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奋斗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高一化学说明:本试卷共分卷和卷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Al:27,S:32, Mn:55 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得电子的反应是氧化反应B.氧化剂是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C.氧化剂是在反应中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物D.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不可能是同一种物质2、在实验室完成下列实验时,不需要考虑尾气处理的是()ACu4HNO3(浓)=Cu(NO3)22NO22H2OBCu2H2SO4(浓)CuSO4SO22H2OC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D2KClO32KCl3O23、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铁B.氧 C.硅D.铝4、氯气可用于消灭田鼠,可将氯气用软管通入到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下列性 质中的()黄绿色 密度比空气大 有毒 易液化 溶于水A B C D5、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氯分子和氯离子的是( ) A. 液氯 B. 新制氯水C. CaCl2溶液 D. 次氯酸6、用来检验Fe3+是否存在的最佳试剂是( ) AH2S BNaOH CNa2CO3 DKSCN7、下列物质不与二氧化硅反应的是() A烧碱 B氢氟酸 C硝酸 D生石灰8、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某化学课外小组搜集了大量的证据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其中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 ACO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2难溶于水B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C高温下SiO2与碳酸钙、碳酸钠等固体反应生成CO2D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9、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A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B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C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 D取用金属钠时,剩余的钠不能放回原瓶10、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 A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的反应 OH-H+ H2O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 + 2H+ = Ca2+ + 2H2O C CH3COOH溶液与NH3H2O溶液反应:HOH=H2O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 CaCO32H+Ca2+H2OCO211、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含有SO、Cl、NO三种阴离子,则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ABa2 BFe3 CAg DMg212、在反应3Cl26KOH(浓)KClO35KCl3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 之比为() A1:5 B 4:1C5:1 D1:41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NAB通常状况下,1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 LC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NA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NA14、 用铝箔包装0.1 mol金属钠,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 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AO2和H2的混合气体B1.12 L H2C大于1.12 L H2 D小于1.12 L H215、 实验室制取氯气反应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现在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用含HCl 146 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 反应;用87 g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所得的氯气()A比多 B比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16、1mol Na2O2与2mol NaHCO3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 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Na2CO3BNa2O2、Na2CO3CNaOH、Na2CO3 DNa2O2、NaOH、Na2CO317、 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 盛有Na2O2或K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 的是() A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B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需要水和CO2的质量相等 C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相同量的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DNa2O2的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原理相同18、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含有大量Ba(NO3)2的溶液中:Mg2、NH、SO、Cl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u2、K、SO、NOC在碱性溶液中:Na、K、SO、CO D在酸性的溶液中:Na、K、CO、NO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B1mol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C常温常压下的33.6L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D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g 氧气,转移2NA个电子20、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 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2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故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B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故钠也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C活泼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故活泼金属铝也保存在煤油中D钠与氧气、水等反应时钠均作还原剂,故金属单质参与反应时金属均作还原剂22、 一定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则钠、 镁、铝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1 B4:2:1 C2:3:4 D6:3:223、 下列各组物质中,X是主体物质,Y是少量杂质,Z是为除去杂质所要加入的试剂,其中所加试剂正确的一组是()ABCDXFeCl2溶液FeCl3溶液FeNa2SO4溶液YFeCl3CuCl2AlNa2CO3ZCl2FeNaOH溶液BaCl2溶液24、将11.2 g铁粉加到250 mL 2 mol/L的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其结果是()A铁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Cl)基本不变B往溶液中滴加无色KSCN溶液,不显色C溶液中n(Fe2)与n(Fe3)之比为61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25、 有200mL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其中(Mg2)为0.2molL1,(Cl)为1.3molL1。要使Mg2 Al3+全部转化为沉淀,需加4molL1NaOH溶液的体积为()A40mLB72mLC65mLD128mL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包括5小题,满分50分,每空2分)26、 在氯化镁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为 ,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 ,继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为 ;在氯化铝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为 ,继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为 。27、 (1)鉴别KCl溶液和K2CO3的试剂是 ,离子方程式 为 。(2)100 mL 1 molL1 Al2(SO4)3溶液中含SO离子_个(用NA表示)。(3) 明矾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4)除去Na2CO3粉末中混入的NaHCO3杂质,化学方程式为 .28、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已知:A为金属单质,B为A与某酸反应的产物之一。试回答:(1)写出B的化学式,D的化学式。(2)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 。D转化为H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3)向G溶液加入A的化学方程式 。 29、下图为各单质与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单质及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均为常见 的短周期元素。请回答: (1)若沉淀丁不溶于过量的盐酸,甲为 ,乙为 。 若沉淀丁能溶于过量的盐酸,乙为 。 (2)单质B的化学式为 , (3)若沉淀丁不溶于过量的盐酸,写出A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0、图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中的化学反应方程为 ; 若用8.7 g MnO2和10 molL1的盐酸120 mL反应制取Cl2。 在标准状况下可生成 升氯气(2) 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 燃D处酒精灯,连接上E装置。Cl2通过C瓶后再进入D。D装置的硬质玻璃管 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CO2和HCl。装置C的作用是 。(3)在E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 。(4)若将E处烧杯中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反应过程现象为 。(选填标号) (A)有白色沉淀生成 (B)无现象 (C)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白色沉淀消失答案:1-5BDDBB 6-10DCBAD 11-15DCCCB 16-20ACCDB 21-25DDCCC26、生成白色沉淀,Mg(2+)+2OH(-)=Mg(OH)2 沉淀不溶解;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逐渐溶解。27、(1)盐酸、CO32-+2H+=CO2+H2O;(2)0.3NA(3)KAl(SO4)2= K+ + Al 3+ +2SO42-(4)2NaHCO3Na2CO3+CO2+H2O28、(1)FeCl2;KCl(2)4Fe(OH)2+2H2O+O24Fe(OH)3;Ag+Cl-=AgCl,(3) 2FeCl3+Fe=3FeCl2;29、(1)SiO2 Na2SiO3 NaAlO2 (2)O2 (3)Si+2NaOH+H2O=Na2SiO3+2H230、(1)4HCl+MnO2MnCl2+2H2O+Cl2 2. 24 L(2)吸收Cl2中的HCl气体,提供D处所需水蒸气(3)生成的HCl气体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未反应完的Cl2与H2O作用产生的HClO的漂白作用使红色消失(4)B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