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95442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标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标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册备课一、指导思想: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校一年级现有两个教学班,共有学生50人,一班23人,二班27人.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喜欢动植物,能参与课堂学习,动手实践操作,但观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目的的观察,不会从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学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强,喜欢单独行动。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三、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植物、动物、环境、思维创新、发明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包括五个单元:空气、认识周围的动物、常见的材料、土壤与动植物、我们的产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教学目标:1空气这一单元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武威、透明的气体,空气占据空间,并能流动,让学生初步经理一个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本单元由:找空气、认识空气、纸风车这三课组成。2认识周围的动物这一单元让学生认识动物并了解其相关特性。通过调查、阅读、模仿,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和表演的能力。通过对动物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热情。本单元由:常见的动物、动物的反应、动物的运动、小动物找妈妈这四课组成。3常见的材料这一单元让学生意识到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质、特征。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如何更加有效的额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本单元由:布料、塑料、石头这三课组成。4土壤与动植物这一单元引导学生能到室外来自观察土壤,能发现土壤中生活的各类“居民”,如蚂蚁、蚯蚓等。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观察土壤,并能描述、记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知道土壤与动植物的密切关系,体会土壤对动植物的重要性。.通过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和土壤污染的危害,学会珍惜土壤,爱护土壤。本单元由:我们周围的植物、土壤与植物、蚯蚓的家、土壤中的小动物这四课组成。5我们的产品这一单元:让学生了解番茄。并通过自己制作番茄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脑动手能力。通过亲身体验制作小挂钩,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鼓励学生制作不同风味的番茄酱、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小挂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单由:番茄与番茄酱、做个小挂钩这两课组成。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六、 教学措施:1、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2、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3、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七、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单元教学内容备注第一周一找空气13页第二周一认识空气46页第三周一纸风车79页第四周二常见的动物1013页第五周二动物的反应1415页第六周二动物的运动1618页第七周二小动物找妈妈1921页第八周三布料2226页第九周一、二期中测试121页第十周三塑料2729页第十一周三石头3033页第十二周四我们周围的植物3438页第十三周四土壤与植物3940页第十四周四蚯蚓的家4143页第十五周四土壤中的小动物4447页第十六周五番茄与番茄酱4851页第十七周五做个小挂钩5253页第十八周一五期末总结153页第一单元 空气单元备课单元教学目标1、能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出空气的特点。2、能说出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能够流动的气体,我们周围都有空气。3、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欲望。教学重点:探究空气的特点教学难点:空气能够流动。教学材料 准备分组材料:保鲜袋、橡皮筋、气球、烧杯(250ML)、粉笔、泥块、 海绵、毛巾演示材料:打气筒、气球、水槽1 找空气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到处都有、到处都是特点。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3、喜欢进行小实验,探究空气的秘密。教具准备:砖块、土块、海绵、塑料袋,水槽、杯子。教学过程:一:让孩子知道空气的特点(1) 教师出示一个塑料袋(装空气)。塑料袋鼓鼓的。师:小朋友塑料袋里装的什么呀?生:空气。师:空气宝宝,我好想跑出去和小朋友玩一玩让孩子自己说出空气的特点。二:做实验证明被杯子里面有空气。(1) 在玻璃杯里放入面巾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水中,过一会将杯子垂直拿出来,杯中的纸没有湿。幼儿猜想,教师最后总结原因。(2) 同样做实验,这一次杯子斜斜的插入水中,这一次纸湿了,为什么?幼儿猜想,教师最后总结原因三:学生自己找空气。(1) 同学们,杯子里面有空气,哪里还有空气呢?(2) 哦,这么多地方有空气,那教室里哪里有空气呢?(3) 那外面哪里有空气呢?(4) 原来啊,到处都有空气。拓展活动:1、“抓空气”游戏结束本次活动(记住塑料袋用完不要乱扔呦。)2、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教后记:2、认识空气教学目的:1、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醒学生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3、培养学生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难点: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醒学生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教学准备:塑料袋,空玻璃瓶,两只蜡烛,火柴,气球等。