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阶段性模拟检测3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70041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阶段性模拟检测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阶段性模拟检测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阶段性模拟检测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阶段性模拟检测(三)(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古代文化常以耒耜来称犁从单纯依靠人力耕作转变为利用畜力拉犁,是农业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进步。古代中国“利用畜力拉犁”大约开始于() 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时期解析:本题考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意在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时期出现了牛耕,是农用动力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故选B项。答案:B2.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占30%左右,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该材料表明()A.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B.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渐趋优化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D.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经济的附庸,故C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所述内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法实现。答案:C3.导学号523400981915年,南洋公司香港厂所创的“三喜”牌香烟问世,大受各界的欢迎。但是,引起了英美烟草公司的忌妒,他们说南洋公司的商标影射冒牌,将与诉讼。南洋公司自知不敌,遂将“三喜”牌改为“喜鹊”牌,并将其因由公诸与众,舆论哗然,咸抱不平。结果“喜鹊”牌香烟销路反而大大见好。从该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A.民族工业力量相对较强B.外国资本没有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C.人民的民族意识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政府的保护为民族工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资本主义发展情况。由“南洋公司自知不敌”可知A项错误;由英美公司迫使南洋公司改名可知B项错误;由“舆论哗然,咸抱不平”和“销路反而大大见好”可知C项正确;政府的保护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项错误。答案:C4.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是()A.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C.减缓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材料信息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C两项错误。B项属于“商业革命”的影响,排除。答案:D5.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这里的“各项工作”包含()A.进行土地改革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解析:本题考查过渡时期的阶段特征。题干体现的是过渡时期总路线起到了指引作用,“一五计划”就是在这一路线指引下制定和实施的。故答案为B项。答案:B6.下图所示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B.设立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C.国企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D.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解析:注意图片中的关键信息“跟粮票说再见”、粮食产量在1990年前不断上升,这种现象与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密切相关,故选A项。B、C、D三项与粮食产量无直接关系。答案:A7.(2015北京文综)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太平天国是一个由农民阶级建立的政权,提倡“剪辫蓄发”主要是出于反清的需要,而不是与西方文明相对接,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在当时仍然是一个封建性质的政权,故C项“提倡民主自由思想”错误。辛亥革命期间的“剪辫易服”与“宗教信仰”无关,故D项错误。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与革命党人的“剪辫易服”均带有反清政治革命色彩,故选B项。答案:B8.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本质是()A.传统习俗根深蒂固B.社会风俗的西方化C.文明的交融与转型D.对“文明结婚”的抵制解析:材料反映了婚姻习俗发生变化,而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A、B、D三项表述与材料反映的现象不符。答案:C9.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解析: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胡佛主张“自我治疗”,反对政府干预,但也采取了一些干预措施,如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等,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答案:D10.阅读下面漫画,“失意”与“得意”的主要分歧是()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A.“得意”突出的是计划大于市场B.“失意”强调的是市场大于计划C.国家政权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D.国家政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解析:“胡佛失意”指胡佛政府所推行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及其后果(美国经济处于“沟底”);“罗斯福得意”指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错误,在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市场是远远大于计划的。答案:C11.在1933年间美国大约有1 000万英亩的棉花被毁掉,622万头猪都由国家收购后加以屠宰。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垄断资本主义的美国日趋腐败B.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稳定农产品价格C.美国农牧业遭到自然灾害破坏D.美国重工轻农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析:材料反映了政府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从而稳定价格,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答案:B12.下图揭示了美国19291942年间()A.失业人数的变化情况B.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C.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D.银行信贷的增减状况解析: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和银行信贷的增减状况都不是呈增长趋势,而是呈下降趋势,只有失业人数在这期间呈增长趋势,故选A项。答案:A13.列宁发现“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使农民“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实行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帝国主义对十月革命的破坏解析:材料中农民“切身利益受到损害起来反对苏维埃”是因为余粮收集制的实行,故选B项。答案:B14.“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则史料作为背景资料可用于研究()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据“需要有粮食和燃料”可判断此项政策实施的重点在农业方面。故答案选B项。答案:B15.导学号52340099(2016浙江文综)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苏联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资产阶级和地主从占少数比例到消亡;工人比重明显增加;个体农户数量急剧减少;集体农庄农户数量激增。由此可知这是苏联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苏联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斯大林体制,故C项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期间,苏联均没有集体农庄,故A、B两项均可排除;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苏联没有资产阶级和地主,故D项也可排除。答案:C16.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材料中斯大林认为落后的农业生产阻碍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开展了农业集体化运动,进行了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故C项正确。A、D两项侧重于工业化,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都不符合题意。答案:C17.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评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由材料可知,苏联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反映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只是工业经济结构,没有与农业进行对比,不能体现A、C两项的内容;材料也没有涉及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故D项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答案:B18.下表中列举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表述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B成立欧洲联盟开始建立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C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努力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互补D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标志着亚太地区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意在考查对历史事实的判断分析能力。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三国之间努力通过自由贸易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增强区域集团的实力。答案:C19.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欧洲南、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跨地区39个40个6个8个1个7个A.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矛盾尖锐B.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C.区域经济集团地区分布极不平衡D.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大洋洲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只有1个,而欧洲有39个,南、北美洲有40个,通过比较表格反映的是区域经济集团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答案:C20.导学号52340100舒建中的美国与1947年日内瓦会议说,1947年关贸总协定机制的规则体系主要体现了美国的政策目标,“日内瓦(关贸总协定)的多边关税减让成果则体现了美国实质性的优势”。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是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B.自由贸易有利于美国推广自由、民主的价值观C.关税壁垒的消除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D.关贸总协定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解析:材料认为关贸总协定体现美国利益的原因是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材料主要强调了两者的因果关系,因此,A项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21.(2016全国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4分)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救济制度的异同及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社会救济制度古今皆有,但是由于社会环境不同,社会救济的类型及影响也不尽相同。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的特点。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英国济贫法颁布的背景、特点及发展。回答第(1)问“共同目的”时,可给材料分层,提炼比较角度,从救助的群体、对社会和政权的作用等角度来分析。“救济方式的异同”,应从主导者、机构设置、立法保障、救济类型等角度来分析相同点;材料一中的“仁政”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救济制度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从材料二中的“新济贫法”的规定可以看出英国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的救济反映出其惩戒的一面,由此可归纳出其不同点。第(2)问,实际上是要求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参考答案:(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22.导学号5234010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清政府与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开端。材料二工业文明与中国社会材料三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材料四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对那些富裕的居民来说,中国入世的好处随处可见:进口的奔驰更加便宜,沃尔玛的商品更加丰富但也并非都是赢家,农产品进口关税减低,许多农民的生计变得艰难请回答:(1)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结果如何?(6分)(2)据材料二中三幅图片,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6分)(4)为实现“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中国进行了怎样的努力?据材料四概括入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6分)解析:第(1)问考查明清之际面对西方的扩张,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均为所学知识。第(2)问根据问二中的图片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第(3)问从世界潮流、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经济建设的需要等角度总结。第(4)问第一小问考查20世纪90年代以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政策。第二小问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要辩证地分析,既有积极影响,即机遇,也有消极作用,即挑战。参考答案:(1)应对: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结果: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割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2)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清政府发起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闭关自守导致中国的长期落后,只有开放才能发展;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先进管理经验来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或现代化建设缺少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4)努力:对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加入WTO。影响:入世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