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促织》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66171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册《促织》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上册《促织》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语文上册《促织》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促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了解作家蒲松龄b)知道聊斋志异的特点及其文学史地位和他人仿作2、过程与方法:a)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b)赏析作品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c)品味促织朴素自然、简洁凝炼、准确传神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理解作者借古说今的创作意图,学习对现实的人文关怀b)理解成名看似悲剧开场、最后喜剧首场背后所孕育的更深层次的悲哀,体会作者强有力地揭露社会的黑暗,统治集团的腐朽,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教育、医疗等各个层面的改革阐发,试说利弊,激发起内心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2、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人物描写细腻传神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现实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王安石促织:金屏翠幔与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絇丝?帷幔的质地也是丝的,都是耗费了劳动妇女无数心血的产物。可是富贵人家“得此”甚易,并且用来做为遮风挡寒的工具,那些醉生梦死的老爷们年复一年安于这种舒适的处境之中,完全感觉不到秋天寒冷的威胁。偏偏就在这个季节,无情的蟋蟀(即促织)却向贫家鸣叫不已,催促他们赶快劳动,却不想想穷苦人家多少门户连“一絇丝”也没有,让他们拿什么去织呢?“金屏翠幔”和“一绚丝”不仅是成品和原料的对比,而且是生活的豪奢与贫瘠的对比,是物质的珍贵与寒伧的对比,甚至在数量上也是悬殊的。二、背景知识1、关于篇名“促织”是什么? “促织”又名“蛐蛐”、“斗鸡”和“蟋蟀”。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蟋蟀在古代有很多名称。因其形似蝗而小,原与蝗虫同名,都称为“蛩”。淮南子本经训中的“飞蛩满野”就是指蝗虫,而白居易禁中闻蛩诗“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则是说蟋蟀。蟋蟀也就以它的善于鸣叫而与蝗虫相区别,称为“吟蛩”。到了魏晋时代,因其鸣声似“促织”、“趋织”,便获得了“促织”的美名。晋人崔豹在他写的古今注鱼虫中说:“促织,一名投机,谓其声如急织也。”这也就是说,“促织”的名称是“因声得意”。现在北方话称蟋蟀为“蛐蛐儿”,也是以其叫声来命名的。从训诂学的角度说,“促织”、“趋织”、“蛐蛐”为同音转化,名称都是由叫声而来。2、关于作者。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文学家,山东淄川(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出身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地主家庭。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曾经短期地在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过幕宾,大半生都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直到72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蒲松龄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尤其是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共有短篇小说431篇,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譬如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二、讽刺科举,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与考场中营私舞弊,如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三、歌颂、描绘坚贞、纯洁的爱情及底层妇女、穷书生,有鸦头、细侯等。聊斋志异中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狐形象,如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娇娜、莲香等。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如画皮、劳山道士等。“聊斋”是他的书房名,据说他曾在书房外摆摊招待路人以搜集民间故事。“志”即是“记”,“异”指“异闻”。他自言“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同黄州,喜人谈鬼,闲则命笔,因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聊斋志异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并加以加工,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诚如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所言:“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由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志怪小说开创的笔记小说的高峰,成名后出现了一系列仿作,其中尤以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子不语最出名。蒲松龄有意模仿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曰”笔法,在许多篇小说的最后都带上了“异史氏曰”来进行议论。3、写作背景。 这篇小说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其实大有深意。“宣德治世,宣宗令主顾以草虫纤物殃民至此耶?抑传闻失实耶?”这是跟作者同时代的诗坛宗师王渔洋写在聊斋志异手稿本上的一条评语。王渔洋为什么要强调宣德年间是“治世”,宣宗是“令主”,即“明君”呢?显然他的用意,是要提醒读者读促织时要联系眼前的现实。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正被目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狗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当是目有所睹;“天子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不是泛泛议论。这正反映了蒲松龄思想的深刻处,“治世”、“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当政的“衰世”就不用说了。“预习提示”说这篇“小说反映的现实,在封建社会具有普遍的意义”,是很有道理的。三、文章脉络全文9段,前面8段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最后一段是作者评论,属作品的附带部分。可以把按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束这四个部分划分和紧扣“促织”这条线索划分结合起来,分段如下:序幕(起因):第1段朝廷征促织,“征虫”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困虫”发展:第34段成妻卜促织、成名按图索促织,“卜虫”高潮:第57段成子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失虫”、“失子”、“化虫”“斗虫”结局:第8段成名献促织,“献虫”尾声:第9段作者评促织,“评虫”四、知识积累1、正音迂讷(n)裨益b爇香ru翕辟x掭tin不啻ch抢呼欲绝qing惙然chu蹄躈qio龁h觇视chn赉2、通假字:(1)手裁举(段6) “裁”通“才” (2)昂其直(段7)“直”通“值”(3)翼日进宰(段8)“翼”通“翌”3、词类活用:(1)岁征民间(段1)名作状,每年 (2)试使斗而才(段1) 名作动,显示才能(3)得佳者笼养之(段1)名作状,用笼子 (4)昂其直(段1)形容使动, 使高(5)辄倾数家之产(段1)动词使动,使倾尽(6)成然之(段2) 形容意动,认为对(7)早出暮归(段2)名作状,早上、晚上(8)旬余,杖至百(段2)名作动,打板子(9)大喜,笼归(段4)名作动,用笼子装 (10)上于盆而养之(段4)名作动,放置(11)蟹白栗黄(段4)形作名,白肉、黄粉 (12)取儿藁葬(段6)名作状,用草席(13)成以其小,劣之 形容意动,认为劣 (14)日与子弟角(段7)名作状,每天(15)而高其直(段7)形容使动,使高 (16)成述其异(段8)形作名,非凡本领(17)益奇之(段8)形容意动,认为奇特4、特殊句式:(1)定语后置句,如“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2)被动句,如“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3)省略句,如“又试之鸡。”