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64389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松桃民族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论素描 宗白华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性。抽象线纹,不存于物,不存于心,却能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曲折,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与生命;更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态,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所以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上说:“无线者非画也。”这句话何其爽直而肯定!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伦伯朗以来,不但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画家与物象第一次会晤交接的产儿,且以其亲切地表示画家“艺术心灵的探险史”与造物肉搏时的悲剧与光荣的胜利,使我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近代素描亦已成为独立的艺术。然而中、西线画之观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历史上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抚摩着肉体,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酣墨饱,自由组织,(仿佛音乐的制曲)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顾恺之是中国线画的祖师(虽然他更渊源于古代铜器线纹及汉画)。唐代吴道子是中国线画的创造天才与集大成者,他的画法有所谓“吴带当风”,可以想见其线纹的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其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然而北齐时(公元550-557年)曹国(属土耳其斯坦)画家曹仲达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号称“曹衣出水”,可以想见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凸凹,有如希腊出浴女像。此为中国线画之受外城影响者。后来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但唐代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虽同样抽象笔墨追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然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亦系间接接受印度传来晕染法之影响。故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西画里所谓素描,于中国画正是本色。素描的价值在直接取相,眼、手、心相应以与造物肉搏,而的线纹或墨彩表出具体的形神。故一切造形艺术的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素描是返于“自然”,返于“自心”,返于“直接”,返于“真”,更是返于纯净无欺。法国大画家安格尔说:“素描者艺之贞也。”中国的素描线描与水墨本为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光彩灿烂,照耀百世,然宋元以后逐渐流为僵化的定型。绘艺衰落,自不待言。1下列对”肉搏”一词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是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的搏击,以表示其悲剧与光荣的胜利。 B是画家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的接触,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 C是画家眼、手、心与造物直接面对、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 D是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搏击时,物我各自显示的真形和个性。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素描,没有纷华灿烂的彩色,直接用抽象的线纹描画事物的轮廓、动态和表达其灵魂,并融进了画家的个性。 B中国的素描曾经创造辉煌,光耀百世。由于中国的素描发展后劲不足,宋元以后就走向了衰落,再没有新的创造。C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中国线描的渊源是中国古代铜器线纹及汉画,唐代吴道子是中国线画的创造天才与集大成者。 D素描是返于“自然”,返于“自心”,返于“直接”,返于“真”,更是返于纯净无欺。这句话是对素描特征的形象概括。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西洋画的素描,不仅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超过完成的油画,而且是油画的基础工作。B晋朝的顾恺之是中国线画的祖师;唐代的吴道子被称为“吴带当风”,其线纹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其笔法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 C北齐时的曹仲达号称“曹衣带水”,其以西域作风入画,宋元的花鸟画表现物体的轮廓,则是这种风格的发展。 D虽然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渊源不同,但是相同的是二者都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到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4分)范增论(宋)苏轼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矣,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抉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选自古文观止,略有删改)【注】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矫诏杀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间疏楚君臣 疏:使疏远B. 独恨其不早耳 恨:怨恨,痛恨C.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本:根本原因D. 而抉擢以为上将 擢:提拔,选拔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终以此失天下; 以其无礼于晋;B羽之杀卿子冠军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 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不合则去;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汉王用陈平的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但苏轼认为,如果项羽不是自己先对范增有了猜忌之心,反间计就不会成功。B苏轼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从项羽杀义帝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项羽杀义帝不但不是范增的本意,而且范增还不会听从项羽的主张,必定竭力谏诤。C. 苏轼对范增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既认为范增没有及时离开项羽,却想依靠他来成就功业名声太浅陋了,又认为范增确实是人中豪杰。D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项羽杀卿子冠军时离开项羽,其主要依据是项羽要称霸天下,而且又是刚愎自用之人,必不会容纳足智多谋的范增。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矣,而后谗入之。 (4分)(2) 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 (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2小题,共9分)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注:沉水,即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8、有人认为,末句的“香消酒未消”的两个消字用得好,请简要说说理由。(4分) 9、结合词的内容,简析本词的主要艺术手法。(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身世浮沉雨打萍。(2)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4)斯是陋室,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0分)界河【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大约三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 ,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约在30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选自外国小说选)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结尾处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出波澜,情节出现撞击心灵的高潮,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悲剧性的结尾与前面所描写的美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艺术上强烈的感染力。B有了明确的禁令,士兵们还是下河洗澡,进而产生严重后果,暴露部队的管理不严的问题。本文主要是讲战争与纪律的问题。C年轻的士兵将河流想成恋人,表达出士兵对爱的渴望,对家乡的思念,流露出士兵在特定环境中的真实情感。D本小说情节有张有弛,叙述、描写穿插自如,风格独特清新。E作品的最大悲剧性在于,一个战士的心中若是人性占了上风,给了对手以喘息的机会,必然会酿成自身的灾难。在对敌斗争中,这是应该记取的教训,这也恰恰是本文主题所在。12简析小说主人公“他”的形象特点。(4分)答:13文中多处写到明媚和熙的春天、潺潺的水声、鸟群等,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5分)答:14这篇小说以“界河”为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答:第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5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A这件事对我而言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B税收是我国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计民生中占有无以复加的地位。C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D这个潜伏已久的特务,平日装得一副老实相,倒也没人能看透他,哪知今天他居然赤膊上阵,一下子露出了狐狸尾巴。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B.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危机导致多个国家对核电发展前景产生忧虑,但我国相关部门表示此次危机不会影响我们既定的核电发展方针和规划。C.我们要提倡自主创新,因为能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中国实现从贴牌大国到品牌大国、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跨越。D.目前在英国大约有50万人患有老年痴呆症,随着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这一数字会迅速增加,预计到2021年将要达到近100万人左右。17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 ,恍若一场梦境。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A B C D五、写作(4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责任就是有担当,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