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2017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小专题12种群和群落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30931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新课堂2017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小专题12种群和群落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南方新课堂2017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小专题12种群和群落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南方新课堂2017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小专题12种群和群落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专题12 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1(2016衡阳市一模)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解析:D项描述了某池塘中的生物的种类数目的多少即丰富度,是群落研究的内容,不是种群的特征,因此D项错误。答案:D2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种群在O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O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解析:甲种群在Nt1/Nt1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乙种群在0t1段的Nt1/Nt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正确;乙种群在t3时数量最少,C错误;如果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t3后则种群甲的数量会增加,D错误。答案:B3(2016吉林市三模)如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B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桑毛虫和暴猎蝽构成了一条有两个营养级的食物链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解析:分析图可知,桑毛虫与暴猎蝽之间是捕食关系,两种生物的数量相互抑制,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的环境容纳量减少,A、D错误;b点时,种群数量为K/2,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暴猎蝽与桑毛虫构成了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为:桑桑毛虫暴猎蝽,含有三个营养级,C错误。答案:B4(2015广东卷)下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 000个解析:在酵母菌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极少,酵母菌个体间几乎不存在种内斗争,所以A选项错误;由图象可知,在070 h时间段内,为“S”型曲线,而数字模型NtN0t只适用于“J”型曲线,所以B选项错误;酵母菌等微生物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所以一般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所以C选项错误;由图象可知,该环境下的最大值为酵母菌的K值,K值为121 00010120 000(个),故D选项正确。答案:D5(2016汕头市二模)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稻田中水稻长势无高矮差异,因此稻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C人类活动决定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沙丘、火灾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解析: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群落都有垂直结构,B错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沙丘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D错误。答案:A6(2016潍坊市调研)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叫作群落的丰富度B由于种群没有空间特征,所以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上种群呈镶嵌分布C不同种群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作生殖隔离D群落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信息传递或者共同进化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A错误;种群具有空间特征,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变化、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导致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上种群呈镶嵌分布,B错误;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C错误;群落中两个种群之间通过捕食等相互作用关系可实现信息传递或者共同进化,D正确。答案:D7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B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没有影响解析:一荒地被改建成果园后,若以果树为食的农业害虫的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会使果树的产量增加,或者利用捕食关系,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由此推得D项错误。答案:D8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和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下图为某地5年内主要植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因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故其在此地将持续呈“J”型增长B此地5年内狗牙根的数量不断减少与其和加拿大一只黄花的竞争有关C此地5年内群落进行次生演替且植物丰富度呈不断增大趋势D因巢菜数量不断减少,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在植株密集处多取样方解析:受资源限制和种内斗争的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此地不可能持续呈“J”型增长,A错误。狗牙根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存在竞争关系,狗牙根数量减少主要是因竞争能力较弱,B正确。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和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能使此地植物的丰富度下降,C错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需遵循随机取样和多取样方的原则,D错误。答案:B9(2016北京市朝阳区二模)科研人员对某地群落自然演替过程进行了数年追踪研究,结果如图。A表示群落逐渐发展到稳定阶段的过程。下列对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A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B在A群落发育阶段中,植物丰富度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C所调查的当地植被及其无机环境可以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群落植物丰富度越高,其所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解析: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A正确;在A群落发育阶段中,植物丰富度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后又减少,B错误;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组成,C错误;群落中物种(不仅仅是植物,还有其他种类生物)丰富度越高,其所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D错误。答案:A10实验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关于调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可用取样器取样,丰富度与物种数有关B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需盖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C标志重捕法是经两次捕捉进行的物种数量的调查,此方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难题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对两条边上的菌体解析: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可用取样器取样,A项正确;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先盖盖玻片,再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之后用显微镜观察,B项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C项错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的菌体,D项错误。答案:A11下图是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种群呈“S”型增长,3时以后的数量变化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关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若该种群为草原中的田鼠,调查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样方法D若该种群为玉米,因为其数量存在K值,所以种植时要合理密植解析:图中曲线显示,3时以后种群数量在ab数值间呈现上下波动,其数量变化幅度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关,A正确;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其曲线斜率最大,意味着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正确;田鼠是属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故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宜用标志重捕法,C错误;K值为该自然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量,对于玉米而言,数量超过K值,玉米产量反而下降,故种植时应考虑合理密植,D正确。答案:C12(2016天津卷)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解析:物质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参与,因此该丝瓜地的碳循环不仅仅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还有分解者等的参与,A选项错误;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应以该种群全部个体为调查对象,而不能只统计成虫的数量,B选项错误;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不能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间同化的能量之比,而非个体数量之比,C选项错误;根据题图信息,甲数量增加后会导致乙数量增加,说明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因此该生态系统存在的食物链为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当乙数量增加时,甲的数量会减少,进而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D选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 13(2015全国卷)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衰退型和稳定型三种类型。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幼年个体数为92187121400,成年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老年个体数为554239264400,所以三个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为111,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该鱼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11保持相对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4(2014全国卷)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2)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保留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演替速度快,而初生演替植物生活条件贫瘠不利于繁殖,演替速度较慢。故人的作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自然环境本身变得干燥,会向荒漠化方向演替,所以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答案:(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变快未发生改变15(2016泰安市检测)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分类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艾蒿(株/平方米)5106311白杨(株/100平方米)012488鼠(只/100平方米)0124816(1)判断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的依据是_。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_,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鼠对捕食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_。几年后,鼠害日益猖獗,有效降低鼠种群密度的措施有_。(4)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中的含碳量,单位kg/(hm2a)。若将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折合为葡萄糖进行计算,已知1 kg葡萄糖储存的能量为1.6104 kJ,该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00 hm2,则第6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_。中的“不可利用”部分是指_中的含碳量。解析:(1)由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可知:判断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的依据是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灌木和乔木遮挡了艾蒿的阳光。(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3)假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量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m减少,测得N偏大。有效降低鼠种群密度的措施有增加鼠的天敌。(4)第6年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中的含碳量为6 200,转化为葡萄糖的量为6 20015 500 kg,总量15 5001.61041002.481010。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930/6 200)100%15%。中的“不可利用”部分是指植物自身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及植物遗体、残枝败叶等中的含碳量。答案:(1)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灌木和乔木遮挡了艾蒿的阳光(2)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3)大增加鼠的天敌(4)2.481010 kJ15%植物自身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及植物遗体、残枝败叶等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