教学过程:1、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1)请学生想办法把桌上的塑料袋、气球都鼓起来。(不能装东西)(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3)请学生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实验:将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慢慢将瓶子倾倒,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2、认识空气(1)让学生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实验:空气助燃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同时到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教师小结:1、 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你还知道空气有那些用处?2、 空气和水有什么区别?教后记:3 纸风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由拆解折纸作品探索学习风车折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表现的能力。2.通过折纸作品的变式操作激发学生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发展学生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空气的流动形成风教学难点:感知空气的流动形成风教学准备1.正方形纸若干,小木棒,安全剪刀,纸风车作品。2.大风车片头曲音乐。教学过程一、听音乐、玩风车,激发兴趣师:小朋友手里的风车可以怎么玩呢?教师播放大风车片头曲音乐,学生跟着音乐按照自己的想法玩自己的风车。二、探索风车的折法,形成步骤图1.自主探索。师:这么好玩的风车,是怎么折成的呢?小朋友自己试一下,一步一步拆开,然后一步一步折好,看能不能折成好玩的风车?学生独立拆解,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及时给予引导、鼓励。2.共同探索。教师出示范例风车作品,同学生一起分步拆开并呈现每一步形状,形成拆解步骤图。3.整体示范。翻转拆解步骤图,形成折纸步骤图。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的详细要求。4、让你自己制作的风车转起来吧。拓展活动1.欣赏观摩同伴的作品,体验折纸活动带来的乐趣。2.找一找,哪些地方用到了风车。教后记单元总结第二单元 认识周围的动物单元备课:认识周围的动物这一单元让学生认识动物并了解其相关特性。通过调查、阅读、模仿,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和表演的能力。通过对动物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热情。本单元由:常见的动物、动物的反应、动物的运动、小动物找妈妈这四课组成。4常见的动物教学目标1知道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有的动物生活在水中,有动物生活在陆地上。2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索兴趣。4增强对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教学重点: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教学难点: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教学准备:观察周围的小猫、小狗、小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介绍动物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在自然界生活着许多动物。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常见的动物二探究活动(一) 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找一找它们的特征1说一说自己熟悉的动物的名称教师提出要求:说一说你们知道的动物的名称。学生回答。教师提醒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动物2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名称和特征。(1) 观察图片,说出动物的名称。教师出示大熊猫、燕子、蝴蝶、金鱼、青蛙的图片,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及时评价。(2) 小组交流动物的特征。教师出示活动要求:小组内学生要分工明确;观察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要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小组活动,动物巡视指导。(3) 小组展示。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动物,例如:模仿该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教师要及时规范学生的描述,并适时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指导学生描述多种 动物的特征,例如:大熊猫的毛有黑白两色,耳朵和眼睛都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蝴蝶的翅膀有多种花纹师生总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3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教师通过出示法律条文让学生意识到野生动物是受法律保护的,每个人都应该保护野生动物和他们的栖息地。(二) 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1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吗?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师生总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2说一说其他动物的生活环境。三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从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四拓展活动教师给学生布置课下拓展探究任务,指导学生采取观察绵羊和山羊的图片和视频、实地观察、查找课外读物等方式,分析两种动动物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后记5动物的反应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作出反应。2在教师指导下,预测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多种方法认识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4增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特点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2. 探究金鱼的觅食行为。难点:探究金鱼的觅食行为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几种方法在一节课中综合运用。