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作文题型分类指导第八讲选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38369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作文题型分类指导第八讲选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省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作文题型分类指导第八讲选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省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作文题型分类指导第八讲选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讲选材积累写作素材,让内容充实主题和题材是作文的两个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没有中心,材料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材料,中心就无所依附。所以,我们写作不仅要重视立意,还要重视素材的积累和题材的选择。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血肉,为承载灵魂而服务;选材,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选材得当,就犹如作文打好了坚实的地基,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考试时,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作文主题与中心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且能吸引读者、打动老师的材料,是考场高分作文的重要保证。,技法荟萃)1选材的原则写真不写假(确实是真的、可能是真的)。写小不写大(小人物、小事件、小角度、小心思)。写实不写虚(自己动情,再感染别人;自己相信,再说服别人)。写曲不写直(事件的曲折、情绪的变化)。2选材的方法技巧一:素材积累多元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写作只能“望纸兴叹”。所以海明威说:“如果一个作家停止观察,那他就完蛋了。”观察就是为了积累素材。从途径看,通常有两条渠道:直接观察,就是到生活中去,看、听、闻、尝、摸、踩、想;间接观察,就是通过阅读书籍,听他人转述,收看收听影视广播,浏览互联网,吸收别人的生活体验,获取第二手信息。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细致、勤勉、善思。从内容看,和“我”有关的素材十分宝贵,它们可以给人真实感、亲切感;无“我”的素材同样重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视野更开阔,境界才更高。如:中考作文“漫步历史”,从诗经中孑然独立的女子写起,说到陶渊明东篱采菊的悠然,李太白的月下独酌,一直谈到范仲淹的壮志难酬,林黛玉的“冷月葬花”,写出了自己收获的“淳朴与感动”,盛赞了古代诗词曲赋“像一条遒劲的树根”“滋润着华夏民族的灵魂”。由此可见,充实的内容与作者的广泛积累是不可分的。技巧二:取舍加工典型化素材毕竟只是作文的原始材料,要成为“题材”,还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更好地“为中心服务”。首先要去伪存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间接得来的材料,有可能鱼目混珠,真真假假;即使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说不定也会被假象悄悄地蒙蔽,因此,一定要甄别素材,确保真实,以防误导读者,混淆视听。其次要去粗取精。“意犹帅也”,材料一定要听帅令,跟帅走。如果某个材料与文章中心搭不上边,即使它再怎么催人泪下,千古难觅,就这篇作文而言,你只有一个选择忍痛割爱。如果它只是跟中心隐隐约约有点联系,那不到万不得已时也尽量不用它。只有那些最有代表性、最典型、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才是真正的“精华”。如:中考作文题“爱是_ ”,爱是美好的语言,爱是无私的奉献,关于“爱”,可说的实在太多太多。一考生并未把琐琐碎碎一股脑儿全搬出来,而只写一个内容母爱是一杯水。每天一早醒来、上学之前、放学到家,妈妈总要为“我”倒上满满一杯水,叮咛我喝下去,可我常常偷偷地倒掉一大半。前些天,妈妈出差,我不再坚持喝水,终于嘴唇干裂,嗓子发炎,被迫输液。现在,我每天乖乖地主动喝水了。这样的材料就能发挥“以一当十”的奇效,很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技巧三:单一材料扩散化为了充实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主题,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是一个好办法。对一个材料的精华部分展开充分的描写也是一个好办法,关键处浓墨重彩地描绘一番,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写景状物就会栩栩如生。如中考作文“分享”,写“我”与姐姐分吃苹果:“我狠狠地咬上一大口后还给她,紧张兮兮地盯着苹果和姐姐的脸,当姐姐很淑女地咬了一口又递给我时,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又在姐姐含笑的目光中再咬一大口”,这样的描写就非常细腻,非常传神。