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9课 满井游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26733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9课 满井游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9课 满井游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9课 满井游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9课满井游记【导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2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3引导学生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燕(yn)地花朝(zho)节飞沙走砾(l)廿(nin)二日 鹄(h) 波色乍(zh)明倩(qin)女 靧(hu)面 髻鬟(j hun)浅鬣(li) 茗(mn) 罍(li)蹇(jin) 浃(ji) 曝(p)呷(xi) 堕(hu)事 恶(w)能无纪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冻风时作:起。廿二日:二十。偕数友出东直:偕同,和。若脱笼之鹄:天鹅。土膏微润:肥沃。悠然:悠闲的样子。娟然:美好的样子。潇然:不受拘束而有韵致的样子。晶晶然:光亮晶莹的样子。呷浪之鳞:吸。以游堕事:坏、耽误。适:正好。恶能:怎能。(2)一词多义时云冻风时作(经常)于时冰皮始解(这时)始冰皮始解(开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才)(未尝)髻鬟之始掠(刚刚)乍波色乍明(开始)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突然)得欲出不得(能够)悠然自得(得意、满足)然晶晶然(的样子)然徒步则汗出浃背(然而)学法指导:针对步骤三中的(2)【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并进行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3)词类活用。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泉水煮;喝茶;端着酒杯;穿着艳装;骑着驴翅膀一样)作则飞沙走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使走)3作者名片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湖北公安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为文学史上“公安派”的创始者。其作品率真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状有所批判。有袁中郎全集。4背景资料万历27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满井:京郊一处胜景,据称井口直径五尺余,内有泉水四季不干,常有井水溢出。因而称为“满井”。5文体知识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播放课文朗读磁带,学生初步感知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3请概括作者游满井这个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流点拨】时间:花朝节后廿二日。地点:满井。人物:我与数友。起因: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廿二日天稍和。经过:心境“若脱笼之鹄”,尽览初春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结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合作探究深悟文本步骤三质疑问难深层探究1作者围绕“满井”写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具有什么特点?【交流点拨】润土:肥沃。冰皮:冰始融化水波清澈。山峦:清新可人、娟净明媚。堤柳:柔软。麦苗:破土初生、整齐喜人。游人:快乐潇然。鸟鱼兽:快乐嬉戏、悠然自得。2如此的美景让人流连忘,可作者为什么要在开篇写燕地的寒呢?这是什么写作手法?【交流点拨】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3.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满井醉人的春色之后似乎应该结束全文,好给人留下回味。但作者却又生发了些议论;这是否有些多此一举?为什么?【交流点拨】并非多此一举。这正体现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之间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作此记的缘由。4谈谈你对“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的理解。【交流点拨】这一句,是本文的画龙点睛之笔。这句话看似为作者不经意之谈,是在为自己出城郊游找借口,实则大有深意。这句话告诉我们,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些限制,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东西。表达了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步骤四赏析语言把握内涵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贴切的比喻。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并说说其作用。【交流点拨】(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春游的欢快的心情。(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由春风泛起河里的层层“鳞浪”,很自然地联想到新打开的一面亮晶晶的镜子,准确地写出春天到来时河水“清澈”的特点。波光与镜光都给人以冷的感觉,“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又极为贴切地写出了早春水冷的特点。极为准确地描写了二月春水特有的形态、颜色和温度。(3)“如倩女之靧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山峦被融化的积雪洗得干干净净,就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洗过髻鬟一样。这个比喻不仅写出积雪消融,山峦转翠,青山显得格外清新,分外娇艳的特点,同时还极富美感,充满神韵,表现了青春的活力。真是形神兼备。(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早春二月,麦苗约寸许,又时在拔节,就像兽身上不时生长着浅浅的鬣毛。这个比喻联想奇特。不仅写出了早春二月田野麦苗的形态,而且表现出春天是生长的季节这个典型的季节特征。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总结课文这篇游记小品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象,表达了作者欢愉自适的心情。文章紧扣景象的季节特征,细腻地描写了满井的初春景色,不多的几句话,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图。作者描写“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的春游情景,简练形象,再现了当时游览满井的情景,文笔清丽而有生气,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游览时轻松愉快的心情。2拓展延伸请同学们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袁宏道另一篇著名的游记虎丘记,并抄写在随笔本上,然后体会这篇文章的妙处。【附:板书设计】满井游记城中余寒(欲扬先抑、反衬、对比)满井春色面:一望空阙点:山、水、柳、麦、人、鸟、鱼(白描、比喻、拟人)抒写灵性,结束全文(自嘲、自傲)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