“试之鸡”即“试之以鸡”或“以鸡试之”5、一词多义 回头看,如“成顾蟋蟀笼虚”(促织) 看,环视,如“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促织)(1)顾 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如“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 顾虑,考虑,如“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探望,拜访,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索取,如“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2)责 责任,差使,如“留待期限,以塞官责”。(促织) 责令,如“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责罚,如“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促织 无,没有,如“靡计不施,讫无计”。(促织)(3)靡 败退,如“试与他虫斗,虫尽靡”。(促织) 倒下,如“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打开,如“窥父不在,窃发盆”。(促织) 挖,如“于败堵丛草中,探石发穴”。(促织)(4)发 丝毫,如“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 射出,如“见其即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抒发,如“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征发,派遣,如“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6、归纳本课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1)俄见小虫跃起。俄:不久,一会儿 (2)旋见鸡伸颈摆扑。旋:随即,跟着就。(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少间:一会儿。 (4)斯须就毙。斯须:一会儿。(5)未几,成归。未几:没多久。 (6)无何,宰以卓异闻。无何:没多久。(7)既而得尸于井。既而:不久,随后。 (8)食顷,帘动。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五、整体感知1、复述课文,列出结构提纲。起因:征虫开端:觅虫发展:求虫得虫高潮:失虫得虫斗虫结局:献虫尾声:因虫得福2、据情节,可以看出文章始终围绕的一条主线是什么?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这样安排有何妙处?明确:(1)故事始终围绕促织得失这一主线安排情节;(2)情节波折: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山重水复疑无路”;神巫指点,成名得虫,“柳暗花明又一村”;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福。(3)这样写的妙处:这样曲曲折折、跌宕起伏的描写,避免了一览无余,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它的跌宕起伏充实、丰满了故事,深化了思想内容,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情节得曲折变化,又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充满波澜的。六、作业:、思考课后题。、完成练习册。 第二课时一、学生齐读全文,理清情节,教师帮助梳理体验: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促织,即“虫”)2、指名一生讲故事,(提示:围绕标题“促织”展开复述,只简述故事梗概,不细叙具体细节,所谓梗概,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其他同学边听,边紧扣线索给每段加一个标题。征促织捕促织卜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化促织斗促织进促织议促织3、按小说情节发展来分析,明确促织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让学生体会故事一波三折的特点。学生再次默读阅读课文,编写情节提纲:序幕(起因)第段朝廷征促织开端第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发展第段成妻卜促织 成名按图索促织高潮第段成子毙促织 化促织 斗促织结局第段成名献促织尾声第段作者评促织、文章始终围绕促织一条主线,成名一家忽悲忽喜,喜而转悲,悲而复喜。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体会这样安排有何妙处?、请生细读课文第六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词依次填入横线上,并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和作用(每条横线只填一个字)。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怒)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悲) ,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 (喜)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愁)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喜) ,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劣) ;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喜)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恐)。二、作业:、试拟本文情节提纲。、简要分析成名形象。 第三课时一、鉴赏感悟:1、生散读本文结尾,思考:本文的结局是喜的,但本文是喜剧吗?2、 如果是悲剧,是社会悲剧,命运悲剧还是个人悲剧?课文哪里点明必然是社会悲剧?3、故事为什么要把背景放在明朝?(借古讽今)4、“异史氏”的评论如何理解?二、赏析文章细腻的心理描写。1、速读课文,找出哪些文字写“悲”,哪些文字“叙喜”。2、阅读课文第6、7小节,找出体现成名心理活动变化的单音词,依次填入空格处。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怒),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悲),见儿子气息惙然则转为(惊),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愁)。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喜),然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劣);视之,意似良,则又转为(喜)。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恐)。可见,一只小小的蟋蟀竟然(牵动)着主人公的心,(主宰)着主人公的命运,这(细致入微)、(曲折变化)的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熔于一炉,有力地揭示了皇帝(荒淫),官(贪)吏(虐),至使百姓(家破人亡)的罪恶现实。三、课堂小结。一只小小的蟋蟀,使成名一家死去活来,因祸得福,生动地表明了统治者的快乐、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暴露了清初社会政治的黑暗,蒲松龄不但对现实生活有精细的观察,而且想象力特别丰富,真实加想象,对现实是悲愤的谴责,思想有深度,情节奇妙有趣。四、比较反思:“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四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宗皇帝要。此语至今犹存。”(沈德符万历野获篇)“宣宗酷爱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妇,伤其妻,亦自经焉。” (梅村诗集笺注转引吕毖明朝小史)提问:这两则史料在促织里是否都用上了?第二则史料和成名一家的遭遇很相似,并已具备一个完整故事的轮廓,为什么不按照这个故事的轮廓来展开情节,而要另外虚构一些离奇、虚幻的情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五、作业:、完成下发的打印练习。、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六、教后记:本篇教学主要重点是:1、文言语法现象的整理。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因在初中涉及较少,高中必须引入系统学习,从本单元及第五单元开始逐渐扎实基础。2、关于作者以前朝“治世”殃民之事揭露“康熙盛世”黑暗现实的主旨的揭示,以“喜剧”是否为“喜剧”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挖掘作者深意,以及对于蒲松龄的评论所蕴含思想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