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现代诗两首》教案 (新版)语文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26747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现代诗两首》教案 (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现代诗两首》教案 (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现代诗两首》教案 (新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现代诗两首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重点)2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3感悟诗歌思想,重点分析借物抒情的写法。(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作家艾青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将共同赏析两首现代诗。首先请听这两首诗歌的配乐版。(播放配乐诗歌,帮助学生建立对其的感性认识。)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1)席慕蓉,作家,蒙古族。1943年出生于重庆,现居台湾。席慕蓉的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语言清新隽永。代表作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等。(2)纪弦,原名路逾,1948年去台湾,现居美国。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主要作品有无人岛摘星的少年等。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隘口(i)歌谣(yo)蹲踞(j)山巅(din) 焚起(fn) 敕勒川(ch)槐树(hui) 蝉翼(chn y) 荒莽(mng)3理解词义。隘口:狭窄的山口。蹲踞:蹲坐。荒莽:极其荒凉。些微:一点儿。4阅读诗歌,思考问题。(1)阅读长城谣这首诗,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明确:第一节: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第二节: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第三节:梦回长城。(2)阅读一片槐树叶,概括每小节的内容。明确:第一节:写一片“槐树叶”。第二节:写槐树叶的来历。第三节: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三、合作探究(一)探究长城谣1第一节诗中高度概括长城历史的句子是哪些?明确: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2第一节里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把长城看作是历史的见证人,更易于抒发作者的情感。3从长城谣中找出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加以评析。明确:句子: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评析:“蹲踞”“冷眼看”“无情”等词表现了长城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是历史的见证“人”。4学完长城谣,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明确:中国人的思乡情结。无论何时何地,总忘不了自己的故乡。5请你说说“长城”的象征意义。明确: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社稷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个性化对象。(二)探究一片槐树叶1诗中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国文化,虽忘却了它的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2诗歌第三节运用了什么手法?是怎么写的?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乡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3诗人说“一片槐树叶”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明确:这样写不矛盾。前句是借物抒情,诗人对“槐树叶”的赞美实际上是对故乡的赞美,暗含了诗人对故乡美好的回忆和留恋;而后句则说明这种心情转瞬即逝,诗人由于远离故土,往往又伴有极度的伤感。这两句诗一起说明了诗人当时触景生情而又极为复杂的感情。(三)比较分析比较长城谣一片槐树叶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明确:相同点:两首诗的主旨都是抒发爱国思乡之情;写作手法都是借物抒情。不同点:长城谣的感情基调是深沉、激昂;一片槐树叶的感情基调是婉转、细腻。四、板书设计长城谣沧桑长城一部历史依恋长城写不成篇梦回长城难以成眠心系故国思念故乡一片槐树叶伤感现在见叶欣喜回忆过去树叶来历期盼归来重温旧梦眷恋故国思归心切五、课外拓展诗人借用长城、槐树叶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故乡的一片深情,你认为还有哪些意象可以用来表达类似的情感?示例:月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长河: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落木: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夕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人言落日是天涯,忘极天涯不见家。六、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根据不同内容创设了不同的教学情境。如课前搜集有关祖国状况的资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他们通过查书籍、看影视、问他人等多种渠道获取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使学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收获。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象征”这一难点问题,再创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其他能象征爱国思想的意象,体会作者对祖国和故乡的挚爱之情,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