教学准备:准备胡萝卜、菜叶、苹果、糖、面包、洋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角马迁徙的视频。教师提出问题:角马为什么要迁徙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解释:动物为了生存,会对自然界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导入课题:动物的反应。二探究活动(一) 蚂蚁吃什么?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见过蚂蚁吃东西吗?它们喜欢吃什么?学生介绍自己观察到的蚂蚁吃东西的情景。教师指导学生预测蚂蚁会爬向哪种食物,让学生说一说预测的依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出猜测:蚂蚁会爬向糖果,因为蚂蚁喜欢吃甜的东西。教师播放蚂蚁选择食物的视频,验证学会的猜测。教师总结:蚂蚁会对食物做出不同的反应。教师拓展: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对食物做出反应?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二) 预测它们会有什么反应。教师提问:同学们家中养过金鱼吗?给金鱼喂过食吗?学生介绍自己喂鱼时的情景。教师搬出准备的鱼缸,让学生预测向鱼缸里撒食和敲击鱼缸两种情况下金鱼的反应。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向鱼缸里撒食,金鱼会游向食物。注意:不要撒太多的鱼食。教师敲击鱼缸,金鱼会表现为到处游动。注意:敲击鱼缸时,用力不能太大,不要让金鱼受到太强烈的刺激。教师总结:金鱼对食物、声音等刺激做出反应。教师拓展: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对食物、声音做出反应?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三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从蚂蚁、金鱼等动物对食物、气味、声音的反应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小动物方面说说自己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构建本课知识体系。四拓展活动教师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蚂蚁、燕子、鱼等动物快下雨时做出的反应,完成活动手册中的相应内容。教后记6动物的运动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动物主要靠四肢、翅膀等运动。2在教师指导下,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进行排序。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3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教学准备:搜集动物的图片、长颈鹿在草原上悠闲行走的图片、鸟在天空中自由飞行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谜语:“铁嘴弯弯眼雪亮,海阔天空任飞翔。捕捉老鼠除虫害,不怕虎豹和豺狼”。学生回答是:“鹰”板书课题:动物的运动二活动过程(一) 动物是怎样运动的?1说一说动物是怎样运动的。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说一说动物的名称和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例如:鱼在水里游泳,鸽子在天空飞行2模仿动物的运动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模仿这些动物的运动吗?教师指导学生可以戴动物头饰进行模仿,例如:用衣服模拟鸟的翅膀。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模仿,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分别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教师出示动物运动的视频,学生观察动物的运动。教师总结:动物的运动方式有飞行、游泳、奔跑、爬行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二) 动物主要靠哪些部位运动?1找一找动物的运动器官。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动物运动的图片或视频,找出动物靠什么运动的。学生小组内交流。小组展示:猎豹靠四肢运动,海鸥靠翅膀运动教师指导学生将动物的运动器官在活动手册中用“”圈出来。教师强调鸭子和螳螂的运动器官主要是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是靠足运动的。2教师拓展:蜗牛、鱼等动物靠哪些部位运动?教师补充腹足、鳍的相关知识。(三) 动物运动会1教师创设情境:森林里要开运动会了,乌龟、蜗牛、兔子3只小动物要参加比赛。想一想,它们谁跑的快。学生根据经验说出3中动物运动的快慢:兔子跑的最快,蜗牛跑的最慢。2模仿动物的运动教师出示比赛规则: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模仿动物的运动。例如:乌龟爬行,蜗牛蠕动,兔子蹦蹦跳跳等。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运动的快慢给小动物排序。教师出示探究技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排列,就是排序。3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更多的排序方式。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还可以按大小、体重、颜色、寿命长短等进行排序。(四) 说一说,它们还可以怎样运动教师创设情境:要开运动会了,猴子和青蛙忘记了填报名表,大家能帮它们填一填吗?学生从游泳、爬行、行走、奔跑、跳跃、攀爬等运动项目中挑选猴子和青蛙可以参加的项目。师生交流选择的项目是否合适,例如:猴子可以跳跃、攀爬,但不能游泳。教师出示猴子和青蛙运动的视频,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教师总结:同一种动物可能有多种运动方式。三总结教师指导学生从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器官、排序方式、小组合作等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指导学生课下观察松鼠、蜜蜂等动物,探究它们的运动。教后记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目标:1、体验动物离开妈妈后难过的心情。2、喜欢小动物,愿意保护小动物。教学重难点:理解小鸡和妈妈故事情节内容,萌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搜集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的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指导学生说一说是哪些外形特征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引出标题:小蝌蚪找妈妈。二活动探究(一) 谁是小鸡的妈妈1通过外形特征找小鸡的妈妈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小鸡与鸭、鹅、公鸡、母鸡的外形特征,找到小鸡的妈妈,学生找出母鸡是小鸡的妈妈。教师指导学生说说理由。