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4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3节 细胞呼吸学案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79842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4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3节 细胞呼吸学案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 第4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3节 细胞呼吸学案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 第4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3节 细胞呼吸学案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细胞呼吸1说明细胞呼吸的本质和过程。(重点)2列表比较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3说出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4说明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关系。(重点)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和有氧呼吸1细胞呼吸(2)概念(2)特点:条件温和,能量逐步释放。(3)方式(4)本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2有氧呼吸(1)条件:氧气、多种酶。(2)过程(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线粒体。(4)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5)能量释放:细胞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6)意义:有氧呼吸是大多数生物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探讨:燃烧的能量全部以热能形式释放,细胞呼吸的能量以什么形式释放?提示: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一部分转移到ATP等高能化合物中储存起来。探讨: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别来自哪里?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从何而来?提示:生成物CO2中的C来自葡萄糖;O来自葡萄糖和水。生成物H2O中的O来自O2。探讨: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它有何作用?提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都有H产生,H用于第三阶段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1比较燃烧和细胞呼吸比较项目细胞呼吸体外燃烧相同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实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同条件酶的催化点燃释放能量特点逐步释放快速连续释放发光发热现象没有剧烈发热、发光现象有剧烈的发热、发光现象2.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3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2嵴,大大增加膜的面积,线粒体内充满了液态的4基质,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3有氧呼吸三个阶段比较:(以葡萄糖作底物为例)阶段具体过程发生场所与氧的关系第一阶段C6H12O62C3H4O3(丙酮酸) 4H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无关第二阶段2C3H4O36H2O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无关第三阶段24H6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必须有氧1有氧呼吸的反应底物有葡萄糖、O2和水,这三种物质参与有氧呼吸反应过程的阶段分别是()【导学号:21210041】A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B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C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D第一阶段、第三阶段、第二阶段【解析】第一阶段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与水在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H,第三阶段是O2与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H2O。【答案】D2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将()与氢结合生成水 与碳结合形成二氧化碳 在线粒体中被消耗 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ABCD【解析】有氧呼吸的整个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与氧结合生成水,反应发生在线粒体中。【答案】C3有机物经体外燃烧和体内氧化分解都会释放能量。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有机物是蛋白质,则在体外燃烧会放出更多的能量B若有机物是葡萄糖,两种情况产生的能量一样多C两种情况下都能产生CO2和H2O,且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放出D等质量的脂肪与葡萄糖相比,前者在燃烧或氧化分解时耗氧多、产能多【解析】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尿素,体外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氮氧化合物,体外燃烧产能更多;葡萄糖经体外燃烧和体内氧化分解的产物相同,产能相同;等质量的脂肪与葡萄糖相比,前者在燃烧或氧化分解时耗氧多、产能多;体内氧化分解会产生ATP。【答案】C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无氧呼吸(1)场所:细胞质基质。(2)条件:无氧或缺氧、有酶的催化。(3)反应物:葡萄糖等有机物。(4)产物:C2H5OH(乙醇)和CO2或C3H6O3(乳酸),同时释放较少能量。(5)反应式(以葡萄糖为底物)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量)C6H12O62C3H6O3能量(少量)(6)意义:在缺氧的环境条件下为生物供能。2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在农业生产上,应设法适当增强细胞呼吸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2)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中,应设法抑制细胞呼吸,尽可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探讨:苹果储藏久了,会闻到酒精的气味;而马铃薯块茎储藏久了,却闻不到酒精的气味。请分析这是为什么?出现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苹果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而马铃薯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氧呼吸产物的不同与细胞内的酶有关,出现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遗传物质不同,一种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只能是一种情况: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探讨: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为什么要比有氧呼吸少?【提示】无氧呼吸是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还有很大一部分能量存在于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和酒精中。探讨:包扎伤口为什么要使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呢?【提示】增加通气量,防止厌氧病原体的繁殖。