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78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64630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78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78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78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胤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2016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家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古人重视修订家谱的原因不包括 A.为了彰显家族的声誉B.为了凝聚亲族 C.为了给历史研究者提供历史史料D.为了教化子孙 2.吕氏春秋慎势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长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上述材料说明宗法制 A.有利于处理君臣关系B.有利于保障贵族和平民的利益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D.有利于消除社会动乱与民族纷争 3.“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3000年间被尊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 A.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制度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的稳定团结 C.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 D.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4.“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这一举措 A.导致了七国之乱B.形成郡国并行制度 C.消弱了王国势力D.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5.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囯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6.“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该机构是A.枢密院B.门下省C.内阁D.军机处 7.唐高祖时期,国家要对大运河一些淤塞的河段进行疏通,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8.“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 A.丞相B.殿阁大学士C.尚书令D.军机大臣 9.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 10.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 11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主要有“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 A.B.C.D. 12.下列不属于伯利克里改革内容的是A.各等级男性公民可以担任除十将军以外的所有官职 B.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规定首席将军执掌国家军政大权 C.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 D.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13.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中,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 C.建立陪审法庭制度 D.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14.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A.对犯罪的界定B.立法的完整性 C.立法的出发点D.打击犯罪的效果 15.有位专家这样评价罗马法中的一部法律“(它)超出了文化和经济的界限,也超出了民族国家或其他政治单位的界限.”这部法律是 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D.自然法 16.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D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17.“希腊民主城邦的宪政决定了普通公民具有在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可少的要学会如何辩论,这就要求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这表明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宪政: A.推动了自由观念的形成B.提高了公民参政积极性 C.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养D.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 18.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称“这里还有其他一些人(希腊人), 将铸造出充满生机的铜像,造的比我们高明.在法庭上比我们更加雄辩,.但是,罗马人,你记住,你应当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这将是你的专长,你应当确立和平秩序。“对此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罗马人有着自己的法律和政治成果B.希腊人有着突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 C.罗马人比希腊人更擅长运用政治权威D.罗马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胜于希腊人 19.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20.克利斯提尼改革中打破血缘关系,削弱氏族贵族势力的关键举措是 A.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B.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部落 C.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D.多数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 21. 关于英国首相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议会党团领袖 多数党领袖A.B.C.D. 22.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设立国立大学,美国的大学分为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主要位置。这局面反映了 A.人民主权原则B.联邦制的原则C.三权分立原则D.自由平等原则 23.“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B.实现了民族独立 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D.开创了现代政体的新形式 24.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围绕佛罗里达州选票计算的有效性,共和党与民主党经历了36天的“世纪司法大战”。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以7票对2票,决定重新点算选票的过程属于违宪。对此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最高法院法官由民主选举产生 C.最高法院判决该任总统大选无效D.体现国家权力分权制衡 25.在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华盛顿说:“我的看法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这表明他坚持怎样的原则? A.分权制衡B.人民主权C.邦联主义D.联邦至上 26.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A加强中央权力B维护邦联制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权利27.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这说明 A.英国的君主立宪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治 C.工业革命导致了英国政治力量的变化 D.英国资产阶级参政意识有所加强 28.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帝国议会依据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29. 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这表明,俾斯麦期望 A.完善德国民主政治B.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C.建立民主共和政体D.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 30.“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和1689年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都可以看作是理性精神在政治生活中的典型体现,由此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和宗教宽容氛围,使得英国在政治妥协和宗教宽容的基础上迅速地走上日不落帝国的辉煌道路。”材料主要强调了在英国走向强大的道路上A.渐进改良的作用B.立宪政体的作用 C.宗教宽容的作用D.理性精神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8分,32题18分,33题14分,共40分。)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 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实于自己呢?” (1) 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 (1分)(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1分)(3) 通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6分)32.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二十六年)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阿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李斯的政治主张及其理由。