把不同的材料搭配、组合,形成表现主题的“合力”,往往也可以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如用下面这段话来论证“要善纳人言”,就既有说服力,还颇有气势: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听从比干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家破国亡的下场?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诫,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反过来说, 假如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又哪能称雄于六国 ?假如当初鲁庄公不听取曹刿的建议,又怎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技巧四:叙议角度个性化“良桐方能斫美琴”,具有独特价值的优质材料才能打造出好文章。首先,要尽量选取熟悉的材料。你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的成长历程,亲身经历的事情,实际去过的地方,往往与众不同,而且稍加回忆便能历历在目,写起来也得心应手。其次,要尽量选择新颖的材料。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生活和各种资料,发现生活中常人易于忽视的新鲜事物,挖掘旧资料中特有的某种含义,捕捉最新发生的新信息、新成果、新问题,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让人耳目一新。另外,选取角度小一点的材料更容易写出深度。小人物、小物件、小事情,“看似平常实奇崛”,反而更具有典型意义,更能发挥动人心魄的震撼力。【佳作欣赏】巷里糖人心温州一考生石板小路旁,是低矮的小平房,黑黑的瓦,斑驳的墙,翠绿的吊兰叶子掩映着小巷。邻居老大伯推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在“嘎吱嘎吱”的声响中驶过。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为这一切镀上了金色的光芒。(老巷的描写,古朴典雅)远远地传来一阵吆喝:“糖人脆甜的糖人”儿时的我背着书包,连跑带跳地来到卖糖人的小摊前,递上手中揉皱的纸币,说:“大伯,我要糖人!”卖糖人的大伯乐呵呵地看着我:“哟!你来啦!现在是小学生了吧!喏,你的糖人。”每天的放学路上,我都要经过这一条上了些年岁的老巷,买上一个糖人。有时,我还会在边上看大伯做糖人,一看就是好久。大伯的动作十分灵巧,看得我眼花缭乱。取一小块儿糖,一吹,粘到小木棒上,用各色的糖放在手中搓,揉,再往之前吹好的糖上一粘。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成型了。(动作描写,表现大伯的灵巧)我注意到大伯做完一个糖人后,并不着急摆在架子上,而是再取一小块糖,粘在糖人与木棒结合的地方,尤其用心。我问大伯这是做什么,大伯笑着拍拍我的脑袋说:“这是糖人的心,我们人有心,糖人也有心啊!这样糖人就粘得更牢了,不会掉下来了。”我一边听,一边低头思索着:“糖人,也有心啊”(“糖人心”的表层意义是粘住糖人与木棒的那块糖,而一个“心”字的形象表达,又有其独特的意味)太阳一点一点地西斜,终于,没入了群山中。大伯蹬着他卖糖人的小车,哼着调子:“青翠飞过青又青诶,白鸽飞过打铜铃哦”(传统的手艺,古老的调子,典雅的巷子融为一体)过了许多年,我渐渐地长大了,可对糖人的喜爱却一分不减。又是一天放学后,我又经过那条老巷,却发现巷子口挤满了人。我疑惑地挤进人群,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对门的阿婆对我说,是城管来抓摆摊的人了。人群散去后,我捡起一个一个散落在地上的糖人,对着夕阳,独自站了很久很久。(细节描写,表现“我”心中的难受)第二天,大伯被放回来了。我准备去看看他。没有了做糖人的小车,大伯只能满面愁容地坐在石板台阶上。见了我,他很辛酸地对我说:“我以后再也卖不了糖人了,这条老巷子要拆了”大伯走后不久,关于老巷拆除改建的通知很快就下来了。似乎大家的心里都对此颇有怨言,我也有点舍不得,毕竟,这里有我的童年。(对老巷的不舍)一天放学后,发现一大群邻居挤在老巷口。热热闹闹地议论,向政府要求不能拆。还好,政府采纳了邻居们的建议,老巷子保存了下来。石板小路旁,是低矮的小平房,黑黑的瓦,斑驳的墙,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为这一切镀上了金色的光芒。很庆幸,小巷依旧是这般模样。(照应第一段,表现出老巷得以保存的情况)我站在大伯跟前说,你说糖人的“心”把糖人固定在小木棒上。其实,你和很多人一样都有一颗“心”,这颗“心”把你、把我们邻居都紧紧地系在了小巷里。(照应前文的内容,点明中心,点题,“糖人心”也是邻里之间的感情,邻居们对老巷的感情)【亮点扫描】选材新颖,感情深刻。2016年温州卷是一道以“邻里关系”为话题的作文。本文作者没有选取小巷里的邻居为写作对象,而是重点写做糖人的大伯。由糖人的“心”写到邻里之心,写出了邻居们对老巷的深厚感情,写出了他们之间温馨的邻里关系。语言典雅又不失生动,对老巷的环境描写,古朴典雅;对大伯制糖人的过程描写,细致逼真;四次对夕阳落日的描写,与古巷浑然一体,更加表现它的古朴。同时,文章还具有时代感。通过写邻居们对传统手艺、古巷的保护,体现了邻里之间的和谐一致,特别对当今拆迁旧城开发新区的年代,具有现实意义。,随堂演练)一、辨析以下所给的材料,哪些符合题意?哪一个最典型?题目:慈母心题解:人们常说,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母亲对子女的爱。唐朝诗人孟郊曾在游子吟中用“三春晖”来象征一个贫寒母亲对子女的关心。