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点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条件需氧不需氧场所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线粒体(第二、三阶段)细胞质基质分解程度葡萄糖被彻底分解葡萄糖分解不彻底产物CO2、H2O乳酸或酒精和CO2能量释放大量能量少量能量相同点反应条件需酶和适宜温度本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所需过程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意义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1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ATP,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有ATP合成。2有氧呼吸过程中H2O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且H2O中的氧全部来源于O2。2影响细胞呼吸的内部因素(1)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期、开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3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1)温度甲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与温度影响酶催化效率的曲线特征一致。如图甲所示。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来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2)O2浓度乙对于无氧呼吸:随氧气浓度增加而受抑制,氧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氧气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被完全抑制。如图乙所示。对于有氧呼吸: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之一,在一定范丙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速率增强,但当氧气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有氧呼吸速率不再增加。如图丙所示。 绝大多数植物的非绿色器官或酵母菌的呼吸速率受氧气浓度的影响。如图丁所示。丁(3)CO2和含水量除了温度、氧气外,二氧化碳对有氧呼吸有抑制作用。生物含水量的多少影响呼吸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1(2016榆林高一检测)下图是外界条件对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图。请据图分析说明:甲乙(1)从甲图中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在_点。AB段说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呼吸_。温度的变化主要是影响_的活性。(2)乙图中曲线表示_呼吸类型。如果曲线描述的是水稻根细胞的呼吸,那么在DE段根细胞内积累的物质是_。曲线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利用的有机物主要是_。【解析】甲图中呼吸相对速率最大值在B处,判断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在B点。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也有最适温度,小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升高,细胞呼吸加快,在最适温度处,细胞呼吸最快,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升高,细胞呼吸减慢。乙图中曲线无氧气时呼吸速率最大,氧气越多,速率越小,说明是无氧呼吸,曲线无氧气时,呼吸速率为0,氧气越多,速率越大,说明是有氧呼吸。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答案】(1)B加快酶(2)无氧酒精葡萄糖2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细胞两种呼吸速率相等),在氧浓度为a时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2/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C1/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D酵母菌停止发酵【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判断氧浓度为a时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进而判断细胞呼吸类型及其分解葡萄糖的比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a点时酒精的产生量是6 mol,则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也为6 mol。图中实际CO2的生成量为15 mol,用CO2的总生成量减去无氧呼吸生成的CO2量,等于有氧呼吸生成的CO2量(15 mol6 mol9 mol)。有氧呼吸每消耗1 mol的葡萄糖产生6 mol CO2,生成9 mol CO2则消耗了1.5 mol的葡萄糖;无氧呼吸每消耗1 mol葡萄糖产生2 mol CO2,生成6 mol CO2则消耗了3 mol的葡萄糖。因此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2/3。【答案】B探究影响酶母菌呼吸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1)一段时间后两套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有甲和乙,说明有CO2产生。(2)该实验说明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探讨:试管甲中用油脂封住液面的目的是什么?试管乙模拟的是什么环境?【提示】试管甲中用油脂封住液面是为了造成无氧环境,试管乙模拟的是有氧的环境。探讨:只通过检测产物中是否含有CO2可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吗?提示:不能确定。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CO2。1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1)如果某种生物生活在一个缺氧的环境中,说明其进行无氧呼吸,是厌氧型的,如肠道中的蛔虫;如果某种生物生活在一个氧气丰富的环境中,说明进行有氧呼吸,是需氧型的;如果某种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则说明其是兼性厌氧型的。(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大多进行无氧呼吸产乳酸(如乳酸菌)或者酒精或二氧化碳,但也有些原核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如醋酸杆菌、蓝藻等。绝大多数高等生物以有氧呼吸为主,体现生物呼吸方式的进化方向:无氧呼吸有氧呼吸。2CO2的检测(1)澄清石灰水CO2变混浊,且混浊程度与CO2产量有关。(2)蓝色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CO2由蓝变绿再变黄,且变黄时间长短与CO2产量有关。3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酒精变灰绿色。1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D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解析】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H2O,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因此无论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产生CO2。【答案】C2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 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B若30 min后液面没有变化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C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下降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解析】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相等,不会引起液面变化;若同时进行了无氧呼吸,则产生二氧化碳多于消耗的氧气,气体体积增大,液面上升。