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69101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上期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50分)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1.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A中国宗法制的传统 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3.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4.以下关于秦汉监察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B、汉文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中央设刺史一名进行巡察C、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增加地方行政权和军权D、东汉末年,刺史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6.欧阳修的新唐书中记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材料说明了 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尚书令职位曾经空缺唐朝宰相的权力削弱仆射位居三省长官之首A. B. C. D.7.纵观宰相制度的历史演变,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朝的宰相机构与宰相名称都不完全相同。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宰相机构和名称的说法与史实不符的是A.秦朝和汉初称为丞相府和丞相B.东汉初年称为尚书台和尚书令C.隋朝时首创了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等宰相机构D.宋朝设有中书门下,又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等为宰相8.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 “于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B.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9.“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 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C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机遇 D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10.“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儿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皇帝吓得发了蒙。”这一歌谣,是太平天国哪一军事行动中出现的A顺江东下,进军南京 B北伐C东征,破江北大营 D西征11.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造成的结果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12.学者马勇的新著1911年中国大革命这样论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对于辛亥革命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刻意模仿是要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架构B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C辛亥革命的过程前半场是法国式革命,后半场是英国式革命D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果是实现了现代民族国家的重建13.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14.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在共产国际的资助下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周恩来曾对陈望道说:“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1920年,“我们”从陈望道那里受到的教育最有可能是A用暴力推翻旧的统治秩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D颁布宪法并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15.1926年12月,中共中央汉口会议认为,自北伐军攻克九江、南昌后,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已发生“各种危险倾向”,“其中最严重的倾向是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一方面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之勃起而恐惧而日渐向右。”会议要求“一切群众组织和运动,尽可能的和国民党合作。”基于此种认识,中共中央认为应当A扶助国民党左派领袖 B继续大力开展工农运动C争取国民革命领导权 D与国民党右派彻底决裂16.史沫特莱曾在伟大的道路中写道:“土地革命的两大主流汇合了,这次会见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个“事件”是A.国共第一次合作 B.宁汉合流 C.井冈山会师 D.国共第二次合作17.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对此信件的分析,错误的是A它写于1943年4月29日 B它反映出国共两党既合作又相互斗争C它说明国共两党正处于敌对时期D对陕甘宁边区的态度说明了蒋介石的阶级属性18.“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9.“它的任务是: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义的新中国。在全国未普选以前,它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材料中的“它”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一国两制”构想20.邓小平曾指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要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而不是美国式的三权鼎立制度。实际上,西方国家也并不都是实行三权鼎立式的制度。”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在我国历史上从未实行过美国式的共和制度B.三权鼎立制度对西方国家来说都不符合其国情C.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1.“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这一内容最有可能出自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中共八大决议 D1982年宪法22.1957年4月24日,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主要是讲中国共产党跟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党派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A.开始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有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经历C.最早出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D.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上发展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3.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时代的是A“一边倒”、“抗美援朝”、“援越抗美”B“百花齐放”、“抗美援朝”、“三大改造”C“红卫兵”、“斗资批修”、“工农兵学员”D“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科教兴国”24.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A.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B.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C.和平统一台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既定方针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25.“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卷(非选择题 50分)本部分共4小题其中26.27.29各12分28题14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职 位基 本 职 权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请回答:(1) 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2) 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 ) 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4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离。” 一一清史稿请回答:(1) 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6分)(2) 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二,甲午一役对中国主权造成的严重破坏,并指出其根本原因何在? (6分)28.民族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的追求目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十分危险),危如垒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复兴”!“复兴”!绞脑沥血,各本其所学,发抒复兴国族之伟论。吴钊复兴之基点(1933年)材料二(1940年,一位回族同胞在抗战三周年纪念感言中写道)“整整三周年的神圣抗战,已使大中华国族数千年的积弱,蒙受了巨急的刺激,从而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扎稳了抗战最后胜利的把握。首先我们为民族复兴的远大前途,抱乐观,感兴奋”!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第2卷(1940年7月)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回答造成当时中国“国势岌岌”局面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影响。(4分)(2)材料二中的“神圣抗战”主要是指抗战中的哪两次重要战役?这两次战役的地位各是什么?(6分)依据教材归纳两次战役的共同作用。(2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地位。(2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1953年全国第一次普选第一届人大召开纪念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纪念邮票材料二 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当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5分)(2)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的重大变化,并简述其影响。(4分2015-2016学年上期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试题选择题1-5ABBBB 6-10BCDCB 11-15DDAAA16-20CCDCC 21-25BBCAC非选择题26.答案: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6分)(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27.问题:军队腐败,海防废弛,武器落后后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割占香港岛,迫使上海等五口开埠。(或海防主权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增开商埠)(2)破坏:威海卫军港造日毁,旅顺大连被日占领;渤海黄海海防尽失,京畿门户洞开。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28.(1)事件:九一八事变(2分)影响:中国东北三省开始沦为日本殖民地;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日民族矛盾开上升为主要矛盾;是日本大规模侵华的开始;为后来日本的全面侵华打下了伏笔。(2分,以上任意1点即可得分,其它准确表述亦可得分)(2)战役及地位: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抗战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6分)共同作用:鼓舞(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信心)。(2分)(3)地位: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2分29.(1)成就;实现了第一次全国普选;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分)意义;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民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2分)(2)背景;“变革”时期,全国陷入大动荡。(1分) 问题;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国家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2分(3)史实:颁布1982年宪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2分)影响: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2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