题目中的“慈母”,从狭义来看,是指和善的母亲;从广义来看,也可指像母亲那样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人。“慈母心”就是对下一代无限关怀的一颗拳拳之心,一腔挚爱之情。文章可写一个中心事件,也可从不同侧面写几件小事来表达一个中心。本题可选用的材料很多,但“感情导于前,华章成于后”,各人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最动情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文章才可能感动读者。选材:(1)母亲自己省吃俭用,而让子女吃好穿好。(2)母亲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养育子女,生活拮据。但孩子需购参考书籍,或添置文化用品,她从不说一个“不”字,她还省下自己添冬衣的钱,为孩子买了学外语用的袖珍录音机。(3)孩子长大了,与母亲产生了“代沟”,觉得母亲的教诲、约束使自己不能自由,但终于有一天孩子发现母亲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强烈地感受到了“拳拳慈母心”。(4)一趟趟的家庭访问,一次次的耐心教育,一课课的单独辅导,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像母亲,胜似母亲。(5)母亲离孩子而去了,父亲承担起了当爸、当妈的两副担子。孩子生病,他彻夜不眠,细心照料;孩子要去春游,他不仅买来了面包、水果,还有小小的一包晕海宁;粗笨的手捏起了针线为孩子钉纽扣谁说是严父,分明是慈母啊!(6)母亲是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她十几年如一日,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满腔热忱,她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常常备课到深夜,连节假日也没有休息过,有时甚至还带病工作。母亲的心血没有白费,她所教的班级,在全乡统考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母亲也连年被评为模范教师。以上材料,前五项都符合题意,但略作分析,可见其高低。材料(1)失之肤浅平淡,这样地爱孩子,高尔基曾说过“连母鸡也会”,难以打动人。与之相比,材料(2)较为生动典型,但有似曾相识之感;写滥了的材料,再生动,其感染力总会有所减低。要想用这一类的材料写好文章,必须变换角度,挖出新意,必须有真挚浓厚的感情,必须有较高的表达技巧,方可收到好的效果。材料(5)也较生动,并且把题目翻出新意来,但有其特殊性,不是人人可用的材料。材料(4)能写出老师有颗“慈母心”,可供选择的材料虽多,但如无突出的材料会写得平淡。材料(6)重点表现的是母亲的敬业精神,不合本文的主题。相比较,材料(3)最具有时代感,因而有一定的典型性。“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个材料可较曲折地表现出母爱的深沉和伟大,使文章的感染力得以增强。二、根据选材要求,辨析选材之优劣。题目:我的邻居题解:(1)这个题目是有限制的。它要求记叙的对象只能是自己的邻居。(2)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从一个或几个侧面写邻居的思想和性格,从而反映出文章的思想倾向和观点。(3)就题目看,显然还要求写出邻居与作者之间的特定关系。选材:(1)我的邻居是位孤老太。她热心做好街道和邻里工作,10多年来,为街坊邻居排忧解难,大家都很尊重她,也很想帮她做些事,但总被她婉言谢绝;她临终时,还把几十年的积蓄30000元人民币全都捐赠给了托儿所。(2)我邻居家的冬冬,是我的同班同学。他自小聪明好学,成绩在我班总是第一;他还乐于助人,经常帮我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可是,由于他的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最后又离了婚。冬冬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成绩日益下降,最终被迫辍学,回乡下奶奶家去了。(3)我家与邻居杜伯伯家因占用公用楼梯放破烂而引起了争执,两家多年来互不理睬。这次老屋拆迁,我们都将迁入新居,在告别老屋的前夕,我父母经过思想斗争,终于带着我一起到杜伯伯家赔礼道歉。大人们两鬓都已挂上了银丝,小孩们也都已长大了;夜色浓,但格外温馨,两家人谈了很久很久。(4)我的邻居小王是位个体户,开始,我家用老眼光看他,背后议论他是“死要钱”,称其为“孔方兄”。一次,爸爸出差了,妈妈在家里得了急性阑尾炎,我吓得直哭。小王知道后,立即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和我一起把妈妈抬下楼,并找车送到医院,又用他自己的钱替我们交了入院费,办理手续,跑前跑后,忙了半天,把自己的生意也耽搁了。从此,我们终于了解到他除了能勤劳致富外,还有一颗热爱生活、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5)邻居赵大婶是位下岗工人。下岗后,大婶在家里也闲不住,做饭、炒菜、洗衣,把家里收拾得整齐干净,全家人生活很愉快。辨析:材料(1)(5)的人物很正面,可以写出一个好邻居形象,但不易于写出人物的“立面”。似乎“我”也很难与她们有过深的交往,很难写出邻里之间的“特定关系”。材料(2)的主人公既是邻居又是同班同学,二者的“特定交往”是可以写的,也容易写出真情。但父母离婚导致的悲剧似乎与表现“邻居”性格关系不大,所以最好不选用。材料(3)显然主要不是写“邻居”,重点似乎是在解决一场曲折的纠纷。不合题意。材料(4)最合适。人物性格比较丰富,两家又有特殊的“交集”,在写对人物全面认识的过程中,文章结构容易写出曲折,写出真情,写出特殊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