【答案】C3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中af所示装置,下列判断合理的是(多选)()abcdefA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B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C连接ecd,给装置通空气,d中石灰水变混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Df放置一段时间后,连接fd,d中石灰水变混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解析】若a装置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吸收氧气,故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放出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体积之差大于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所以B选项错误。【答案】ACD1细胞呼吸的实质是()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解析】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答案】C2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导学号:21210042】A葡萄糖丙酮酸水D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解析】在细胞质基质中,C6H12O6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分解成CO2。【答案】D3比较生物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正确的是()A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原料,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原料B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产物C在人的骨骼肌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有氧呼吸产生还原性氢,无氧呼吸也能产生还原性氢【解析】葡萄糖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原料;CO2是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人的骨骼肌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因为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还原性氢。【答案】D4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甲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会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B若乙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会使丙酮酸增加C若丙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会使ADP的消耗增加D若丁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会使O2的消耗减少【解析】葡萄糖初步分解是在第一阶段,产物为丙酮酸;丙酮酸的消耗在第二阶段,分解产生二氧化碳;H的氧化在第三阶段,与O2结合生成水;三个阶段都有能量释放,能量转移给 ADP 生成 ATP。【答案】D5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中数值最大的是B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C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D某些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解析】图中表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产生的能量,其中HO2反应的过程释放能量最多。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作为反应物的O2参与的是第三阶段,是图中,图中是另一种反应物水。具有有氧呼吸酶的原核生物如蓝藻可完成有氧呼吸。【答案】D课堂小结:网络构建核心回扣1.有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2.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1)细胞质基质:C6H12O6丙酮酸H能量(少量)(2)线粒体基质:丙酮酸H2OCO2H能量(少量)(3)线粒体内膜:HO2H2O能量(大量)3.无氧呼吸的两种反应类型(1)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2)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4.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无氧呼吸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学业分层测评(十六)细胞呼吸(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不能够像燃料燃烧一样的剧烈B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 解的过程CCO2是细胞呼吸的惟一代表性产物D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解析】细胞呼吸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内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等高能化合物中,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源。【答案】C2关于有氧呼吸的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全过程必须有氧参与,并且始终在线粒体中进行B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大量的H和能量C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2O,产生少量的能量D第三阶段是H和氧结合产生水,同时生成大量的能量【解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只产生少量的H和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被彻底分解成CO2和大量的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H和氧结合产生水,同时生成大量的能量。【答案】D3“仙人掌防辐射”“吊兰能吸收装修气味”不少商家为推销花草,大力宣传各种花草的“防辐射”“防毒”功能。假如人们生活在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房间内,18O2进入细胞内,最先出现放射性的化合物是 ()A丙酮酸B乳酸C二氧化碳D水【解析】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并未直接氧化有机物,其作用是接受细胞呼吸过程前两个阶段中产生的H,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CO2中的氧来自于葡萄糖和反应物中的水,生成物水中的氧都来自于空气中的氧气。【答案】D4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这是因为 ()产生的乙醇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没有专门的无氧呼吸结构产生的能量太少AB CD【解析】长期进行无氧呼吸,一是产生的能量太少,二是产生的乙醇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答案】B5(2016泰州高一检测)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依次是H2O和O2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H2O中会检测到18O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解析】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H。用18O标记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中能检测到18O,H2O中没有。细胞呼吸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答案】A6细胞呼吸的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种子贮存时应先晒干,降低其自由水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胞呼吸强度 B应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应先通气,后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C水果保鲜可用低温法,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强度D栽种庄稼,要多疏松土壤,提高根细胞的呼吸强度,利于吸收K等生长所需元素【解析】种子贮存时应先晒干,以降低其自由水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应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由于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无氧、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水果保鲜可用低温法,以降低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细胞呼吸强度;栽种庄稼时要多疏松土壤,以提高根细胞的呼吸强度,利于吸收K等生长所需元素。