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学业分层测评4 宋明理学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65178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学业分层测评4 宋明理学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学业分层测评4 宋明理学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学业分层测评4 宋明理学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学业分层测评4 宋明理学 岳麓版必修3 (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导学号:11140024】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解析】由题干材料来看,其反映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的相互交流,结合魏晋以来的“三教合一”,可知A项正确。【答案】A2“它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它是()A孔孟儒学B董仲舒新儒学C宋明理学 D致良知【解析】孔孟儒学强调仁和德,与理性和节操无关,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主张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强调仁者境界和社会责任感,符合“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故C项正确;“致良知”是陆王心学的观点,包含在宋明理学之中,故D项错误。【答案】C3(2016长沙一模)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碑文由朱熹所写,每字一碑,分嵌在讲堂左右两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11140025】A四字碑揭示了楷书的端庄浑厚B书院教育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四字碑体现了理学的本质内涵D朱熹将理学发展成官方哲学【解析】题干没有说明四字为何种字体,故排除A项;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四字碑文不能简单地说明儒学的政治化,故排除B项;“忠孝廉节”四字碑文深刻诠释了朱熹理学的本质内涵,故C项正确;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理学思想被作为后世官方正统儒学思想,但是材料体现不出来,故D项排除。【答案】C4清史稿烈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C程朱理学 D明清君主批判思想【解析】材料中的“蔺氏”显然受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程朱理学道德标准的影响。【答案】C5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并建立了系统心学理论的思想家是() 【导学号:11140026】A韩愈 B朱熹C王守仁 D孟子【解析】明代王守仁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的心学主张。故答案为C项。【答案】C6(2016濮阳一模)“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解析】材料“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说明程朱理学注重气节的积极影响,故A项正确;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是程朱理学消极影响,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教育普及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A能力提升7.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解析】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A、B两项错误;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8(2016石家庄一模)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解析】“敬天”“德治”“仁政”“民之师帅”“正君心”表明要以德治国,故A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观点,故B项错误;原来儒家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故C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观点,表述不全面,故D项错误。 【答案】A9.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王阳明)在南赣建立起一种乡村民众的自治组织“乡约”,并亲自撰写了约规,即南赣乡约。阳明的乡约模式强调乡约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时见诸行动。南赣乡约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 程鹏飞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南赣乡约 材料三阳明论政,大略以孟子礼运为蓝本。虽足针砭专制,究非真出新创。至宋元之世,儒学化为理学,理学又专尚程朱。末学弊极,浸至是非以孔子为权衡,纲常致个人于桎梏。阳明继起,乃明揭思想解放之赤帜,发为学贵自得之论。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2)根据材料二,分析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值。材料三的作者认为王阳明的思想贡献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说说王阳明的思想及实践对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解析】第(1)问主要内容据材料一“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得出良知是人先天具有的,据“良知之在人心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得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据“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得出是良知成圣的途径;方法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得出反省内心、知行合一。第(2)问社会价值据材料二中“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得出缓和社会矛盾、利于社会稳定;贡献,据材料三“虽足针砭专制”得出批评专制,据“末学弊极,浸至是非以孔子为权衡”得出打破对孔子的偶像崇拜,据“纲常致个人于桎梏阳明继起,乃明揭思想解放之赤帜”得出冲击理学的思想桎梏。第(3)问,据材料一中“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得出自觉提升道德,据材料二“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得出开展道德实践,注意从思想及实践等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1)内容:良知是人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是成圣的途径。方法:反省内心,加强道德修养;倡导知行合一。(2)价值:缓和社会矛盾;利于基层社会的治理和稳定。贡献:含有批评专制的意义;打破对孔子的偶像崇拜;冲击理学对人的思想桎梏。(3)启示:自觉提升道德修养;积极开展道德实践。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1140027】材料一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朱子语类材料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1)材料一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解析】第(1)问把握朱熹理学基本思想即可,历史影响从正反两面解答即可。第(2)问考查王阳明的心学,根据材料中的“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结合儒家修身、齐家等理想解答。第(3)问是开放性题目,从思想理论与政治、经济的联系以及思想的传承性方面解答即可。【答案】(1)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2)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3)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