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三 现代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1 二战后东西方世界的新变化课时强化演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69969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三 现代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1 二战后东西方世界的新变化课时强化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三 现代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1 二战后东西方世界的新变化课时强化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三 现代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1 二战后东西方世界的新变化课时强化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强化演练11二战后东西方世界的新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16长沙模拟)有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91年。据此判断,其历史分期的依据是()A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C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D技术革命的影响程度解析:很显然19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有的欧洲主导的世界政治格局动摇;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两大事件都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1914年对于B、C、D三项无意义,没有什么显著变化。答案:A2(2016南阳模拟)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这揭示了()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B.经济危机爆发的最根本原因C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归宿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势在必行解析:材料主要介绍的是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过大的危害,不仅影响穷人,最终也会影响资产阶级。所以应该适度遏制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所以A项正确。B、C两项对于材料来说无从谈起。只是D项有点意思,但是过于宽泛,A项更加准确。答案:A3(2016福建莆田)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解析:从地点上看是欧洲,又是“人道主义”“经济需求”,联系所学应该是马歇尔计划。它实现了援助欧洲、拓展市场、对抗苏联的多重目的。但同时苏联也出台了“经互会”,所以只有D项符合要求。是西欧,不是欧洲,A项错误;奠定战后格局框架的是雅尔塔体系,B项错误;两大军事集团直接对抗是北约和华约,C项错误。答案:D4(2016湖南长沙模拟)据下表可以推知,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国家或区域集团组织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60年后的变化欧洲共同体国家欧洲共同体国家美国经互会国家亚太地区国家亚太地区国家1960年20205311131982年52401323注:国民生产总值为100。A世界经济格局明显向多极化发展 B东西方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加强C亚太地区尚未吸收科技革命成果 D新兴工业国兴起缩小了南北差距解析:结合表格中的数据,1960年仍然是美国一家独大,优势明显;1982年,数据变化说明美国的优势在降低,日益受到来自多方的挑战,所以A项正确。材料讲实力,B项讲联系,错误;C、D两项表述错误。答案:A5(2016北京海淀三模)右面一幅漫画旨在表现()A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B欧盟与美国金融领域的竞争C美国控制西欧共同对抗苏联D欧共体经济上与美国平分秋色解析:通过漫画图示来看,能够直观看到欧元与美元进行争夺,所以B项正确。欧元问世于1999年,所以A项错误在于开始摆脱;苏联解体于1991年,所以C项错误;通过表情,争夺过程中,欧元眼冒金星,明显实力不济,所以D项错误。答案:B6(2016成都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组织来调节彼此间的金融和贸易关系。这就使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与战前相比有了改进。促成这一改进的主要动力是()A新的科技革命的开展B美国利用美元图谋称霸世界C跨国公司使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D电子计算机及互联网的运行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重要国际经济组织,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是生产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调整,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选B项,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美国获得的利益及扩张的力度是最大的,但是,经济全球化不是美国一国的全球化。C、D两项的时间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新的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即推动经济全球化。答案:A7(2016河北南宫模拟)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曾指出:“与19世纪一样,欧洲人和美国人在亚、非和拉美到处冲破壁垒打开市场,却阻碍第三世界的农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的金融和财政手段几乎一样有效。”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第三世界产品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B作者极力主张全球范围内废除贸易保护主义C批评了有关国际机构在促进社会公正方面无所作为D痛斥当今国家采用战争手段扩大市场的行为解析:材料认为造成现在与19世纪的殖民扩张时代一样不平等贸易局面的原因,是由于国际金融组织的金融财政手段不能正确发挥作用,所以C项正确。A、D两项表述明显错误,B项忽略了材料突出强调的金融组织的作用。答案:C8(2016安徽师大附中)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它们分别是()时间地点 事件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马斯河谷事件”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烟雾事件”1935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水俣病事件” “水俣病事件”上述事件说明()A工业发展必然带来环境问题 B科技进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C经济越发达的国家环境问题越严重 D人类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解析:材料介绍的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从而为人类的发展模式提出质疑,所以D项正确。A、C两项表述过于绝对化而错误,B项环境问题的严重就是科技进步的结果,所以关键是理念模式。答案:D9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政府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许多新的官僚机构涌现了出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技术统治”,因为这些官员接受过专门的工程或者经济管理训练。