【答案】B7把鼠的肝细胞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则c层必定含有()线粒体核糖体细胞质基质ADPA和B和C和 D和【解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分解产生能量,ADP利用这些能量生成ATP。【答案】C8(2016漳州高一检测)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消耗等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多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D慢跑时,慢肌纤维中产生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内膜【解析】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所以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等摩尔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ATP少,故A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产生丙酮酸、H和ATP,故B正确。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故C正确。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有氧呼吸主要在第三阶段产生大量能量,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故D正确。【答案】A9把土豆依次放在空气、氮气和空气中各储藏1周。在实验室中测定其CO2的释放量,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土豆的无氧呼吸不产生CO2B在第1周只进行了有氧呼吸C在第2周暂时没有细胞呼吸D第3周的无氧呼吸先强后弱【解析】高等动物的细胞、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马铃薯的块茎等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且不释放CO2。【答案】A10下图为细胞呼吸过程,其中a、b表示物质,表示主要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的物质分别是_、_。(2)图中、过程中都有CO2产生,其场所分别是_、_。(3)过程除产生能量外,还产生_;在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4)和过程一般不会同时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其原因是_。【解析】图中a和b分别表示丙酮酸、乳酸。、过程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在过程中除产生能量外,还可以产生H。在过程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不同生物体细胞中,由于酶的种类不同,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答案】(1)丙酮酸 乳酸 (2)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3)H (4)不同生物体内酶的种类不同能力提升11关于真核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B水果储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解析】无氧呼吸是在缺氧环境中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脱氢过程就是有机物被氧化的过程。水果的储藏需要的环境是低温、低氧和低湿环境,低温、低氧是为了抑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储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无氧呼吸将会加强,产生大量乙醇,既大量消耗了有机物,又增加了水果中乙醇的含量,降低了水果的品质和质量。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中。【答案】D12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测得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解析】以CO2释放量相对值计算,a浓度:O2吸收量为0,只有无氧呼吸;b浓度:有氧呼吸为3,无氧呼吸为(83);c浓度:有氧呼吸为4,无氧呼吸为(64);d浓度:有氧呼吸为7,无氧呼吸为0。由此判断:c浓度最适于储藏;b浓度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2.5,为有氧呼吸(0.5)的5倍;d点无氧呼吸强度最弱,为0。【答案】B13有一瓶混合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氧浓度(%)abcd产生CO2的量(mol)912.51530产生酒精的量(mol)96.560A.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 molB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C氧浓度为c时,消耗的葡萄糖有50%通过酒精发酵Da 值约为0【解析】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所以d浓度时只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产生等物质的量的酒精和CO2,所以a 浓度时只进行无氧呼吸,a值约为0;b浓度时,无氧呼吸产生CO2为6.5 mol,则有氧呼吸产生CO2为12.56.56 (mol);c浓度时,无氧呼吸产生CO2为6 mol,消耗葡萄糖为623(mol),有氧呼吸产生CO2为1569(mol),消耗葡萄糖为961.5(mol)。故有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C错误。【答案】C14下图是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有氧呼吸是从_的氧化分解开始的,全过程分为_个阶段。(2)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_;释放的CO2是在第_阶段产生的;H2O是在第_阶段形成的;产生ATP最多的是第_阶段。(3)有氧呼吸中氧的作用是_,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答案】(1)葡萄糖三(2)线粒体丙酮酸二三三(3)与氢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大量的ATPC6H12O66H2O6O212H2O6CO2能量15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500 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 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的热量更多。回答下列问题:(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A加入240 mL的葡萄糖溶液加入10 g活性干酵母_B加入240 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_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_,这是控制实验的_变量。(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C_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_(用“、”表示),则假设成立。【解析】(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温度变化,其他变量是无关变量(控制变量),对于无关变量要控制其等量且适宜。(2)将C6H12O6溶液煮沸的目的是排除溶液中氧气的干扰。(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呼吸作用的类型,因变量还是温度变化,因此除步骤二以外与B组完全相同。 (4)有氧呼吸产生的热量最多,而没有呼吸作用的C组几乎不产生热量。【答案】(1)不加入石蜡油加入10 g活性干酵母(2)去除氧气自(3)加入240 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不加入活性干酵母(4)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