张以“温和”的方式治理动乱的社会。(3)孔子还从“仁”出发,提出了许多道德修养理论,如“克己复礼”。他还把“仁”推演为恭、宽、信、敏、惠等具体的道德要求,以及中庸之道。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整体感知节选的论语十则,通过孔子与弟子的谈话,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思想品德修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礼”)等问题做了形象而生动的说明。在学习方面强调知识的继承创新和复习的必要性,在学习态度方面讲到要虚心要惜时,在个人修养方面突出坚毅精神和换位思考的必要性。文本层析一、阅读论语十则的前面三则,回答问题。1这三则是孔子关于学习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关于学习有哪些主张?_【答案】从节选的这三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学习有如下主张: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习要谨慎,要深入思考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敏于事而慎于言”;要善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即“就有道而正焉”;在学习的问题上,要有恒定的志向,才可以有一定的作为,要谦虚、诚实,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孔子为什么主张“慎于言”?_【答案】孔子主张“慎言”“讷言”,即少说话,说的时候要慎重,其原因是:(1)孔子很重视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言忠信”“言思忠”,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而如果爱说话,就难免言过其实,言行不一致,于道德就有亏了。(2)孔子认为说话要择取恰当时机,这样才不会引起人的反感,也才能发挥作用。(3)孔子认为德是内,言是外,内在充实自然能发之于外,外在却不一定对内在有所裨益,更反对花言巧语,“巧言令色,鲜矣仁”。二、阅读论语十则第四至六则,回答问题。3如何理解孔子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志向?_【答案】孔子的基本思想是“仁”,就是为人类生活所确立的最基本的和最高的道德原则,也就是以仁爱的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决社会问题。男女老少,每个人平等相处,安分守己,这是孔子所主张的最高的境界。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知之”“好之”“乐之”有何联系与区别?_【答案】这一则里的“之”字没有说明是指什么,一般认为是指学问。知之、好之、乐之是三种不同的境界。 了解,只是一般的关心;爱好,则是一定的投入;只有以此为乐者,才将全部身心置于其中,也才会有真知灼见,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而这,正是知之者、好之者所无法相比的。孔子对于“知之”“好之”“乐之”作了明显的境界层次区分。其实这三者也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可以说“知之”是一种认识,“好之”是一种兴趣,“乐之”是一种情感。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没有认识,就不会产生兴趣,更谈不上情感。相反,认识越深刻,兴趣就越浓厚,情感也就越丰富。5孔子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_【答案】孔子的这句话是从君子的人格修养上来说明智者与仁者各自所具有的不同的品质特征的。“知者乐水”,是因为水具有川流不息的动的特点,这同智者捷于应对、敏于事功的精神品质相类似,能够引起智者精神上的共鸣。同样,“仁者乐山”,是因为山屹立不动、宽厚育物的静的特征同仁者宽厚爱人、沉着稳健的品质有相通之处,能给仁者带来精神上的喜悦。三、阅读第七至十则,回答问题。6如何看待孔子对于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思想?_【答案】这种思想和儒家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一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利用它要求被剥削的人民安于贫困,以巩固封建制度;另一方面,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发展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重视和坚守民族气节、革命气节的优良传统。没有“于我如浮云”的精神,就做不到富贵不淫;没有“不改其乐”的精神,也就做不到贫贱不移。前一方面的影响是消极的;后一方面对于我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有积极作用。7读过“颜渊问仁”一则,你对“仁”有什么样的认识?在这个性张扬的今天,你认为“克己复礼”还值得提倡吗?_【答案】“仁”是一个具有动态标准的道德理想。孔子曾对不同的学生问“仁”给予了不同的回答。这则明显是对颜渊而言的,强调“仁”要求克制私心私欲,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针对的是个人修养的问题。虽然孔子强调用“礼”来约束“自身”的言行,以达到“复礼”的目的,在主张个性张扬的今天,似乎不切合实际,但是提倡约束自己、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以上“学而”篇)(以上“为政”篇)(以上“公冶长”篇)(以上“雍也”篇)(以上“述而”篇)(以上“颜渊”篇)(以上“季氏”篇)课内素材教育之圣人孔子的思想之所以能传至今日,是因为其在教育上的贡献。孔子有七十二门生为贤人,另有三千人感其教化。孔子身体力行于教学,是无愧于先师的称号的。他的学生有的富甲天下,有的潜心学问,有的通灵于天地,有的傲立于庙堂。孔子注重文化的传承,其修春秋诗虽是为儒家而修,对诗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曲解,但无疑将中华的文化传了下来。否则哪有“关关雎鸠”的千古绝唱?