以下关于“技术统治” 的正确认识是 ()A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普遍出现“技术统治” B“技术统治”造就了一系列福利国家的出现 C“技术统治”适应了国家对经济调控的需要 D“技术统治”可以有效避免新的经济危机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说的“技术统治”其实就是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以适应二战后国家对于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调控功能,所以C项正确。A项错误在于普遍,因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这种新模式;B项表述过于绝对;D项不能认识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源。答案:C10(2016河北冀州)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A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解析:通过时间来看正是两极格局时期,肯尼迪的社会改革被国会否定,但是科技军事方案却通过,就是受到当时美苏对峙的影响,所以B项正确。知识经济是90年代,A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表述无关。答案:B11(2016河北冀州)科幻片星际穿越是对“以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了宇宙体系,物体不只是三维空间,而是四维的,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科学理论的具体形象的表达”。该理论()A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B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C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解析:本题介绍了物理学上的全新的时空观念。A项错误在于微观世界,时空属于宏观世界;B项表述与材料不相符;C项表述与材料时空倒置。科学的变化往往引领人们思考问题角度方式的思维变化,所以D项正确。答案:D12(2016安徽师大附中)2015年,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再次证明,爱因斯坦至少在一件事上犯了错误。实验显示,被爱因斯坦质疑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在量子力学中又称为“量子纠缠”)的确存在,并为其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一发现证明,在特定条件下,信息在空间中两点之间的传递速度是有可能超过光速的。上述材料表明()A物理学的发展主要依据科学实验 B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持否定态度C科学研究中证据比权威更加有力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已经过时解析:A项表述过于绝对化,适用于近代物理学;B项表述错误,爱因斯坦质疑的只是量子理论的一种现象,不是量子理论;D项表述错误,不符合事实。科学实验得来的证据最具有说服力,所以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13(2016甘肃西北师大附中)材料:全球人口迁徙模式(16501940年)(下图) 美坎迪斯古切尔等著全球文明史 根据材料,至少提取其中人口迁徙的两种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些人口迁徙现象的经济因素。答案:示例:情况一: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一千多万非洲人迁移到美洲地区;情况二: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近五千万欧洲人迁移到美洲地区。因素:新航路开辟后,由于欧洲殖民者的掠夺,美洲印第安人人口急剧下降;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经济不断开发和发展的需要,黑奴贸易把大量非洲黑人掠卖到美洲;工业革命带来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14(2016河北冀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1938年至1984年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及其比例表 产业1938年1948年1984年就业人数(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就业人数(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就业人数(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第一产业94.95.3112.35.6341.69第二产业871.649.1973.948.9721.533.2第三产业909.845.6904.845.51 41565.2 摘自王佩琨英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材料二:1944年英国制定了新的教育法令,根据法令的规定,年龄从5岁到16岁的孩子接受全日制教育。目前英国有38000所中小学,1100多万孩子入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从公共基金得到免费教育。1948年英国国民医疗保健制度建立。英国居民从国民保健系统取得的医疗一般都是免费的,包括就诊、药品和住院。1984年卫生保健部门的就业人数134.2万人,占整个国民经济就业人员总数的6.2%,这个比例大大超过了第一产业部门就业人数所占的比例。英国的商业部门包括国内和国外贸易,还有旅馆、餐饮和修理部门。1948年,商业部门的就业人数是235.4万人,到1984年增加到334.2万人,增加了近一百万人,就业人数1984年比1948年增加了4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1948年起,英国的无形贸易都是顺差,无形贸易的构成包括旅游收入、运输费用、保险收入、贷款利息、投资利润及侨民汇款等项劳务收入。英国是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危机经常由这些部门开始。但英国的经济危机程度,与同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而较轻。摘自王佩琨英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材料三:面对当前衰退的经济形势,美国政府深信衰退是由“去工业化”引起的,因此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此时美国又恰巧具备了再工业化的客观条件,因此再工业化迅速发展。其余发达国家纷纷效仿,一时间再工业化成为热门话题。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正逐步显现其对本国经济的巨大影响,同时,因为美国在世界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美国再工业化正引发着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应深入思考美国再工业化的影响,寻求妥善的应对策略,促进自身发展。 摘自曹越美国再工业化战略(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英国第三产业发展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原因并对再工业化战略下个定义。(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第三产业的认识。答案:(1)特点:第三产业成为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原因:科技水平大大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福利国家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的变化。(2)原因:“去工业化”引起经济衰退;美国具备再工业化的客观条件;过分重视第三产业带来一系列弊端;维护美国经济安全的需要。定义:指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旧工业部门的复兴和现代化,并支持新兴工业部门的增长,即回归实体经济。(3)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国民经济收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应与第一、二产业协调发展,不应削弱第一、二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