(4分)(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4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6分)(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4分)33.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主义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利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此后没在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现代化的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的灾难。 以上材料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请回答:(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利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2)依据材料二,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2分)(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2分)高一期中考试历史答案和解析【答案】1.C2.C3.B4.C5.D6.D7.B8.B9.B10.C11.C12.C13.B14.C15.C16.C17.C18.C19.A20.B21.A22.B23.D24.D25.D26.A27.C28.D29.A30.D31. (1)答案古典时代(或接近的意思);古典时代雅典全盛时期;(1分)其他答案如公元前399年或公元前4世纪初不得分。 (2)或4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1分)多选他选都不得分。(3)答案1:从材料中提炼出雅典民主制的本质特征。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6分)答案2:未结合材料,但能指出雅典民主制的本质特征。雅典民主制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5分)答案3:能合理运用材料,从两方面作出判断。好的地方在于,进行了抽签、自愿报名、辩论、两轮投票;不好的地方在于,只有雅典成年男子公民能够参与。雅典民主制度是积极合理的,因为其程序严格规范;同样也存在弊端,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有权参与。(3分)答案4:仅从单方面作出判断,共有1个以上理由或事实说明。(2分)答案5:只作简单判断。(分) 32. (1)主张:反对分封制,主张郡县制。(2分)理由:分封制造成诸侯割据,不利于国家统一 (2分)(2)制度:郡国并行制。(2分)理由: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央。(2分)(3)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宫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6分)(4)认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 (4分)33(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利;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6分)(2)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2分)(3) 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4分)(4)各国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2分)【解析】 1. 本题考查宗法制,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的关键词“家谱”可以判断指的是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能起到凝聚亲族、彰显家族声誉的作用;“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可以教化子孙;结合所学可知修家谱的目的是为了强调血缘关系,而不是为历史研究者提供史料。据以上分析可知:ABD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2. 本题考查对宗法制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联系史实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其推行的目的就是“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这里材料中的“如不施行先王之法,则诸侯失位则天下乱”从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这里的“先王之法”即嫡长子继承制。而“大夫无等则朝堂乱”中的“大夫”作为西周贵族的代称,如果贵族没有等级区分则会造成社会无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材料之意。故选C。3. 本题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题干的内容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其“嫡出”即血缘关系,依据材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强调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保证权力的交接和统治集团的稳固。故B正确。嫡长子以外其他儿子继承王位也可以达到AD的要求,故排除AD。C明显错误,故排除。故选B。4.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反映了汉武帝推恩令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及知识,排除。故选C。 5. 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主要是赞扬科举制的“大公无私”“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所以选 D;科举制以儒学为主要考试内容,所以没有 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的信息,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的信息,排除C。故选D。 6.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只供传述缮撰,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可知该机构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无决策权。故排除掌握军权的A、掌握诏令审核权的B、参与机密事务决策的C。清代的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军机大臣无品级和俸禄完全听命于皇帝,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故D符合题意。故选D。 7.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司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官员的升迁和任免。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兵部掌国家军事,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据材料和所学可知B符合。 ACD排列错误,故选B。 8. 本题考查对明代加强君主专制的认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从“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B符合题意。A项错误,明太祖废除了丞相;C项错误,汉朝时期汉武帝任用身边小官尚书令等组成了中朝,限制相权;D项军机处是清朝的机构。故选B。9. 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A错在“完全被丞相掌控”的说法。丞相负责辅佐皇帝而非实行皇帝与分权制度,故排除C。丞相制度可追溯到秦始皇时期,到明朝时已经历了一千多年,故排除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说法正确,故选B。10. 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废分封,置郡县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建立法律体系是为维护专制政体服务,排除B;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合作,相互牵制,有利于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故选C;科举制解决官僚的选拔问题,排除D。故选C。 11. 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两项分别违背了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所倡导的“主权在民”和“天赋人权”的原则,故排除含有或项的AB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题意,故选C。 12.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C项属于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与题目中的信息“伯利克里改革”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均是伯利克里改革内容,故排除。故选C。 13. 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当中的关键词“影响最为深远”,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雅典给人类留下的最大遗产是它的民主制度,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建立陪审法庭制度、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涉及面单一,都不是最典型的民主制度的体现。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公民处理国家事务,体现了人民主权。综上所述,故排除ACD,故选B。14.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分析比较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目的是避免出现冤案、错案,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它体现罗马法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理精神;中国秦朝的法律没有这种法理精神,故两者最大差别在于立法的出发点、立足点不同。因此C项说法正确。AD项由根据材料内容并不能进行比较,可以排除;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法律倾向于刑法,而罗马法则是以民法为主,可以排除。故选C。 15. 