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总.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95289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周导学案编号001【课题】二次根式 (1课时)【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重点难点】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意义课前准备: 1、什么叫做一个数的平方根?如何表示?一般地,若一个数的 等于a,则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a的平方根是 2、什么是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如何表示?若一个 的平方等于a,则这个数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 3、认真完成教材P2 思考的三个小题: , 观察以上结果,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P4,结合教材完成下面问题 : 1.二次根式的定义: 注意:定义包含三个内容1.必需含有二次根号 “ ”被开方数a0a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含有字母的式子判断: () 是二次根式的有 (被开方数或者字母的取值必须大于等于零)2.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练习:当a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的区别:从运算顺序来看, 是 而是 ;从取值范围来看,中a 而中a ;从运算结果来看:= ,= = 4.归纳,二次根式的性质有: 【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教材P4练习1、2题(组内核对答案,不懂的才问)【三、展示评价】 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部分学习困难较大的知识点进行点评。【四、再认重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认真独立完成下面的检测)1.当a是怎么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计算: 3. 思维拓展:若a.b为实数,且 ,求 的值已知是整数,求正整数n的最小值。【五、深化拓展】完成教材P5复习巩固 1、2题和综合运用第7题【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一周导学案编号002【课题】二次根式的乘法(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以及应用的条件2、能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计算【重点难点】重点:二次根式乘法的灵活运用难点:能逆用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化简课前准备: 1、填空:(1) 0 (a 0); (2)= (a 0);(3)2、计算:(1)= ; (2)= ; (3)=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P7,结合教材完成下面问题 : 1. 二次根式乘法法则: 计算:(1);(2);(3);2. 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逆运算法则: 化简:(1) (2) (3) (4)3. 一定成立吗?为什么?归纳:=(a0,b0),=(a0,b0)【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教材P7练习1、2、3题(组内核对答案,不懂的才问)【三、展示评价】 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部分学习困难较大的知识点进行点评。【四、再认重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认真独立完成下面的检测)1.计算:(1)=_; (2) =_=_.(3) =_=_; (4) =_=_.2.化简:(利用=这个公式)如:2 =2 =(2)=_=_.3. ,求:x的取值范围。【五、深化拓展】完成教材P10复习巩固 1、3、5题【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一周导学案编号003【课题】二次根式的除法(3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2、能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及化简【重点难点】重点:二次根式除法的灵活运用难点:能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进行化简【一、自主学习】课前准备: (1)=_,=_; _ (2)=_,=_; _阅读教材P8P10,结合教材完成下面问题 : 1.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是 请举例说明 2.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的逆运算是 请举例说明【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教材P10练习1、2题(组内核对答案,不懂的才问)1、的结果是( ) A B C D 2、计算:(1) (2) (3) 【三、展示评价】 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部分学习困难较大的知识点进行点评。【四、再认重构】【五、深化拓展】完成教材P10复习巩固 1、3、5题【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一周导学案编号004【课题】二次根式的化简(4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3、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重点难点】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难点:会判断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和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一、自主学习】课前准备: (1) (2) (3) (4) 阅读教材P8P10,结合教材完成下面问题 : 1.什么叫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有什么特征?2. 仔细阅读P9例6(1)小题的解法2,即,用相同的方法化简: 【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教材P10练习1、2题(组内核对答案,不懂的才问) 1、化简:(1) (2)2.计算:(1) 【三、展示评价】 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部分学习困难较大的知识点进行点评。【四、再认重构】【五、深化拓展】已知,则的值等于_若x、y为实数,且y=,求的值。 