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72790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标要求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创办(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2)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2特点(1)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2)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3意义(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2)深圳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4)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知识点拨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城市(1)名称: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2沿海经济开放区(1)设置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2)意义: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3经济技术开发区(1)设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2)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3)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4)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误区警示 正确区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地域分布上,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所占面积上,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上,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上,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浦东的开发(1)时间:1990年。(2)目的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3)条件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4)意义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2开放格局的形成(1)表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知识点拨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1)全方位是指对所有国家开放。(2)多层次就是根据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的不同开放程度,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开放。(3)宽领域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文化、科技、教育等多领域的开放。主题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经济特区特殊性(1)经济结构:特区的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外商投资经济所占经济比重可以大于内地。(2)经济体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采取市场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3)优惠政策: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企业的所得税率按优惠政策征收,对进出特区的境外客商、外籍人员简化手续。(4)管理权限: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属于中央统一管理的外事、边防、公安、海关、金融、外汇、港口、铁路、邮电等方面的业务,由国家主管部门结合特区实际情况,制定专项管理办法。2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1)区域范围不同:前者限于内地,后者限于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2)政策范围不同:前者只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在别的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同;后者除了外交权和国防权外,按照基本法规定可以行使其他权力。(3)社会制度不同: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材料一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因素是什么?答案既便于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新兴工业,又可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材料二有的说看到、听到走私的经济犯罪多了,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的东西钻进来了甚至有的说经济特区是“走私的通道”“国际资产阶级的飞地”等。邓小平开放理论的实践(2)你认为材料中的“走私的通道”“国际资产阶级的飞地”等观点正确吗?试说明理由。答案不正确。理由:尽管特区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建设不和谐的现象,但是特区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的适应场所,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材料三经济特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对其他实践形式不断发挥着示范、辐射和推动作用。陈亚联经济特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3)怎样理解经济特区的“特”?设立经济特区有什么历史意义?答案特区之“特”,主要是指它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意义: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图示法理解“经济特区的创办过程”主题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目的(1)原因适应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总结我国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结果。(2)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1)地域分布上: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2)所占面积上: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3)经济发展特点上: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4)发展政策上: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3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的原因(1)历史原因:上海在中国历史上开放比较早,并且在实际发展中实力超过了广州,是中国实力较雄厚的大城市。(2)地理原因:上海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带,无论是陆路、水路还是航空都极为发达。(3)人才和技术层面:人才多,技术领先。(4)党的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为了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4我国的改革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本质区别(1)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的,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外国武力的威逼下,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是西方侵略中国的产物。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国际国内背景是什么?答案国际:政治上,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内:经过“十年动乱”的破坏,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材料二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2)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何在?分析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有何历史意义?答案标志:浦东的开发与开放。目的:进一步发展上海和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经济。历史意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促使上海迅速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材料三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经济体制十年(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格局的形成对我国加速实现现代化会起到哪些作用?答案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引进外资、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管理模式等。“一、二、三、四”归纳我国的对外开放一个特征:渐进性。两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三个特点:(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四个步骤:“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1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策。首先开放的是()A浦东 B经济特区C14个沿海城市 D沿海经济开发区答案B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也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21979年春,广东省委书记提出:“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答案A解析依据“1979年春”,“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搞贸易合作区”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对经济特区的设想,故选A项。B、C、D三项都不是背景,排除。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其中包括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经济特区设立沿海开放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经济开放区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经济特区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故排除含的A、B、C三项,D项正确。4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开发开放()A上海浦东 B大连、青岛C深圳 D海南答案A解析根据选项中几个地区的开放时间可知,A正确。5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有学者曾经形象地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其“弓”、“箭”、“弦”是指()14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弓”长江中下游如“箭”京九铁路如“弦”小浪底工程如“箭”A BC D答案A解析回忆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可知14个沿海开放城市像一张“弓”;1990年浦东的开发开放是龙头,带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恰似一支“箭”;京九铁路的通车成为一根“弦”,更有力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都是大中城市。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这些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呢?我看不会的,因为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经济体制十年(1)据材料一,指出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目的。并说明外来资金、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2)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对外开放体系形成的过程。答案(1)目的: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推进经济现代化。关系:可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可能会带来一些暂时的消极影响,但整体而言是利大于弊。(2)过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解析第(1)问,“目的”主要从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推进经济现代化方面回答;“关系”紧扣“外来资金、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这一要求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回答即可。基础巩固1在现代中国的经济特区中,最为靠近台湾,并期望能够吸引台资入驻的是()A厦门 B海南 C深圳 D珠海答案A解析“最为靠近台湾”的是厦门。22013年4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海南工作时指出:“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2013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A15周年 B20周年 C25周年 D30周年答案C解析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故2013年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5周年。3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开放整个海岸”和“35年来”可以判断应是1984年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环渤海地区属于这一体系中的()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区C沿海开放城市 D沿边开放城镇答案B解析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故环渤海地区属于沿海开放区。5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柱状图,指出该地区经贸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建立B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浦东进一步开发开放的推动答案D解析1990年国家把上海浦东作为开发开放的龙头,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图片中信息就是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地区外贸总额的飞速发展,因此这一地区可以判断是浦东地区。6由下图可知()A浦东新区优先发展农业B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C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D浦东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答案B解析由图例及“投资结构图”可知,浦东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上,第一产业即农业的投资很少,A项错误;C、D两项无法从图中直接得出结论。能力提升7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由中央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答案B解析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的是经济特区,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是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的是民族自治区。据此A项是特别行政区的特点;C项是民族自治区的特点;D项符合特别行政区的特点。B项符合题意。8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符合材料的主题是()材料(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上海的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崛起,民主革命的政治中心,对外开放的标志。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国现代化的缩影。而A、B、D三项只能分别反映材料中的某一项,不能全面地反映材料所有内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材料二1984年,深圳对粮食、棉布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例达91.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材料三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3)“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答案(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2)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影响: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改革: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迭起,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成为重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解析第(1)问,蛇口工业区的建立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政策,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第(2)问,注意把材料信息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第(3)问,注意从“改革”和“开放”两个角度回答问题,要紧扣题意。【学思之窗】(教材第58页)思考: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提示原因: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意义:回顾国家二十多年来实行对外开放的历程,我们看到深圳等经济特区不仅本身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61页)一、本课测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提示根据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差距大的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区域开放、梯次递进、逐步扩大。二十多年来,从经济特区开始,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已从沿海延伸到广大内陆,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二、学习延伸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个经济开放区发展情况的图片,配上解说词,举办小型展览,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提示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查阅、搜集有关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及社会发展状况的数据资料和图片并将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制成图表或柱状图,为图片配写说明,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改革开放前后北京的经济及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