学生回答:小鸡和妈“嘴”都是尖尖的2通过其他证据找小鸡的妈妈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母鸡一定是小鸡的妈妈吗?还有没有别的证据?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小鸡出壳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母鸡是小鸡的妈妈”最有力的证据。3教师总结:要从多方面、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二) 它们的妈妈是谁?1帮小鸵鸟和小山羊找妈妈教师出示小鸵鸟和小山羊的图片,指导学生参照小鸡妈妈的方法,通过比较外形的相似的方法来找一找它们的妈妈。2帮蚕和蝉的幼虫找妈妈教师出示蚕、蝉的幼虫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妈妈是谁。教师借助视频展示蚕和蝉的发育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蝉幼虫的妈妈是蝉的成虫,蝉的妈妈是蚕蛾。教师总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妈妈,动物能通过下蛋或直接生小动物的方式繁殖后代。有些小动物和妈妈外形相似;有些小动物和妈妈外形不同,但长大后会和妈妈相似。三总结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怎么样能找到小动物的妈妈,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教师指导学生课下观察孔雀和鸳鸯的外形特征,区分动物爸爸和动物妈妈,将活动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教后记:单元总结第三单元 和植物握个手单元备课:常见的材料这一单元让学生意识到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质、特征。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如何更加有效的额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本单元由:布料、塑料、石头这三课组成。8 我们周围的植物教学目标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3、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教学准备: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教学过程:一、 认识周围的植物1任务的布置阶段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教师直接说出活动名称,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情境设计下明白活动是要干什么、怎么干,只有准备充分了,接下来的活动才有意义。 “树皮很粗糙”、“桂花真香啊”、“辣椒的果实有红的、青的”说明要观察植物的哪些特征,其中“粗糙”是手的感觉、眼睛获得的信息;“香”是鼻子感觉到的信息;“红青”等颜色信息则是眼睛获得。手、眼、鼻都是感觉器官,这里是教学生学习用感觉器官认识物体。教师操作时不需要拘泥于教材给予的是哪一种植物,反倒要主动把本地的常见植物结合到教学中。如:没有桂花,可用其他有气的植物。2活动是以实验组为单位进行还是自由组合,教师要有规定,建议以实验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有利于组内同学的感情交流,还能促进组内学生之间形成合作意识。当学生组内无法得到答案时,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把发言权留给其他组的同学。3教材提供的学生的活动记录表只是一个记录方式的案例,表格这样设计是考虑到学生的写字速度和识字量,让学生直接记录在书上的方式能避免这样的麻烦,使教学环节更紧凑。这个记录表的设计是开放式的,下面的空间是特意留给需要的学生和老师的,只要你认为需要纪录的都可以补充在下面。二、学生自由活动,交流认识的植物三、拓展活动到野外里看一看,认识更多的植物。教后记9 看花认植物一、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观察、比较植物花的异同,了解认识某些植物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的能力、表达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二、活动准备:观察周围植物的花。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花是一株植物最美丽的部分,它是植物发育成熟的标志。关于花,你想知道什么问题?生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板书课题:看花认植物。(二)、学习新课1、认一认植物的花出示几种花学生观察,交流是什么植物的花。2、这些花有什么不同/师将各组的研究结果投影出来,同时加以补充说明。3 、师:自然界中花的种类是不一样的,你们认识哪些植物的花?学生互相交流三、拓展活动1、 看 起来大家都很喜欢花,花是美丽的,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调节人们的心情。你打算怎样赞美花呢? 学生讨论汇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花吧。四、总结:今天时间有限,我们可以在下次的活动中来交流我们知道的一些其他的有关于花的知识。好吗?五、拓展活动认一认多种多样的菊花。教后记10 看花认植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2、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教学重、难点开展观察植物的叶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教学准备观察周围常见植物的叶。教学过程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 上课认真听讲,身体坐端正,手放平;2积极发言,声音洪亮;3小组合作活动时手脑并用,要保持安静。一、辅助环节:课件出示:各种植物的叶师:欣赏完这些植物的叶,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们呢?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叶多种多样。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多种多样的叶吧。出示并板书课题:10. 看花认植物(一)统计学生收集到的叶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树下、校园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叶。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一些落叶,谁来说说,你捡到了几片叶?请把你认为最美的一片叶展示给大家。(二)观察植物的叶1摆一摆,说一说师: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植物的叶,所以给每小组带来了一些叶子(出示课件),看大屏幕,先仔细观察叶子,想一想哪些叶子是同一种植物的?为什么?温馨提示:小组同学合作要保持安静。2比一比,看一看(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树叶。)(三)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1、我们可以根据叶的形状、颜色等来认识植物。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义务。二、小结:师:学习了这节课,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身边的植物呢?