计算:(a0,b0)【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一周导学案编号005【课题】二次根式的加减(5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同类二次根式,并能判定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2、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根式 2、难点:会判定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一、自主学习】课前准备: (1) (2) (3) (4)阅读教材P12P13,结合教材完成下面问题 : 1.二次根式加减时,能合并的二次根式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2.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步骤是: 【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组内核对答案,不懂的才问)1在、3、-2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有_2计算二次根式5-3-7+9的最后结果是_3. 若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_,b_4.(1)+ (2)+ 【三、展示评价】 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部分学习困难较大的知识点进行点评。【四、再认重构】【五、深化拓展】1.若则的值为( )(A)2(B)2(C)(D)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y=27 已知4x2+y2-4x-6y+10=0,求(+y2)-(x2-5x)的值【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二周导学案编号006【课题】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课时)【学习目标】1、熟练应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法法则及乘法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混合运算的顺序、乘法公式的综合运用。【一、自主学习】课前准备: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是: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是: 阅读教材P14,结合教材完成下面问题 : 1.二次根式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2.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步骤是: 【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组内核对答案,不懂的才问)1(1)() (2)(3) (4)(5) 2、已知,求的值。【三、展示评价】 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部分学习困难较大的知识点进行点评。【四、再认重构】【五、深化拓展】1(1)(a0,b0) (2)2. =-1仿上例,求:(1); (2)你会算吗?【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二周导学案编号007【课题】二次根式复习(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性质。2、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3、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能运用相关性质进行化简二次根式。【重点难点】1、重点: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难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正确依据相关性质化简二次根式。【一、自主学习】课前准备: 1若a0,a的平方根可表示为_a的算术平方根可表示_2当a_时,有意义,当a_时,没有意义。345 【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组内核对答案,不懂的才问)1化简的结果是 化简的结果是 2.代数式中,x的取值范围是 3. 计算: (2) (3) (4) 【三、展示评价】 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部分学习困难较大的知识点进行点评。【四、再认重构】【五、深化拓展】1. 把中根号外的移人根号内得 2. 已知求的值。3.已知:(1)按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的变化结果并进行验证(2)依据以上规律写出n(n为任意自然数,且n2)表示的等式并进行验证【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二周导学案编号008【课题】勾股定理(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2、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一、自主学习】课前准备: 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阅读教材P22,结合教材完成下面问题 : 1.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2.用文字和几何分别表述出勾股定理的内容:文字表述:几何表述:【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组内核对答案,不懂的才问)11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边长为25 B三角形的周长为25 C斜边长为5 D三角形面积为202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是5和12,则其斜边上的高的长为( )A6 B8 C D3.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比一条直角边长多2,另一直角边长为6,则斜边长为 。4. 已知在RtABC中,B=90,a、b、c是ABC的三边,则c= 。(已知a、b,求c);a= 。(已知b、c,求a)b= 。(已知a、c,求b)5、已知,如图1-1-5,折叠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CF CE 图1-1-5【三、展示评价】 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部分学习困难较大的知识点进行点评。【四、再认重构】【五、深化拓展】1ABC的三边a、b、c,(1)若满足b2= a2c2,则 =90;(2)若满足b2c2a2,则B是 角;(3)若满足b2c2a2,则B是 角。2.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 a、b、c,求证:a2b2=c2。(提示:4S直角三角形+S小正方形=S大正方形 )【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二周导学案编号009【课题】勾股定理(第2课时)【学习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2、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一、自主学习】课前准备: 1、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 。