孔子是个文化人。他回望历史,低首是现今,远望是将来。汉代的独尊儒术使其学术的传承初见成效;传至宋代,程朱理学的高峰,也是孔子精神的续扬。一门能傲立千年的学术以其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以及能代代相传不断创新,证明了它在华夏的生命力,无人可挡的生命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的精神,他的学说也随川前行,奔流不止。【应用角度】“文化传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等。热点素材朱敏才孙丽娜:为霞尚满天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支教10年来,他们经受了艰辛的考验。居住的卧室跟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山区湿冷的气候让朱敏才患上了风湿病。山区缺医少药,他们干脆硬扛着。为省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夫妻俩衣服破了也舍不得扔,朱敏才的秋裤上大窟窿连着小窟窿。这些年,夫妻俩行了上万公里路,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开设了新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媒评文摘】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颁奖词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B盍各言尔志 盍:何不C知者动,仁者静 动:运动D小人长戚戚 戚戚:忧愁,哀伤【解析】C项,动:活跃。【答案】C2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不同。B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相同。C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相同。D两个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两个加点的“为”字,用法不同。【解析】“而”,连词,表并列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为”,动词,表判断;动词,实行。【答案】D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B五十而知天命C可谓好学也已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解析】C项,“已”通“矣”。A、B、D三项均无通假字。【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饭疏食、饮水B知者乐水,仁者乐山C敝之而无憾 D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解析】A项,饭,名词用作动词,吃。B项,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C项,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坏。【答案】D5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青,取之于蓝D策之不以其道【解析】B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答案】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毋将隆字君房,东海兰陵人也。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内领尚书,外典兵马,踵故选置从事中郎与参谋议,奏请隆为从事中郎,迁谏大夫。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镇万方。”其后上竟立定陶王为太子,隆迁冀州牧、颍川太守。哀帝即位,以高第入为京兆尹,迁执金吾。时侍中董贤方贵,上使中黄门发武库兵,前后十辈,送董贤。隆奏言:“武库兵器,天下公用,国家武备,缮治造作,皆度大司农钱。大司农钱自乘舆不以给共养,共养劳赐,一出少府。盖不以本藏给末用,不以民力共浮费,别公私,示正路也。古者诸侯方伯得专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今贤乃便僻弄臣,而以天下公用给其私门,挈国威器共其家备。武兵设于弄臣,非所以示四方也。臣请收还武库。”上不说。顷之,傅太后使谒者买诸官婢,贱取之,复取执金吾官婢八人。隆奏言贾贱,请更平直。上于是制诏丞相、御史大夫:“交让之礼兴,则虞、芮之讼息。隆位九卿,无以匡朝廷之不逮,而反奏请与永信宫争贵贱之贾,程奏显言,众莫不闻。举措不由谊理,争求之名自此始,无以示百僚,伤化失俗。”以隆前有安国之言,左迁为沛郡都尉,迁南郡太守。王莽少时,慕与隆交,隆不甚附。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冯太后狱冤陷无辜。隆免官,徙合浦。(选自汉书,有删改)【注】国邸:汉代时诸侯王为朝觐而在京城设立的住所。少府:官名。掌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家手工业制造。永信宫:代指傅太后。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古者诸侯方伯得专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B古者诸侯方伯得专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C古者诸侯方伯得专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D古者诸侯方伯得专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解析】联系上下文可知,毋将隆是反对把武库中的兵器赏赐给董贤的,在需断句的部分,他先是引用古例说明古代诸侯方伯要专力征伐才赏赐斧钺等兵器,然后说明汉代镇守边疆的官吏,职责在于抵御敌人,也赏赐武库的兵器,最后引春秋加以说明。因此,B项中“乃赐斧钺汉家边吏”错;由原文“上使中黄门发武库兵,前后十辈,送董贤”可知,“武库兵”是一个整体,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D项中“春秋之谊家”错,据句意应该是“家不藏甲”。