生:爱护它,不破坏它。师:植物是我们有生命的朋友,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要随意摘树叶。三、拓展活动不同种类的牵牛花叶子有什么不一样?教后记11 看茎认植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获得结论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自行探究茎的作用。2、尊重证据,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教学重点;掌握并了解茎的作用活动准备:观察周围植物的枝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学生课前的准备活动状况,进行恰当的评价。开展探究活动1、你们看见过哪几种形状的茎?(学生自由活动)引导学生讨论:看到这些植物的茎你有什么发现?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回答)(植物的茎内有“导管”,它起着运输水分的作用。展示示意图,让学生观看体会。)2、自由活动,互相交流了解的内容。二、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回答,然后教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茎的形状、颜色等来认识植物。)三、学生描述认识的茎四、拓展活动注意观察了解,认识更多的植物。板书设计:植物的茎(茎内有导管)各种各样形态各异教后记单元总结第四单元 土壤与动植物单元备课土壤与动植物这一单元引导学生能到室外来自观察土壤,能发现土壤中生活的各类“居民”,如蚂蚁、蚯蚓等。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观察土壤,并能描述、记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知道土壤与动植物的密切关系,体会土壤对动植物的重要性。.通过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和土壤污染的危害,学会珍惜土壤,爱护土壤。本单元由:我们周围的植物、土壤与植物、蚯蚓的家、土壤中的小动物这四课组成。12 土壤与植物教学目标:1、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初步认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感官或借助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并做好记录。3、愿意在观察土壤与植物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其中的乐趣。4、关爱生命,珍惜土壤资源,热爱大自然。教学准备:搜集一些土壤上生长的植物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1、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初步认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感官或借助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并做好记录。活动一:自学指导:小组内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上生长的植物的图片分组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汇报讨论结果。活动二:自学指导:1、交流搜集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有影响的资料 。2、“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小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二、自由活动: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如,诗歌、唱歌、演讲、绘画等等。也可以合作进行。2、评价活动自评与互评来进行评价,主要从搜集资料 ,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课后作业)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13 蚯蚓的家教学目标:1、知道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初步认识动物和土壤的关系。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3、能在研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的过程中表现出探究的兴趣,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在探究中体会到合作、交流的乐趣。4、关爱生命,爱好身边的动物。教学准备:蚯蚓图片、干土、湿土。教学过程:一、观察蚯蚓,知道其外形特征。1、图片导入:小朋友们,图上有什么?(蚯蚓。)师: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泥土里。)2、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师:你说的太对了。蚯蚓长得是什么样的呢?(蚯蚓的身子是长长的。)3、教师小结:蚯蚓的身体又圆又长,像细细的管子,而且身体滑滑的,软软的有许多节组成。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没有眼睛、鼻子、耳朵,也没有脚,它靠身体一伸一缩向前蠕动的,有时还会把身体卷起来。二、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师:我们知道了蚯蚓的样子,小朋友,你们知道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吗?(蚯蚓生活在泥土里。)师:蚯蚓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呢?(蚯蚓喜欢泥土里,因为泥土潮湿。)三、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1、师:我们知道蚯蚓生活在哪里,它对我们有没有什么作用呢?(蚯蚓喜欢在土壤中钻洞,能帮人们松土,它是松土能手呢!)(它的粪便是好肥料,能使庄稼会长的壮。)2、师:蚯蚓真了不起,它还有许多本领呢!用蚯蚓能干什么?教师引导幼儿回答教师小结:蚯蚓还可以做中药为人们治病,解除病人痛苦。它还是鸡、鸭等许多小动物的饲料。蚯蚓还能做许多食品呢,蚯蚓饼干,蚯蚓罐头,蚯蚓菜肴等。3、师:蚯蚓太了不起了,它的本领可真大呀!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教育幼儿如何保护蚯蚓。)四、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提问学生学到了什么?五、拓展活动雨后去观察蚯蚓,说一说有什么发现。教后记14 土壤中的小动物教学目标:1.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中生活着的动物,初步认识土壤和动物的关系。2. 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感官或借助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并做好记录。3、在研究土壤中的小动物的活动中,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4、关爱生命,珍惜土壤资源,热爱大自然。课前准备:搜集土壤中小动物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言:小小的蚯蚓,泥水里有,花鸟市场有,渔具商店有,甚至饭桌上也会有,人们用它来喂鸡、喂鱼、做药,直至人类的食品。