2如图,直角ABC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若D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与斜边的关系: 若B=30,则B的对边和斜边的关系: ;三边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组内核对答案,不懂的才问)1、在RtABC,C=90,a=8,b=15,则c= 。在RtABC,B=90,a=3,b=4,则c= 。在RtABC,C=90,c=10,a:b=3:4,则a= ,b=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5cm,则第三边长为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则它的高为 ,面积为 。2已知:如图,在ABC中,C=60,AB=,AC=4,AD是BC边上的高,求BC的长。【三、展示评价】 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部分学习困难较大的知识点进行点评。【四、再认重构】【五、深化拓展】1.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DC,ABAC,B=60,CD=1cm,求BC的长。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二周导学案编号010【课题】勾股定理(第3课时)【学习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2、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一、自主学习】课前准备: 1、在RtABC,C=90,如果a=7,c=25,则b= 。 如果A=30,a=4,则b= 。如果A=45,a=3,则c= 。 如果c=10,a-b=2,则b= 。如果a、b、c是连续整数,则a+b+c= 。 如果b=8,a:c=3:5,则c= 。【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组内核对答案,不懂的才问)1小明和爸爸妈妈十一登香山,他们沿着45度的坡路走了500米,看到了一棵红叶树,这棵红叶树的离地面的高度是 米。2如图,山坡上两株树木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米,则这两株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 米,水平距离是 米。3如图,一根12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15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是 。2题图 3题图 4题图 5题图4如图,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B、C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A,使AC垂直江岸,测得BC=50米,B=60,则江面的宽度为 。5一根32厘米的绳子被折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钉在P、Q两点,PQ=16厘米,且RPPQ,则RQ= 厘米。【三、展示评价】 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部分学习困难较大的知识点进行点评。【四、再认重构】【五、深化拓展】1如图,原计划从A地经C地到B地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后因技术攻关,可以打隧道由A地到B地直接修建,已知高速公路一公里造价为300万元,隧道总长为2公里,隧道造价为500万元,AC=80公里,BC=60公里,则改建后可省工程费用是多少?8如图,钢索斜拉大桥为等腰三角形,支柱高24米,B=C=30,E、F分别为BD、CD中点,试求B、C两点之间的距离,钢索AB和AE的长度。(精确到1米)【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三周导学案编号011【课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2、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一、自主学习】课前准备: 1、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实数平方相等。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阅读教材P31-P33,结合教材完成下面问题 :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什么?2.互逆定理和互逆命题的概念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组内核对答案,不懂的才问)1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1)a=15, b=8, c=17. (2)a=13, b=14, c=15.2. 任何一个命题都有 ,但任何一个定理未必都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定理是 。在ABC中,若a2=b2c2,则ABC是 三角形, 是直角;若a2b2c2,则B是 。若在ABC中,a=m2n2,b=2mn,c= m2n2,则ABC是 三角形。(5)ABC的三边之比是1:1:,则ABC是_三角形。3. 一根12米的电线杆AB,用铁丝AC、AD固定,现已知用去铁丝AC=15米,AD=13米,又测得地面上B、C两点之间距离是9米,B、D两点之间距离是5米,则电线杆和地面是否垂直,为什么?【三、展示评价】 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部分学习困难较大的知识点进行点评。【四、再认重构】【五、深化拓展】1一根24米绳子,折成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的三角形,则三边长分别为 ,此三角形的形状为 。2. 如图,小明的爸爸在鱼池边开了一块四边形土地种了一些蔬菜,爸爸让小明计算一下土地的面积,以便计算一下产量。小明找了一卷米尺,测得AB=4米,BC=3米,CD=13米,DA=12米,又已知B=90。【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五周导学案编号017【课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能根据定义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能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点难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2、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1-43页,完成问题。1、 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和角具有什么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和对角的性质定理是如何证明的?简单叙述。3、如图右,哪些三角形面积是相等的?为什么?4、完成P43练习1、2题【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把重要的和不懂的做好标记) 1、阅读练习册P27例题分析,观察其解题格式,把此题不懂的和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收集到下面:2、练习册基础训练2、5【四、再认重构】1、写出本节课知识点2、练习册基础训练1、3、4【五、深化拓展】如图,在ABCD中,AEBC于E,AFCD于F,若EAF=60,BE=2cm,DF=3cm,求ABCD的周长和面积. 