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鼎湖山听泉》教案 (新版)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191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1《鼎湖山听泉》教案 (新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鼎湖山听泉》教案 (新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鼎湖山听泉》教案 (新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鼎湖山听泉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培养文学感悟能力。.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理解文中丰富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丰富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导出目标二、学:自主预学1.预习检查,初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肇庆( )泠泠( )淙淙( )一脉( ) 汩汩( ) 怅惘( )古刹( )拾级( )繁衍( ) 污垢( )(2)知识库存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鼎湖山本文文体介绍: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是描写旅游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取材极为广泛,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叙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游记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和时间顺序的词语,并思考作者在鼎湖山听泉听到了什么?_三、议: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按照“吟哦讽诵”的要求,反复诵读第8节,思考:1.作者采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泉声的?从哪些角度来表现的? 2.为什么先举乐音,再举本体? 3.作者如何把泉景与人生感悟联系在一起的? 4.“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指的是什么? (三)品味下列句子,思考问题。1 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此中“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 2 越向高处,树越密,绿密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为什么“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 3 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那么“高贵之处”在哪里? 四、结:课堂总结本文是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的: 。这样移步换景,逐渐地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描摹出来了。为了整合材料和体现出观赏景物的背景,还约略地交代了时间的变化: 。我们不妨把游踪(空间变化)看做纬线,把时间推移看做经线,这两者交织在一起,成为纵横交叉式结构。五、练:课堂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肇庆( )泠泠( )淙淙( ) 一脉( ) 怅惘( ) 汩汩( )古刹( )拾级( ) 污垢( ) 繁衍(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划出并在后面改正。 引我暇想 顿生雀跃 寻声而去 盘旋曲折 伸手欲缆 清澈透明 山鸣谷应 小心翼翼 炯然相异 新陈代谢错别字改 正3.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旅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但又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到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B.本文主要内容是写鼎湖山的泉水,开头一段却首先写山中蒙蒙的细雨和雾气,这是因为雨和雾遮挡了视线,“眼不见,耳则愈灵”,突出了本文“听泉”的特点。 C.本文主要内容是写鼎湖山的泉水,但文中却用大量的文字写庆云寺的钟声和菩提树,这是因为庆云寺的钟声和菩提树都和佛教有关,这样写更能衬托出鼎湖山环境的清静,突出“听泉”的特点。 D.课文写景之中注意显示自己感情嬗变的历程:有些怅然萌生爱意“顿生雀跃之心”听中悟理美好祝愿。 教学反思复备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