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2课 五柳先生传赏析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24538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2课 五柳先生传赏析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2课 五柳先生传赏析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柳先生传 赏析摘 要:陶渊明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淡泊宁静的性格特征,执着于自己所追求的志向,精神超然于物质之上。摒弃世俗,辞官归隐,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决不能让自己成为权力和金钱的奴隶的高洁志趣与人生追求。在五柳先生传一文中,假托五柳先生以自况,结合晋宋时期社会背景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不详其姓字,对门阀制度的戏谑;不求甚解,对玄言清淡的揶揄;不吝去留,对矫情仁诞的调侃;不计得失,对名缰利锁的讥诮。关键词:陶渊明;戏谑;揶揄;调侃;嘲弄;讥诮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很多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大多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闲静,幻想没有贫困与压榨的理想社会。语言朴素,自然纯美,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的影响。五柳先生传是他假托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梁代萧统陶渊明传称其“颖脱不群,任其自得偿著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五柳先生传的文学价值,不独在写出了志士的节操,隐士心态,还在于冷眼看世界,曲笔道世情,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公开向世风时俗说:“不!”一、不详其姓字:对门阀制度的戏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也焉。”此言五柳先生之姓氏爵里。作传通例,先叙姓名籍贯,陶渊明“爰自陶唐”,“历世重光”,为晋大司马陶侃之曾孙。本可自我夸饰一番,然这位先生,却把自己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详姓字”,不知故里,这与当时“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的社会流行病是格格不入的。对矜夸祖宗荣光,托庇死人余荫的簪缨之族,高士名流,陶渊明用诙谐笔触同他们开了一个大玩笑。一定要给个称呼,仅与“宅边有五柳树”这一自然景物发生关系,“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取了一个字号。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正如庄子所言:“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何朝何代何地,何姓何名何字,一概不知,文章以这一卓然不群的传主形象,无情的戏谑了世俗所尚之门阀制度。二、不求甚解:对玄言清淡的揶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此五柳先生之秉性志趣。陶渊明酷爱读书,常自言:“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所谓“不求甚解”,指观书时不刻意寻求深奥繁琐的解释,不深文求解钻牛角尖。而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从书中得到哲理,得到启示,对当时的混乱,丑恶的现象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三、不吝去留:对矫情仁诞的调侃“性嗜酒造饮辄醉,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此言五柳先生之饮酒嗜好。陶渊明之饮,特点有二:“质性自然,任真自得”。亲朋饮则尽意,一醉就走,亦不管主人挽留与否。此与陶渊明任性旷达的人生是一致的:“寄酒为迹,醉酒避祸”。晋宋易代之际,篡夺杀伐频繁,诗人对此深恶痛绝,如蝇在喉不吐不快。而政治高压又不允许文人直斥黑暗现象。于是,文人托之以酒,以酒后醉言消除心中的愤懑。饮酒虽为个人嗜好,却是对魏晋名士矫情仁诞行为的一种调侃。四、不蔽风日:对骄奢淫逸的嘲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此言五柳先生之生活条件。陶渊明晚年生活陷入贫困,“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慕,孰敢慕甘肥。”梁启超说:“陶渊明是一个最真的人他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他是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晋宋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奢侈淫逸的风气,纵情声色及时享乐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世风如此,陶渊明却恪守“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的生活准则,身居陋室,粗衣淡饭而安心,安然自若,岂不是对奢侈之风的一种嘲弄。五、不计得失:对名缰利锁的讥诮“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此言五柳先生之志节情怀。陶渊明的仕宦生涯以41岁辞去彭泽县令终止,就此走上躬耕诗书的归隐之路。仕途的黑暗,理想的失落,个性的压抑,令陶渊明毅然决然永诀官场。“常著文章以自娱,忘怀得失。”他感到归隐生活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佳选择。东晋时期,“朝隐”之风盛行,一是人将归隐作为求取功名,跻身官场的终南捷径,致使真假隐士难辨。因此如何看待“荣利”则成为区别真假隐士的根本点,陶渊明的审美是“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是在这点上,表明了陶渊明与世俗观念的彻底决裂。五柳先生传虽为陶渊明的“自况”之文,但其不以丧失人格作为代价,来换取物质上的慰藉。生活在竞争激烈、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时时处处在为名和利,钱与权角逐,不越道德底线,不出卖人格与尊严,保持一个健康的积极向善的良好的心态,在物欲横流充斥每个角落的今天,保持一颗平和之心,静看沧桑人世宠辱不惊,享受生命所给予的全部当然包括苦难,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不气不馁。保持健全人格,使其不受浊风玷污而扭曲变态,是我们值得深思的,我想这是学习这篇文章的一点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