若问题改为CF=2cm,CE=3cm,求ABCD的周长和面积.【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五周导学案编号018【课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2、能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点难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2、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1-43页,完成问题。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和对角有什么性质?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述。2、如上图,AC=18,BD=12,则A0+OD等于多少?你是怎么得到的?3、完成P44练习1、2题【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把重要的和不懂的做好标记) 1、阅读练习册P28例题分析,观察其解题格式,把此题不懂的和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收集到下面:2、练习册P28基础训练2、3(写出解题过程)【四、再认重构】1、写出本节课知识点2、练习册基础训练1、4【五、深化拓展】完成练习册P29第5题【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五周导学案编号019【课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1课时)【学习目标】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理解并掌握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难点:几何推理方法的应用【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3-44页,完成问题。1、用几何语言描述平行四边形的三个判定定理,小组内口述证明过程:2、写出平行四边形三个判定定理的逆命题?它们是正确的吗?3、把教材P46例3的图形画出来,并写出另外一种证明方法:4、完成P47练习第1、2题【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把重要的和不懂的做好标记) 1、阅读练习册29例题分析,观察其解题格式,把此题不懂的和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收集到下面:2、练习册P30基础训练第3、4题(写出解题过程)【四、再认重构】1、写出本节课知识点2、练习册基础训练1、2【五、深化拓展】完成练习册P29第5题【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五周导学案编号020【课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四种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证明问题【重点难点】重点:平行四边形各种判定方法及其应用,尤其是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判定方法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6-47页,完成问题。1、用几何语言描述“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小组内口述证明过程:2、把教材P47例4的图形画出来,并写出另外一种证明方法:4、完成P47练习第3、4题【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把重要的和不懂的做好标记) 1、阅读练习册31例题分析,观察其解题格式,把此题不懂的和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收集到下面:2、练习册P30基础训练第1、4题(写出解题过程)【四、再认重构】1、写出本节课知识点2、练习册基础训练3【五、深化拓展】完成练习册P31基础训练第2题【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六周导学案编号021【课题】三角形的中位线(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 2、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来计算和证明【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计算和证明【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7-49页,完成问题。1、用几何语言描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口述证明过程:2、如图。AB=8cm,BC=12CM,AC=14cm,则:DE、EF、DF 分别是多少?DEF的周长是多少?3、完成P49练习第1、2、3题【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把重要的和不懂的做好标记) 1、阅读练习册31例题分析,观察其解题格式,把此题不懂的和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收集到下面:2、练习册P30基础训练第2、4题(写出解题过程)【四、再认重构】1、写出本节课知识点2、练习册基础训练1、3【五、深化拓展】完成练习册P32第5题【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六周导学案编号022【课题】矩形的性质(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矩形的边、角、对角线的性质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利用矩形的性质来进行证明及其计算【重点难点】重点:矩形的性质难点:矩形计算和证明【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3-54页,完成问题。1、矩形的性质有哪些?结合右边的图形,用几何语言来描述。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有什么性质?画图说明。3、完成P53练习第1、2题【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把重要的和不懂的做好标记) 1、阅读练习册P35例题分析,观察其解题格式,把此题不懂的和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收集到下面:2、练习册P34基础训练第1、2题(写出解题过程)【四、再认重构】1、写出本节课知识点2、练习册P34基础训练3、4题【五、深化拓展】完成练习册P34第5题【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六周导学案编号023【课题】矩形的判定(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矩形的判定定理 2、能利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重点难点】重点:矩形的判定定理难点:矩形性质和定理的综合运用【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3-54页,完成问题。1、矩形的判定定理有哪些?结合右边的图形,用几何语言来描述。