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30262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匈牙利舞曲(第5号)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教学从听觉入手,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主题旋律的模唱、歌词动作的表现、感受出各乐段突出的音乐特点,从而能够听辩出乐曲的结构。(二)理论依据依据课标中感受与欣赏领域的相关建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乐曲分析: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节奏自由,旋律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速度变化激烈,带有一定的即兴性,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中最广为世人所知的乐曲。乐曲采用复三段体结构。g小调,稍快的快板,2/4拍:乐曲的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主题。第一主题在以四分音符的节奏与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更迭交替给人以自由豁达而又情绪饱满的感觉。第二个主题运用了强烈的切分节奏,音乐显得粗犷、奔放。这一部分以活泼的节奏、流畅的旋律并通过力度的对比,表现了吉普赛人热情、豪放的性格和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第二部分音乐转为同名大调,形成色彩的对比。 乐曲的速度变得更快,跳跃的节奏、轻盈的旋律充满勃发的生机,把音乐推向狂欢般的高潮。 当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再次出现时,乐曲进入再现部分,并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创作背景分析: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勃拉姆斯当时他在维也纳对该地的吉普赛音乐颇感兴趣,于是记下了许多吉普赛音乐的旋律。1869年他开始出版“匈牙利舞曲集”,大部分是借用了吉普赛音乐的旋律,加以编辑和整理而成。(二)学生情况分析1、年龄特点:中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表现力强,喜欢欢快、优美的乐曲。2、感受与欣赏认知能力:学生能用优美抒情、欢快活泼等区分几种典型的音乐情绪,能够初步感受音乐的风格、结构。大部分学生能够辨别并描述音乐中节奏、速度、旋律的变化。3、听觉习惯:本班学生在音乐欣赏学习方面有较好的聆听习惯,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本课通过的声势律动、对比聆听、模唱主题、自主学习、律动体验、合作探究参与音乐感受乐曲的结构和特点1、通过音乐厅欣赏音乐会,激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配以匈牙利光的视频,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本堂课中,并以图片的形式弥补学生相关音乐文化的不足。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感受乐曲的情绪与音乐形象。2、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模唱、体验、对比、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方式记忆乐曲主题,表现音乐情绪。(四)技术准备1、上网搜集匈牙利风光图片2、上网搜集有关匈牙利舞曲的演出音响视频3、运用Overture打谱软件打出乐曲的两个主题音乐,并与视频、音响一起制作成PPT课件。(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1、以我校三年级(1)班为例,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匈牙利舞曲的旋律表示熟悉,从游戏背景音中听过此乐曲。但不了解乐曲相关信息。 2、能够感知音乐情绪并简单分段。能够对音乐要素进行简单的表述和分析,但是用词(音乐的语言)不够准确。并且缺乏运用音乐要素来理解、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问题一:学生不能准确的运用音乐语言来描述音乐的变化 对策:教师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从中规范学生的音乐术语并运用选择答案的方法提示学生教学设计思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从听觉入手,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通过主题旋律的模唱,体态动作的表现,在感受实践中体会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喜欢聆听匈牙利舞曲(第5号),感受音乐热烈、奔放的情绪,和世界名曲不朽的魅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声势、律动、模唱等音乐实践活动记忆乐曲的主题旋律感受歌曲情绪。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匈牙利舞曲在速度与力度上的特点,初步听辨三部曲式的音乐结构;体会音乐速度、力度等要素对音乐情绪的作用。教学重点:记忆主题旋律,感知音乐结构。教学难点:乐曲结构的聆听与分辨。教学流程:视听导入完整聆听分主题欣赏完整欣赏知识拓展课堂小结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维也纳金色大厅图片带领同学们去欣赏音乐会师:同学们这是哪?