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辑考点06物理的性质与变化含解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6171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辑考点06物理的性质与变化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优化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辑考点06物理的性质与变化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优化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辑考点06物理的性质与变化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06 物理的性质与变化聚焦与凝萃1加强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认识;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解读与打通常规考点1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2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只有状态、形态的变化。(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现象的发生(如发光、发热、颜色变化、气体的生成、沉淀的生成等)。3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认识(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3)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隐性考点1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九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蒸馏 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 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九化熔化 汽化 液化 酸化 升华氢化氧化水化 风化碳化钝化 催化皂化歧化 卤化硝化酯化 裂化油脂的硬化注意:(1)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2)物理变化: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渗析。2化学用语(1)五种化学式:最简式:即实验式,只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能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最简式中涉及的原子个数互为质数,如乙烷的最简式为CH3。 分子式: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分子式中各原子数不一定互为质数,如H2O2。 结构简式:省略部分碳氢键和碳碳键的有机物表示方法,但一定要突出官能团,如乙烯的结构简式不能写成CH2CH2,而应该写成CH2=CH2。 结构式:表示物质内部结构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情况,要求每一条共价键都要用短线标出。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如、NN、。(2)五种符号:元素符号:H、Mg、Cu离子符号:Na+、Cl-、SO42-价标符号:、核素符号:核素用符号ZAX 表示,其中X 是元素符号,Z是原子序数,A是质量数,这种表示方法称为核素符号。126C结构示意图:C:、F:、Cl:(3)三种模型:实物模型:依靠物质的基本形态所做的模仿球棍模型:是一种空间填充模型(space-filling model),用来表现化学分子的三维空间分布。在此作图方式中,线代表共价键,可连结以球型表示的原子中心。如甲烷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苯:、C2H4:(4)常考易错的化学名词萃取、分液、渗析、溶解、熔融、熔点气体逸出、溶液溢出、用玻璃棒蘸取、振荡试管酯化反应、焰色反应氨气、铵盐、乙酸乙酯、油脂、硫氰化钾研钵坩埚褪色融合与应用例1化学变化不能实现的是 ()一种核素变成另一种核素 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一个质子变成一个中子 一种同素异形体变成另一种同素异形体混合物变成纯净物 有毒、有污染的物质转化成无毒、无污染的物质金属物质变成非金属物质 共价化合物转化成离子化合物A B C D解析:本题借用微观化学变化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如H、H、H、C、C属于五种核素、两种元素。一种核素转化成另一种核素,必须使其质子数或中子数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只是原子重排,原子核没有变化,不能实现;化学变化能实现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如Fe3Fe2、SOSO等,能实现;O3O2等,能实现;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白磷转化成红磷,能实现;化学变化时原子核不变,所以化学变化时质子不能转化成中子,不能实现;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如氧气与臭氧、金刚石与石墨、白磷与红磷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相互转化,能实现;氯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受热分解得到氯化钾纯净物,能实现;NO和CO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能实现;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变化,金属物质不能变成非金属物质,不能实现;氨气与氯化氢、硫酸、硝酸等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能实现。答案:C例2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由CH2CHCOOCH3合成的聚物为B原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6X或12CC比例模型,表示甲烷分子或四氯化碳分子DHOH=H2O,表示稀盐酸或NaH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答案:D扫描与历练【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个判断2分,共40分)( )1塑料的老化,橡胶的硫化,石油的裂化,铁、铝的钝化,油脂的硬化,苯的硝化,碳酸钠晶体的风化,油脂的皂化,酸和醇的酯化均属化学变化( )2蒸馏、分馏、干馏均属化学变化 ( )3颜色反应、显色反应、焰色反应均为化学变化( )4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 )5晶体的熔化、水的汽化和液化、KMnO4溶液的酸化以及煤的气化和液化均属物理变化( )6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而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7核的聚变和裂变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 )8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均是化学变化 ( )9明矾净水、甲醛浸制生物标本、Na2FeO4消毒净水均发生化学变化( )10化学反应必定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会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 )11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12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13向足量的Na2CO3溶液中加入m g无水Na2CO3,则析出晶体的质量等于 g( )14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则溶液中溶解的Ca2的数目减少,但各微粒的浓度不变( )15将某饱和KNO3溶液升高温度,溶液即变成不饱和溶液,其浓度也将变小( )16一定温度下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碳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有晶体析出,pH不变,溶液中钠离子的数目也不变( )17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也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18A盐的溶解度在同温下比B盐的大,则A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盐溶液的大( )195.3 g Na2CO3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其CO浓度为0.5 molL1( )20密度大于水的溶液,浓度越大密度也越大,反之,密度小于水的溶液,浓度越大,则密度越小实训与超越【7+1模式】一、单选(76分=42分)1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沼气和水蒸气都是可再生能源;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硫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A B C D2韩国首尔大学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 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形成了“暖冰”。下列关于“暖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暖冰”也是水分子间通过氢键结合而成的固体B水凝固形成20 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C形成20 时的“暖冰”的变化是物理变化D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3以下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 ()氧化物环境问题主要来源ACO2酸雨化石燃料的燃烧BSO2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的排放CNO2温室效应工厂废气的排放DCOCO中毒燃料的不完全燃烧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 D难溶于水的电解质一定是弱电解质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Na+的结构示意图 B四氯化碳的电子式C二氧化碳的结构式为O=C=O D乙烯的实验式为 CH2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uSO45H2O是一种化合物 B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C碱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氯化银、冰醋酸、酒精、水银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7辨析以下的说法:l6O与 l8O的转化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那是发生了化学反应;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石墨与金刚石的转化是化学变化;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二、填空(18分)8现有下列物质:Na2CO3 铜 氯化氢 CO2 NaHSO4 Ba(OH)2 氢氧化铁胶体 氨水 稀硝酸 KI (1)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填物质编号) 分类标准电解质盐非电解质混合物属于该类的物质(2)上述某两种物质在溶液中可发生离子反应:HOH= H2O,写出其中一个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3)物质的稀溶液在空气中被氧化,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考点六 物理的性质与变化(答案)【正误判断】题号正误解析1略2蒸馏、分馏均属物理变化3略4潮解是物理变化5煤的气化和液化均属化学变化6物理变化中也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如氯化钠的溶解。7略8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9略10化学反应不一定会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气体和气体反应,可能产物还是气体,比如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还是气体。11略12略13则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 g14略15略16溶液中钠离子的数目减少17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18略19略20略【7+1模式】题号答案解 析1A纯碱不是碱; 沼气不可再生能源;硫酸既是化合物又是酸;食醋是化合物。 2B水凝固形成“暖冰”,改变的是分子间距离,水分子组成并没有变化,故B项错误。3DA中化石燃料燃烧主要排放二氧化硫气体,与温室效应无关,A错误;B中工厂废气的排放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B错误;C中汽车尾气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C错误;D中燃料部完全燃烧生成CO,CO有毒,D正确。4BA中酸性氧化物比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B正确;C错误;D错误,如硫酸钡难溶于水,是强电解质。5BB中氯原子的电子未画出。6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2,故C项错误。7Al6O与 l8O的转化,不是化学反应;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那是发生了物理变化;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石墨与金刚石组成的化合物。8(1) (2)Ba(OH)2+2HCl = BaCl2+2H2O或 Ba(OH)2+2HNO3= Ba(NO3)2+2H2O(3)O2+ 4I+ 2 H2O = 2I2+ 4OH(2)符合离子反应HOH= H2O应为强酸和强碱反应,且不能生成沉淀、气体等产物,所以应用氯化氢、稀硝酸于Ba(OH)2反应;(3)碘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根据题意其被氧化为碘单质,溶液为中性环境,方程式为O2+ 4I+ 2 H2O = 2I2+ 4OH。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