可见它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人类的朋友;此外,蚯蚓在生物演化史上还占有一席之地,它的许多形态结构在更高等的动物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因此,研究蚯蚓和生活习性,学习有关蚯蚓的知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章我们学习土壤中的小动物,就是以蚯蚓为代表的。二、提出主题,指出探究领域。1、蚯蚓是大家熟悉的小动物,它生活在土壤中,是不是土壤中只生活着蚯蚓?2、 学生小组合作,汇报结果.注意引导组间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三、寻找小动物1、谈话: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我们要不要去找一找?怎么找,要注意什么?2、学生汇报交流。拓展活动:到不同的地方去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教后记:单元总结第五单元 我们的产品单元备课:我们的产品这一单元:让学生了解番茄。并通过自己制作番茄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脑动手能力。通过亲身体验制作小挂钩,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鼓励学生制作不同风味的番茄酱、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小挂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单由:番茄与番茄酱、做个小挂钩这两课组成。15 番茄与番茄酱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动物、河流、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2、在老师指导下,能从观察、制作活动中认识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4、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教学准备:番茄、图片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了解番茄:(展示图片)番茄别名西红柿,是全世界栽培最普遍的果菜之一,在蔬菜中素有“维生素含量之王”的美称。番茄美味可口,含有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B族维生素、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以及人体所需的很多微量元素,食用方法可生食、熟食。最新研究表明,番茄中富含的番茄红素具有防癌抗癌、延缓衰老、预防心脏病等作用,番茄的成熟度越高,番茄红素的含量也越高。2、番茄的生长过程小组讨论番茄的生长过程,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播放视频:小番茄的生长旅程小组交流,总结番茄的生长过程种子入土,生根发芽,长成植株,开花结果。教师点评、总结二、我们来做番茄酱:(展示图片)师:吃薯条时,大家喜欢蘸着番茄酱吃。番茄和番茄酱有什么不同?生:番茄酱是用番茄加工制成的。生:将番茄做成番茄酱后,我们就可以享受到美味,又可以长期保存它。教师播放制造番茄酱的视频学生总结制作流程:洗净、去皮、切块、打碎、熬煮、加佐料、装瓶密封等。师生一起制作番茄酱。小组交流制作番茄酱的体会与收获:番茄酱是人加工制作出来的产品。师问:还有哪些像番茄酱这样由人加工制作出来的产品?学生讨论回答:苹果酱、梨汁、地瓜脯等。教师小结:像番茄酱、苹果酱、梨汁、地瓜脯等这样由人工加工制造的产品属于人工世界。三、拓展与创新1、师出示小麦与面粉、树木与木桌、石头与石雕的图片。要求学生举例说出哪些物品属于人工世界,哪些物品属于自然世界。学生回答教师出示房子、河流、纺织产品、建筑物等图片。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哪些属于人工世界,哪些属于自然世界。2、请同学们在课余与家长一起尝试制作不同风味的番茄酱并品尝,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及创新意识的情感。板书设计:番茄与番茄酱番茄 番茄酱植物 自然 人工 家用电器动物 世界 世界 通讯工具山川 建筑物河流 教后记16 做个小挂钩教学目标:1、 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2、 能简单讲述小挂钩的设计与制作过程。3、 乐于表达、讲述在设计与制造小挂钩时的创意和想法。4、 初步了解产品的创造动力来源于人们的需求。教学准备:曲别针、铁丝、铜丝、手帕或毛巾、挂钩等。教学过程:一、问题与需求师:最近天气很热,老师带着帽子感觉有点热,放在桌上又怕脏了,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生1:挂起来就可以了。生2:有挂钩才能挂起来。师:用挂钩挂起来是个好办法。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做一个小挂钩吧。二、设计与制造1、设计小挂钩(展示不同类型的挂钩图片)师:老师找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挂钩,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生:用来挂物体的。师:如果让同学们制作一个简易的小挂钩,你们会怎么做?请同学们先自由选择材料,在小组内讨论,再向老师说说你们的做法。(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生1:我们组准备用铝丝做一个小挂钩。生2:我们选择曲别针,用它做一个S形的小挂钩。生:3:我们也可以试着做一个W形的挂钩,可以挂更多的东西。生:4:如果有更坚硬的东西就好了,这样就能挂更重的东西。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丰富。在做挂钩前,我们应该先进行设计,想一想选什么样的材料更合适,制作成什么形状更实用。下面,我们就动手做一做吧。2、做个小挂钩学生动手做小挂钩,教师巡视指导3、请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产品生1:我们组是用铝丝做的S形小挂钩,它使用起来很方便,可以挂很多不同形状的物体。生2:我们用曲别针做的小挂钩,它只能挂住较小的物体,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生:3:我们组是用铜丝做的S形挂钩,铜丝比铝丝、曲别针要坚硬,可以挂更重的物体。师:每个小组都介绍了自己的产品,还通过检测发现了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改进。那么,生活中的小挂钩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拓展与创新(教师用课件播放工厂制造挂钩的视频)师: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有什么收获?生1、工厂里制造挂钩的过程和我们一样,都要经过设计、制造、检测等环节。生2、挂钩是有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属于人工世界的产品。师:同学们说得很棒。产品一般要经过设计、制造、检测等环节,才能投放到市场,供人使用。除了挂钩,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产品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产品)教后记 单元总结全册总结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