这里曾经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勃拉姆斯渡过音乐生涯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来欣赏由勃拉姆斯创作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环节目标:通过聆听匈牙利舞曲,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兴趣。设计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去维也纳金色观看新年音乐会的常识,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完整的欣赏匈牙利舞曲(第5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1.1学生观看维也纳音乐厅图片,聆听全曲,视听结合。(二)、分段欣赏阶段目标:在分段聆听和音乐体验活动中,理解旋律、速度、节奏、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设计说明:通过模唱音乐主题,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并随音乐做声势体态律动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旋律,体会音乐热烈奔放的情绪。活动2.1初步感受 展开想象1.聆听第一主题聆听、哼唱。(1)聆听小提琴演奏的第一主题,感受音乐情绪。(2)聆听第一主题,感受音乐情绪并用“wu”模唱音乐主题。(3)聆听第一主题,随音乐用声势律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感受乐曲的情绪特点,以及速度、力度的变化对情绪的改变。让孩子更有兴趣的去感受这段音乐。活动2.2记忆主题 聆听乐曲第二主题1、聆听第二主题,感受音乐主题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分析音区、节奏特点。(1)、欣赏第二主题旋律。(2)、看乐谱再次聆听,音乐与乐谱结合,学会用眼睛看音乐。找出乐谱中出现的重音记号。(3)、再次聆听,在重音记号的位置加入打击乐。体会音乐热烈奔放的情绪。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感受乐曲的情绪特点,以及速度、力度的变化对情绪的改变。让孩子更有兴趣的去感受这段音乐。活动2.3合并聆听,分析乐段的音乐要素(1)、聆听一、二主题,能区分两个主题并用动作表现。(2)、分析这段旋律的音乐要素第一乐段速度 慢速 快速 快慢相间节奏 紧密 舒展 宽紧相间力度 强 弱 强弱相间过渡语: 我们接着欣赏活动2.4聆听第二乐段,分析音乐要素并加入演唱和舞蹈环节目标:通过听、唱、配词演唱、舞蹈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记忆音乐主题,体会匈牙利舞曲快、慢相间的速度特点和时强时弱的力度特点。(1)初听第二乐段,记忆音乐主题。(2)完整聆听第二乐段,对比分析乐曲的速度、力度特点。(3)教师为第二部分主题填词演唱,并随音乐加入律动。(4)、师生共舞:随音乐舞蹈,用歌声、律动参与、体验音乐。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旋律是最有兴趣和最有效果的方法。聆听乐队的演奏,感受旋律力度和速度上的最大特点。让学生自己发现本首乐曲时强时弱、时快时慢的力度、速度的特点。听音乐跟老师做简单的邀请动作,提高兴趣,帮助记忆乐曲旋律和感受音乐强弱。活动2.3聆听第三乐段,找出相同乐段(1)、聆听第三乐段,听辨与那部分相同?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通过聆听找出相同旋律。(三)再次完整欣赏,分清乐段阶段目标:整体深入的感知作品结构设计说明:通过再次完整欣赏, 学生用通过聆听深入理解作品。初步划分乐曲结构设计意图:完整聆听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以及时快时慢、时强时弱的速度、力度的特点。通过主题出现的顺序划分乐段,分辨乐曲结构。活动3.1聆听全曲 分清顺序 加强乐理知识(1)、完整聆听乐曲(2)、分乐段(四)、检测学习效果。阶段目标: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设计说明:通过再次完整欣赏, 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能够划分乐曲结构活动4.1选择适合的图谱表示乐曲结构(1)、选择适合的图谱表示乐曲结构 设计意图: 通过选择图形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六)、拓展观看卓别林的电影片段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1. 乐曲的背景音乐是什么?曲作者是谁?2. 这段影片为什么好笑? 教师拉一段小提琴曲,拓展学生的视野结束本节课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们回答上课开始时的问题,进一步理解音乐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六、学习评价方式评价方式 自评、互评、师评的多元评价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评价量规项目评价要点A、优秀B、良好C、一般自 评互 评师 评教学效果评价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能够理解感知乐曲情绪为乐曲分段能够理解匈牙利舞曲的速度、力度特点七、教学设计的特点1、让学生用音乐的语言说话,探索音乐的词汇描述乐曲。教学过程中,教师多给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并用选择答案的方式提示学生,从中规范学生的音乐术语。2、充分运用利用聆听、分析音乐要素、演唱音乐主题、分辨乐句、配声势、肢体参与、图谱链传动参与等手段,在参与音乐体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思维,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