2、矩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有何区别和联系?3、完成P55练习第1、2题【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把重要的和不懂的做好标记) 1、阅读练习册P35例题分析,观察其解题格式,把此题不懂的和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收集到下面:2、练习册P35基础训练第1、2题(写出解题过程)【四、再认重构】1、写出本节课知识点2、练习册P35基础训练3、4题【五、深化拓展】完成练习册P35第5题【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六周导学案编号024【课题】菱形的性质(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并能熟悉应用 2、会计算菱形的面积【重点难点】重点:菱形的性质定理难点:菱形的性质定理和面积公式的综合运用【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5-56页,完成问题。1、菱形的性质有哪些?结合右边的图形,用几何语言来描述菱形的性质。并说明菱形与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相比,有什么特殊的性质?2、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哪些?结合上图回答(可添加辅助线)3、完成P57练习第1、2题【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把重要的和不懂的做好标记) 1、阅读练习册31例题分析,观察其解题格式,把此题不懂的和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收集到下面:2、练习册P30基础训练第1、2题(写出解题过程)【四、再认重构】1、写出本节课知识点2、练习册基础训练3、4【五、深化拓展】完成练习册P36第5题【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七周导学案编号025【课题】菱形的判定(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并能熟悉应用 2、能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来解决相关问题【重点难点】重点:菱形的判定定理难点:菱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的综合运用【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7-58页,完成问题。1、菱形的判定定理有哪些?结合右边的图形,用几何语言来描述菱形的判定定理。2、菱形的判定与性质有和区别与联系?3、完成教材P58练习第1题【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把重要的和不懂的做好标记) 1、阅读练习册37例题分析,观察其解题格式,把此题不懂的和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收集到下面:2、练习册教材P58第2、3题(写出解题过程)【四、再认重构】1、写出本节课知识点2、完成练习册P37基础训练1、2、3题【五、深化拓展】完成练习册P37第4题【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七周导学案编号026【课题】正方形的性质(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 2、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正方形的性质难点:正方形性质的综合运用【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8-59页,完成问题。1、什么是正方形?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来描述正方形的性质。2、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有什么关系?3、完成教材P59练习第2题【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把重要的和不懂的做好标记) 1、阅读练习册38例题分析,观察其解题格式,把此题不懂的和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收集到下面:2、完成练习册P38第4题(写出解题过程)【三、展示评价】:针对合作交流部分习题,选择重点或典型题目进行。【四、再认重构】1、写出本节课知识点2、完成练习册P38基础训练1、2、3题【五、深化拓展】完成练习册P38第5题【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七周导学案编号027【课题】正方形的判定(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证明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2、能证明正方形的判定定理【重点难点】重点:正方形的判定定理难点:正方形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8-59页,完成问题。1、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有哪些?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来描述正方形的判定。2、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什么样的矩形、菱形? 3、完成教材P60练习第3题【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把重要的和不懂的做好标记) 1、阅读练习册39例题分析,观察其解题格式,把此题不懂的和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收集到下面:2、完成教材P62第13题(写出解题过程)【三、展示评价】:针对合作交流部分习题,选择重点或典型题目进行。【四、再认重构】1、写出本节课知识点2、完成练习册P39基础训练1、2、3题【五、深化拓展】完成练习册P39第4题【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七周导学案编号028【课题】正方形的判定(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证明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2、能证明正方形的判定定理【重点难点】重点:正方形的判定定理难点:正方形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8-59页,完成问题。1、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有哪些?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来描述正方形的判定。2、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什么样的矩形、菱形? 3、完成教材P60练习第3题【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把重要的和不懂的做好标记) 1、阅读练习册39例题分析,观察其解题格式,把此题不懂的和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收集到下面:2、完成教材P62第13题(写出解题过程)【三、展示评价】:针对合作交流部分习题,选择重点或典型题目进行。