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杂说(四)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25402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杂说(四)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杂说(四)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杂说(四)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杂说(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其、以”的用法。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4、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所借之物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爱莲说陋室铭,今天我们学习韩愈的传世名作马说。二、作者及文体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曾任吏部侍郎,所以又有“韩吏部”之称。谥号“文”,所以又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韩愈三岁而孤,由嫂抚养,刻苦好学。及长,尽通六经百家之学。贞元八年进士,曾任汴州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等官。因关中大旱,上疏奏请减免徭役租赋,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令。后又因上书谏阻迎佛骨,触怒宪宗,几乎被杀,乃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七。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无论说理、叙事、言情,均写得生气流动、雄奇奔放,被誉称为“文起八代之衰”。关于文体: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是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散文。预学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教师抽查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生字、通假字。交流探究: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伯乐相马 骈 槽枥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食之不能尽其材才美不外见其真无马邪教师选同学回答,明确: xin pin co l s 食:通“饲”,喂养,读“s”。材:通“才”,才能,读“ci”。见:通“现”,表现,读“xin”。邪:通“耶”,吗。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提醒学生注意句中停顿。如:不以千里/称也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学生大声读课文,注意语调的变化。 学生齐读课文。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资料内容如下: 积累重点词语:相、骈、枥、策、粟、邪 掌握一词多义: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南昌临之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孔夫子何以谓之文也能以径寸之木尽: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难句翻译。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骈死于槽枥之间:一同死在马厩里。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适时给予指导点拨。精导提升:1、学生齐读课文。2、教师设计相关问题,供学生研讨。 提问:伯乐和千里马各指什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伯乐?学生明确:“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识别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人。按常理来说,应是先有马,然后才有对马的认识。然而对于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世上先要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是常有的,可伯乐不常有,表明千里马多伯乐少。因为没有人识得好马,即使有了好马,也只是被当作一般马对待。所以,对千里马来说,贵在发现有“马”,贵在伯乐。 品读文章三个自然段最后一句的“也”字,看看它们所表达的语气是否相同?学生讨论后明确:“也”字所表达的语气是由各段的内容决定的。第一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色的却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即“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流露出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意;最后用“不以千里称”作结,“也”字流露出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从千里马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责任归于“食马者”的无知,然后步步紧逼,到段末再用反问句“安求其能千里也”,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强烈地表现出来。“也”字凝聚着作者愤慨的情感。第三段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有作者的痛切之感,也有对“食马者”的嘲讽之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学生根据词语提纲背诵课文。 作者借伯乐和千里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从这一见解出发,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学生齐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体会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学生推选一位同学读课文,力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体验与反思:1、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特点。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学习课文的感受。生1:托物寓意的写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言在此而意在彼,有咫尺论万里之势。生2:文章语言简练,三个“也”字举足轻重。七个“不”字别有蕴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七个“不”字如江河直下,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写得淋漓尽致。2、组织学生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此次讨论意在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有些看法偏激,也不必动辄评判,相信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多数学生是能够明辨是非的。课堂小结:马说是韩愈的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显著特点是文辞形象简练,蕴藉含蓄,读起来回环跌宕、格调铿锵,好像游历小巧的园林,有咫尺万里之势。特别是作者的思想如雷震耳,催人深思。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要学会珍惜一切,努力磨练自己,打造自己,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布置作业:1、运用以物喻人或托物寓意的手法,写一个片断。2、阅读刘基的说虎,思考: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