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服务教育事业经验交流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1956617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服务教育事业经验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审计服务教育事业经验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审计服务教育事业经验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服务教育事业经验交流一、加强领导,优化内审环境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而内部审计又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参谋助手。市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在教育整体管理中的作用,明确要求: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为教育事业保驾护航。(一)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受局党委直接领导。教育局党委规定,审计科的内部审计在局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将审计结果直接向局长和局党委报告。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党委及一把手同样要重视内审工作。明确规定,教育系统的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支持内审工作,自觉接受审计监督,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扰,必须及时向审计人员提供一切需要的信息资料。(二)基层领导的审计意识得到增强。内部审计既服务于领导,又有利于基层,平时我们利用会议、文件以及通过教育网等多种形式宣传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广大基层领导真正意识到内部审计不是单纯的查帐监督,更不是专捡刺挑。我们更通过改变内审工作作风,使广大基层领导真正认识到内审工作就是协助单位查找管理上的漏洞,是上门服务,更是保护干部,保护单位利益。从而出现了学校领导主动邀请内审部门上门审计的情形,有的校长说:你们审了,我放心。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内审行为为规范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我们依据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教育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主要是:(一)转发了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并结合市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就加强教育内部审计基础性建设、突出工作重点等作了详细规定,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我市教育审计制度,强化了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加强了内部管理,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益。(二)制定了市教育系统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决算审计暂行规定。紧紧围绕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17号令发布)精神,针对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工程建设和修缮项目的工程决算审计,详细规定了从审计的内容、被审单位需提供的决算资料、审计程序及方法。(三)市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对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人员配备、审计事项、审计方式、审计计划和程序、审计质量控制、奖励和处罚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使内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四)市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根据市审计局和教育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制定了审计档案管理制度,对审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借阅、鉴定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三、加强业务增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各项经济活动的数量、种类增多,金额增大,监督难度增大,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应对复杂局面,必须锻造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内审队伍。(一)努力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根据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形势要求,我们加大了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力度。近几年,我们共组织36人次参加了中国内审协会组织的风险管理与风险审计培训班、经济责任审计培训班和内部审计法规及内部审计准则培训班,并参加了省审计厅组织的内审骨干培训班。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全市教育内审培训班共计5次,针对最新的内部审计理论以及教育内审工作中反映出来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学习和研讨。根据中国内审协会实施的内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我们要求教育系统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都要取得内部审计资格认定,并鼓励其他人员取得内审资格,为教育内审队伍培养后续人才。(二)积极开展理论研究,提高审计科研水平。近年来全市内部审计人员从基建维修工程审计、内审质量控制、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公开、提高审计成效等多个角度进行审计科研立项2项,撰写论文12篇,公开发表3篇理论研究文章。同时,我们还积极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国际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已有1人全科通过,3人部分科目通过,这使得我们的内审队伍理论业务素质上升到了新的水平。三、突出重点,强化服务监管,积极指导各市区开展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围绕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突出服务意识,才能真正发挥内审工作的作用。为此,我们指导各市区教育部门将工作重点放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和重点问题上,抓住要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服务监督。(一)开展财务收支审计,促进加强财务管理。财务收支审计是教育内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级教育部门都十分重视财务收支审计,加强了对中小学校、民办学校等财务收支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作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督促学校进行整改,有效地规范了财务收支行为,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xx年共完成财务收支审计项目120个,审计总金额2.8亿元,纠正了违规使用资金160余万元。(二)加大对基建维修工程项目的审计力度,不断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市教育系统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决算审计暂行规定,各市区规范了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监督程序,建立了建设工程项目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全面提高审计质量。我们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立项、工程队选择、标底编制、主要设备购置、施工合约签定、监理责任的落实以及竣工审核结算等关键控制点的控制监督,将审计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同时建立健全对基建决算项目的二审制度,使施工单位与审计单位及审计人员之间相互制约,避免了舞弊行为的发生,收到了极好的效果。xx年共完成基建维修工程审计项目34个,审计总金额4030万元,核减基建投资金额601万元,审减率14.91%。基建维修工程项目审计节约了基建投资成本,保证了工程质量,提高了投资效益。(三)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干部廉政建设。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我市教育系统已开展多年,并已成为一项常规程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过大量调研和讨论,我们拟定了教育系统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明确了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确立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将定期交流、通报审计情况、解决疑难问题、审计程序、审计年限、审计当事人行为等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定。xx年,全市教育系统共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56个,对56个离任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四)开展专项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为领导决策服务。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围绕教育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各项专项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围绕调整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过程中教育经费保障问题、财政转移支付中教育经费及危房改造资金的落实问题、中小学布局调整后资源共享问题和办学效益问题等积极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切实加强对教育专项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监督,确保各类教育专项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并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政府教育经费拨款三个增长、两个提高及预算内公用经费安排情况进行审计,督促各市区政府足额安排教育经费。对中小学收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做到依法收费,促进教育行风建设,维护教育形象。对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征、管、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两项教育附加管理使用建议,进一步督促有关部门足额征收、及时到位。四、利用社会审计力量,扩大审计空间,提高审计效益目前,教育审计工作存在着人手少,任务重的实际情况。面对任务与人员不协调、任务与专业不协调、审计风险加大、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的现状,我们积极聘请社会中介力量介入,把一部分重点、难点的审计项目与社会审计一道去做,以外审为主、内审为辅,主辅审计相结合。我们一是坚持数额大、专业性强、难度高的大型项目,列入外审范围;二是选择出资质信誉高、审计业绩突出、专业水平强、服务态度好、收费合理的会计师事务所,三是及时听取有关审计情况的反馈意见,对外审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确保审计质量。五、紧跟形式,积极创新,适应教育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我市部分市区成立了教育财务核算中心,对全市(区)范围内学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这是教育财务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变革。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管理形式,由此导致各项内部审计工作的对象、重点、方式、方法、程序发生一定的变化。一是各单位的资金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有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二是会计核算中心集中了各基层的会计资料和信息,有利于确定审计重点、宏观分析和全面评价。但是会计核算中心若不加强内部制度建设,严格岗位和程序的设置,很容易造成虽有监督的条件,但却未能有效实施监督。更为重要的是,可能只是限于注重审核票据要素是否齐全、报销手续是否完整等的监督,而忽略了收入、工程或租赁项目真实性的监督。为此,我们一是在会计核算中心中设置内部审计岗位,由审计科抽调精干人员专门任职,负责对各学校收入是否有不及时报帐、漏报、瞒报、少报或不报帐等现象,通过走访学生、核对收费票据等形式逐一进行实地核对;同时,负责对学校的基本建设、房屋租赁、食堂承包等经济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防止因会计核算中心远离校区、不熟悉学校业务等情况而出现虚报项目套取资金的现象。这样虽然占用了审计人员,增加了审计工作量,但对切实加强学校资金使用的全方面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今后将坚持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内审制度,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全面提升教育内部审计服务监督水平,为我市教育事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