【答案】A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B乘舆,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泛指皇帝用的器物,后用作皇帝的代称。C丞相,我国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员,是辅佐皇帝总理朝政的官员。D汉书和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它们都是纪传体的断代史。【解析】史记是通史。【答案】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毋将隆受他人赏识,步入仕途。王音想选拔从事中郎,认为毋将隆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奏请皇上任命毋将隆担任从事中郎。B毋将隆为人正直,敢于直谏。汉哀帝把武库中的兵器送给董贤,毋将隆认为武库兵器只能为国家公用,请求哀帝收回这些兵器。C毋将隆不畏权势,反对太后低价购买官婢。毋将隆认为傅太后低价收买婢女不对,上书皇上请求公平买卖,结果招来皇上指责。 D毋将隆得罪权贵,导致官场不顺。毋将隆因不愿意和王莽交往而招嫉恨,先是被贬为沛郡都尉,后又被罢免官职,流放合浦。 【解析】“被贬为沛郡都尉”不是因为得罪王莽,而是因为反对傅太后低价购买官婢得罪了皇上。【答案】D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隆位九卿,无以匡朝廷之不逮,而反奏请与永信宫争贵贱之贾,程奏显言,众莫不闻。译文:_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冯太后狱冤陷无辜。译文:_【答案】毋将隆位列九卿,没有办法匡正国家的不足,反而上奏折与太后争执买卖价钱的高低,并且公开奏言,没有谁没有听到。哀帝驾崩,王莽掌权,指使大司徒孔光上奏说毋将隆以前担任冀州牧审理冯太后案件时,冤枉诬陷无辜之人。【参考译文】毋将隆字君房,是东海兰陵人。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在朝内担任尚书一职,在朝外掌管军队,按旧例选拔从事中郎参与谋划,上奏皇上请求让毋将隆担任从事中郎,毋将隆后升迁为谏大夫。成帝末年,毋将隆上密封的奏折说:“以前选调诸侯入朝担任公卿,用来褒扬他们的公德,应该征召定陶王,让他驻留在国邸,以安定四方。”后来皇上最终立定陶王为太子,毋将隆升迁为冀州牧、颍川太守。哀帝即位,毋将隆因为政绩考核优异进入京城担任京兆尹,升迁为执金吾。当时,侍中董贤正受到宠幸,皇上派遣中黄门拿出武库的兵器,前后十批,赠送给董贤。毋将隆上奏说:“武库中的兵器,是天下公用的,是国家的武器装备,其修理整治和制造,费用都出自大司农。大司农的钱即便是皇上也不给供奉,皇上的供养和犒劳赏赐,都出自少府。这是因为不把作国家根本之用的钱财用于不重要的方面,不把百姓的财力用于浮华的花费,从而区别公私,表明正路。古代诸侯方伯要专力征伐,才赏赐斧钺等兵器;汉家镇守边疆的官吏,职责在于抵御敌人,也赏赐武库的兵器,都是任职后才接受兵器的。春秋之义,私家不藏铠甲,这是用来抑制大臣威仪、减损私人力量的方法啊。如今董贤是阿谀奉承的近臣,而把本应天下公用的兵器赠送给他私人,拿国家的兵器供给他私家使用。国家的武器装备摆列于弄臣家,这是不可以用来昭示四方的。我请求把兵器收回还到武库。”皇上不高兴。不久,傅太后派遣谒者买官用奴婢,低价买取,又取来执金吾的八个奴婢。毋将隆上奏说价格太低,请另外按照公平的价格买。皇上于是下诏书给丞相、御史大夫:“谦让之礼兴起,虞、芮那样的争执就会止息。毋将隆位列九卿,没有办法匡正国家的不足,反而上奏折与太后争执买卖价钱的高低,并且公开奏言,没有谁没有听到。他的举动不从义理出发,争执之名由此开始,不能给百官树立榜样,有失风化。”因为毋将隆以前有安国之言,所以贬官为沛郡都尉,后又担任南郡太守。王莽年轻时,敬慕毋将隆,和他交往,但毋将隆不太依附于他。哀帝驾崩,王莽掌权,指使大司徒孔光上奏说毋将隆以前担任冀州牧审理冯太后案件时,冤枉诬陷无辜之人。毋将隆被罢免了官职,流放到合浦。10把下列语句组成前后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一是贪恋高官厚禄,放弃原则,与季氏沆瀣一气在去留问题上,孔子的气节为后世树立了楷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当时孔子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坚持原则,丢掉荣华富贵他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弃大司寇之位如弃敝屣,开始了漫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_【解析】根据中“两条路”,可知后面应接,根据中“后者”,可确定先后;是“坚定地选择”的原因,可确定排在前;是对全文段的总结,应排在最后。【答案】11给下面两段文字拟一个标题,要求用对偶句,每句不少于8个字。据悉,武汉市新洲区旧街镇准备修整问津书院。问津书院因孔子周游列国,过此地问津而得名。它曾与东林书院、岳麓书院齐名。朱熹、李贽等曾到此讲学,一时儒学大兴,人才辈出。此次修整,力图恢复明清时建筑群原貌。又悉,湖北大学将在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建一所孔子学院,目的是宣扬儒学,促进中国文化在当地的普及。至此,孔子学院在全球达到249家。【解析】应紧扣文字材料的内容来概括,还要注意运用对偶的形式。【答案】(1)修整书院,力图恢复文物原貌创建学院,竭力弘扬中华文化(2)孔子昔日周游列国儒学而今传扬海外(3)兴儒学,问津书院传古今促交流,孔子学院布四海12(2016全国甲卷)下面是某校团委“中国梦演讲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_【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图表总体为“中国梦演讲赛”赛事组织的流程图,涉及各类工作及各项要求,只要理清树形图的结构,就不难读懂图意。表述时要注意内在逻辑关系。【答案】(示例)“中国梦演讲赛”拟于5月4日举行,赛事需要组织和宣传。组织工作需要联系报告厅,选拔20名参赛者,最后评出6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组稿,并在学校网站和校报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