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课时 大气运动学案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45697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课时 大气运动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课时 大气运动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课时 大气运动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课时:大气运动【学习目标】 1、能独立绘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图,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2、能独立绘图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理解地面的受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3、能够利用海洋和陆地比热容的不同,分析海洋和陆地白天和夜间,夏季和冬季气温以及气压的差异,进而加深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理解。【学习策略】1、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绘制出大气受热过程图和热力环流图。在绘图的过程中,力求做到对每一个步骤给予科学的解释。2、列举出生活中物体因比热容不同所导致的吸/放热时温度差异的例子,以此加深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理解。3、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课堂活动】考点诠释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的原理图2活动建议1:读图2,说出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内容解析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用图2表示,在此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_作用,对地面具有_作用。2. 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地面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_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即通过_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典例剖析1】(2010年江苏卷)图3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3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A B C D考点诠释2: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二、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活动建议2:请在图4中加上箭头完成A、B、C三地热力环流示意图,并判断A、B、C三地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状况,绘制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冷却冷却受热图4dcba 内容解析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1)大气运动的状况:大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前者叫对流,后者叫风。(2)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3)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造成高低纬间的冷热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4)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和下沉的垂直运动,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气压差异又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2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1)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2)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3)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4)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3. 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见图5)。 图5【典例剖析2】图6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PP甲乙丁丙近地面高空等压线气流运动方向A甲地气温低于丁地B丁地气温低于丙地C乙地气压高于丙地D甲地气压低于乙地2.图中P、P两点A风向、风速相同B大气受力状况相同图6C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反D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活动建议3:阅读课本,比较不同情况下风向特点,并完成表1。风理想状态高空风近地面风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表1:【典例剖析3】图7为某区域25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8为某地25日、26日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图8图71. 图7中甲处风向可能是()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2. 图8所示气温变化可能出现在图3中的()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知识构建】根据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和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构建。【重点图像】图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