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23 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 (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451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 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 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 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愚公移山本节课题愚公移山总共课时17-19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目标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特色。二、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寓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熟读并背诵课文。四、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教学难点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个人改进意见或建议第一教时一、复习回顾,解释下列重点词语:二、导入新课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三、简介列子及作者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四、 通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复习回顾,解释下列重点词语:a、“方”七百里(方圆,指面积。这里周围的意思。)b、“指”通豫南(通“直”一直)c、“阳”(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d、“阴”(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e、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f、“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g、“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h、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指山上的草木)i、汝心之“固”(固执、顽固)j、“虽”我之死(即使)k、“何”苦而不平(愁)2、词性活用、一词多意、通假字a、词性活用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箕畚: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b、一词多意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焉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语气词)c、通假字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河曲智臾亡以应,“亡”同“无”,没有。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3、讲读故事情节,体会愚公精神a、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b、愚公为什么要移去这两座山?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c、愚公要把山移成何种程度?指通豫南,达于汉阴。d、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里看出来?(1)杂然相许(2)杂曰。(3)“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e、大家都知道,对于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难在何处?(1)“年且九十”(说明年老)(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说明移山目标之宏伟)(3)“其妻献疑的理由”(说明移山困难之多)(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搬运土石路途遥远)小结:这一节突出了愚公的“毕力平险”的大无畏精神和广泛的群众基础4、讨论愚公与智叟的观点a、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b、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c、也有人说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决不能以今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来要求愚公小结:愚公和智叟的对话,进一步表现了愚公移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五、 比较人物性格1、 把智叟的话与愚公之妻的话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愚公之妻智叟“献疑”“笑而止”关切嘲笑忧虑讥讽2、愚公与智叟愚公:目光长远积极奋斗全面发展智叟:目光短浅冷漠逃避片面静止六、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七、写作特色1、反衬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2、对比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b.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3.情节曲折八、归纳总结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教学反思:本节课有成功也有不足,面对陌生的学生,我有无从适手的感觉,只注重了教学流程,时刻记住自已的教学设计,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随机应变得不够,有些环节犹如“蜻蜓点水”缺乏“精雕细琢”。比如,学生朗读指导流于形式,思维训练不深不透。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磨砺自己,追求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了解寓言的特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常识解决重要字音及重点字词的翻译文言现象的词语应当做重点落实结合全文体会与愚公精神并试着练习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深入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把握全文的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