【四、再认重构】1、写出本节课知识点2、完成练习册P39基础训练1、2、3题【五、深化拓展】完成练习册P39第4题【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九周导学案编号029【课题】函数(第1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2、初步感受函数的表示方法,给定其中一个量,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重点难点】重点:常量与变量难点:正确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71页,完成问题。1、在某一个变化中,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常量?2、阅读练习册45页例题分析,组内例举一个有关常量和变量的例子? 3、完成教材P71练习题,并把存在的问题写在下面空白处【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把重要的和不懂的做好标记) 完成练习册P46基础训练【三、展示评价】:针对合作交流部分习题,选择重点或典型题目进行。【四、再认重构】写出本节课知识点【五、深化拓展】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s米,现知道公式为,其中v表示刹车前汽车的速度。(1)填写下表:速度v5060100刹车距离(2)在本题中,有两个量在变化,它们是_和_,而且_是随着_的变化而变化的。当v的值给定时,s的值也就跟着唯一确定了,比如,当n=60时,s=_。【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九周导学案编号030【课题】函数(第2课时)【学习目标】理解函数的概念【重点难点】重点:函数的概念难点:函数的概念及相关运用【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72-73页,完成问题。1、问题-中分别有几个变量?每个变量之间有怎样的对应关系?2、什么叫自变量、函数、函数值? 3、完成教材P74练习题第1题【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把重要的和不懂的做好标记) 1、阅读练习册P46例题分析,并把存在的问题写在下面空白处2、完成练习册P46-47基础训练【三、展示评价】:针对合作交流部分习题,选择重点或典型题目进行。【四、再认重构】写出本节课知识点【五、深化拓展】1、在计算器上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操作:填表:x13-4O101y显示的数y是输入的数x的函数吗?为什么?2、等式是否表示y是x的函数?为什么?【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九周导学案编号031【课题】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找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能在函数解析式中写出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重点难点】重点:列出函数解析式难点:正确找出自变量取值范围【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73-74页,完成问题。1、什么叫函数的解析式?2、在例1的(3)小题中,若汽车行驶了600公里,请你计算油箱中还剩下多少? 3、完成教材P75练习题第2题【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把重要的和不懂的做好标记) 1、阅读练习册P47例题分析,并把存在的问题写在下面空白处2、完成练习册P47-48基础训练1、2、3【三、展示评价】:针对合作交流部分习题,选择重点或典型题目进行。【四、再认重构】1、写出本节课知识点2、完成练习册P47-48基础训练4、5【五、深化拓展】1已知根据表中 自变量x的值,写出相对应的函数值x432101234y2在下列等式中,y是x的函数的有( )3x2y0, x2y21, A1个B2个C3个D4个3电话每台月租费28元,市区内电话(三分钟以内)每次0.20元,若某台电话每次通话均不超过3分钟,则每月应缴费y(元)与市内电话通话次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Ay28x0.20By0.20x28x Cy0.20x28Dy280.20x【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九周导学案编号032【课题】函数的图像(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根据图像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初步感受数形结合在分析图像之间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重点:会根据函数图像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难点:会根据图像解决实际问题【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75-77页例3以前的内容,完成问题。1、函数图像上的点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2、教材P77例2中图像上平行于x 轴的线段的函数值有什么特点? 3、完成教材P79练习题第2题,并把存在的问题写在下面空白处【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把重要的和不懂的做好标记) 1、阅读练习册P48例题分析,并把存在的问题写在下面空白处2、完成练习册P48-49基础训练1、2题【三、展示评价】:针对合作交流部分习题,选择重点或典型题目进行。【四、再认重构】写出本节课知识点【五、深化拓展】完成练习册P48-49基础训练3、4题【课后感悟】1学习收获: 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希望老师再讲的知识:第九周导学案编号033【课题】函数表示方法的转化(第1课时)【学习目标】理解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重点难点】重点:同学习目标难点:通过图象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80页例4,完成问题。1、例4中,每小时水位上升0.3米是怎么来?2、例4中图19.1-9线段AB能向两边延伸吗?为什么? 3、完成教材P81题第1、2、3【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完成(把重要的和不懂的做好标记) 1、 阅读练习册P50-51页例题分析,把存在的问题写在下面空白处2、 完成练习册P51础训练1、2题【三、展示评价】:针对合作交流部分习题,选择重点或典型题目进行。【四、再认重构】1、写出本节课知识点2、完成练习册P51础训练3、4题【五、深化拓展】1星期日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图25所示,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m)与散步所用的时间t(min)之间的函数关系,该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红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报后,继续向前走了一段,在邮亭买了一本杂志,然后回家了依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公共阅报栏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