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73800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标要求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2.四大区域 地区项目山东地区山西地区江南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分布河南崤山以东,史称中原河南崤山以西特点经济最发达和最重要的粮食产地是经济重心之一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是传统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地位经济实力差距较大经济实力十分有限重点精讲黄河流域为什么长期处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1)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2)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推动了经济发展;(3)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重点精讲造成南方人与北方人不同性格的原因是什么?这是由两地不同的地理环境造成的。体现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区域发展的多样性。塞北地处草原地带,气候干燥,畜牧业发达,促成了北方草原民族的豪爽性格;江南水乡,气候湿润,促成南方人的温婉多情的特点。3.分布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深化探究材料一汉代司马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材料二汉朝反映江南地区百越族经济生活的画像砖:整幅画面以船纹为主,显示了这一地区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的现实。思考(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是哪里。简述这一地位形成的原因。(2)据材料二分析两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特征是什么。上述概况反映了当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答案(1)山西和山东经济区。原因:长期以来是政治中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2)特征:两汉时期开发较慢、人少、技术落后、经济实力差距较大。特点:区域的多样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1)时间:两晋之际。(2)原因: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3)影响: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2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1)时间:唐安史之乱以后。(2)原因:安史之乱。(3)影响: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3.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1)时间:两宋之际。(2)原因:靖康之变。(3)影响: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促进了南北风俗的融合。历史比较我国古代北方人口三次南迁的共同点(1)三次高潮都发生在政权交替之际,统治阶级内乱之后,政局混乱之时。(2)都对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3)南迁的原因都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战乱以及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误区警示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中唐以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必须明确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于北方,但还没有超过北方。深化探究材料思考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靖康之变”后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有大量可耕地。特点:迁移的人数多;阶层广;分布在南方各地。影响:为南方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促进南北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江南的初步开发:时间:孙吴、东晋、南朝时期。表现: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像建康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2)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时间:中唐以后。表现:南方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3)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时间:南宋时期。表现: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4)影响:文化中心也随之发生南移。重点精讲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呈现出怎样的特征?(1)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2)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代表了生产力最高水平。(3)经济重心的南移受政治重心逐渐南移的影响。(4)南移方向是由北向南,由内地向东南沿海。(5)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影响深远。易混易错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中心南移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很长时期是在北方。这是由历史文化渊源、战略地位、北方经济的不断恢复等多种历史因素决定的。深化探究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的历史)思考(1)从汉代以前到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发生了什么变化?(2)结合所学,探究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答案(1)汉代以前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2)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环境稳定,政治重心南移,自然条件较好等。课堂小结1“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是()A山西、江南 B山东、江南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D山东、山西答案D解析当时,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两大经济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2.右图所示的历史现象,主要原因是()A生态环境恶化B八王之乱的发生C安史之乱的爆发D靖康之乱导致答案D解析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南宋初年北方人口南迁。此时北方人口大批南迁的主要原因是金军占领了黄河流域,故D项符合题意。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动作用B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C南方人民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答案D解析商品经济水平较高,是农业发展的结果,所以A项错误;南方人开始从事农耕不能成为主要原因,C项错误;B项自然条件只能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不能作为主要原因。4下面示意图展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A东汉 B南朝 C隋朝 D南宋答案D解析由经济重心在南方这一现象可以判断应选南宋时期。5陆游集:“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C南方经济发展突出,完全超过了北方D反映了太湖流域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答案D解析由“实仰东南财赋”,“吴中又为东南根柢”可知D项符合题意。由“东京开封”指的是北宋,故A错;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中唐以后,B错;C中的“完全”表述错误。故选D。6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文渊薮”的说法。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南方商品经济水平较高B江浙一带统治者重视人才培养C江浙地区人杰地灵有良好的文化氛围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答案D解析人才的密布和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回答根本原因时,应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自我测评1提示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江南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畜牧区或者是半农半牧区。2提示(1)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步伐加快;中唐以后南方经济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2)主要原因: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这就使得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再加上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基础达标1战国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成为全国农业中心,其主要原因不包括()A自然条件优越,便于发展农业生产B统治者的重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C水利设施的兴修与完善D关中地区社会稳定,没有战乱发生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关中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频繁,故D表述错误。2唐人张籍在永嘉行中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表明()北民南迁是由天灾所致北民南迁是为了躲避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北民南迁有利于民族融合北民南迁推广了先进技术A B C D答案B3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B“扬一益二”C“苏湖熟,天下足”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答案C解析A反映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发展;B表明唐代南方继续加速发展;C反映宋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完成;D是元代手工业发展的表现。4新的经济重心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和时间长久。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可能是在()A魏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答案D解析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频繁,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隋唐时期和北宋时期,政治中心均在黄河流域。南宋时政治中心在杭州,属于长江以南地区。5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A春秋战国 B秦汉C隋唐 D两宋答案D解析从图片信息看,我国的诗人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也随之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两宋时期,故选D项。能力提升6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分成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B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C自然条件的差异D统治政策的差异答案C解析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决定各大经济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异。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答案D解析此题中A、B、C三项都是推动南方经济发展的因素。自唐朝之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8从三国到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B民族迁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C统治者的重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D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答案D解析南迁的北方人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有了量和质的提高,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湿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材料二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畲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斫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火之,藉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土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地区仍有所见。材料三历史上荆江洪水水位抬高统计时期历时最高洪水水位上升平均每年上升量新石器时代至汉2 300年0.2米0.008 7厘米汉至宋元1 400年2.3米0.164厘米宋元至今800年11.10米1.39厘米材料四唐代至清末长江较大水灾初步统计朝代年数水灾次数平均几年一次唐代2891616宋朝(金)317635元朝91165.6明朝276664.1清朝268624.2材料二、三、四均摘自长江流域水患研究请完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长江流域开发的情况。(要求:表述应成文,评述内容应包括开发的过程、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谈谈你个人的认识)答案(1)开发的过程:汉朝以后开发进程加快,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初步开发;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至两宋时期完全转移到了南方。(2)原因: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开发进程加快的同时,破坏了生态平衡,水灾逐年增加。落后的耕作方式造成的。(4)认识: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生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