本题考查罗马法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超出了文化和经济的界限,也超出了民族国家或其他政治单位的界线”说明该法律适用于国界、民族和文化等范围,是指万民法,该法是罗马帝国对外扩张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故本题选择C。ABD都不符合材料之意。故选C。17. 本题主要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据材料“普通公民具有在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可少的要学会如何辩论,这就要求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可知,希腊城邦的教育注重培养在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以保证宪政的实施,说明该做法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故C正确;ABD均与材料主旨无关。故选C。 18.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罗马法律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表述不够准确和核心,不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排除;B项提及的是古代希腊,与材料主旨相背离,排除;材料认为希腊人在艺术(铜像)和哲学(雄辩)方面比罗马更擅长,D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认为希腊人虽然在艺术和哲学上有优势,但是罗马人在“统治万国”更有优势,C项反映了整个材料的主旨,最为准确,正确。故选C。 19. 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内容体现的是雅典民主政体中的公民大会的一个重要程序相关,雅典的公民大会有一项最重要的程序,即是就某项方案展开辩论,这种辩证使得雅典成为了大演说家辈出的国家,故A正确。BCD均不能体现题干主旨,故排除。故选A。 20. 本题考查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作用,旨在考查知识识记及其迁移运用的能力。B项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五百人议事会的代表是按地域分配,取代了血缘部落,B项符合题意,故选B。A项是梭伦改革的改革措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在梭伦改革时期即已是最高权力机构,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是伯利克里改革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B。 21. 本题考查英国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再现的能力。关于英国首相的职能和地位,从教材所学的知识中可以看出都是其政治身份的代表,国家元首是英国国王,而不是首相,故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2.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人民主权原则体现在总统和议员的民主选举上,A项排除;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没有国立大学,这说明美国各州拥有一定的自主性,体现了联邦制下中央和各州的分权,B项正确;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立的原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排除;材料涉及的是大学的举办,与人的自由平等权利无关,D项排除。故选B。 23. 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美国革命“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是指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政体,即总统共和政体,严格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来运作本国政治,故D正确。AC涉及的都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内容,B与材料说的政体这一问题无关,故排除。故选D。24. 本题主要考查对美国民主政治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故B项错误;最高法院并没有判决该任总统大选无效,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了美国国家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符合题意。故选D。 25. 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相关内容的认识,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要加强联邦中央政府的权力”,体现的是“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符合题意;AB涉及的均是联邦中央内部权力的分配,排除;邦联主义是松散的联盟,不适应中央集权的要求,排除C。故选D。 27. 本题考查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紧扣“1832年”,材料中“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说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取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说明工业革命是造成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C的表述符合题意;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与史实不符,排除;D材料无从体现。故选C。28. 本题考查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解读能力。解答此题注意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代议制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如民主选举、分权制衡、政党政治等,据此分析选项内容可知D项正确;帝国立法权由联邦参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院制议会行使,但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帝国议会完全处于从属地位;政府首脑宰相由皇帝任命;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这些体现德国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色彩,故ABC排除。故选D。 29. 本题考查对德国民主政治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依据“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可知,帝国议会的出现本身就是德国民主政治的体现,进一步加强体现了俾斯麦希望完善德国民主政治,A正确;B和材料意思正好相反;CD在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故选A。 30. 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中“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和1689年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都可以看作是理性精神在政治生活中的典型体现“,可见材料是突出理性精神的作用,故选D;渐进改良是英国尊重国情,照顾方方面面利益的理性的体现之一,排除A;君主立宪政体是符合英国国情的理性选择的政体,排除B;宗教宽容是理性的宗教政策,排除C。故选D。 31.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结合所学从材料中概括出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即可。譬如,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等。 (2)注意题干问的是“什么时代”而不是具体时间,由所学可知苏格拉底案发生在雅典民主政治全盛时期或者说是古典时代。 (3)由所学可知陪审团的成员从公民中抽签选出,而雅典公民指的是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据此可知选项中只有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32. (1)本题主要考查对郡县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可以概括出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由“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可以概括出郡级官员分工负责;由“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它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可以概括出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由“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可以分析出定期实行分级考核。 (2)本题主要考查对汉初郡国并行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可以分析出汉初地方有封国也有郡县,所以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第二问从“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和“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两个角度进行概括说明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对元代行省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可以概括出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由“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可以概括出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行省拥有行政权但受到中央的节制和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两个角度来回答即可。 (4)本题主要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结合第三小题我们可以分析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另外结合所学郡县制和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而郡国并行制度则导致国家分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的认识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