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8《与朱元思书》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178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18《与朱元思书》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8《与朱元思书》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8《与朱元思书》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与朱元思书(吴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地译文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 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 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教学重点及其难点:2、准确地译文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 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 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地译文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地译文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质疑,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齐读三峡,作者是如何来写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水按照夏水,春冬,秋的顺序来写,由此引出与朱元思书)二、出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地译文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1、课题解析:“书”:指书信,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的书信的一部分。骈体文: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特点:讲求对仗,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2、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他的骈文成就很高,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三、出示自学指导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内容1、听读课文,积累字词。四、互动交流一:借助文下的注解,试着用通顺的语句,疏通课文,掌握虚实词的含义,并翻译课文。(具体加点字解释和翻译见课件)五、互动交流二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分式)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静态:清澈;动态:湍急。”)3、作者笔下的山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概括一下. (“山高、树多、景美。”)六、板书设计和课堂小结。中心思想: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七、当堂训练见课件八、布置作业和预习作业2 背诵课文,翻译句子。3 完成同步探究P94-95的15题。九、教学后记 本节课,教学方法上应突显朗读的作用,应注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和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质疑,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朱元思书。二、出示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三、出示自学指导文章的2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两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第1段:概括从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第2段:描写异水奇山,以及人在此景中的感受。)四、互动交流一: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下列问题。1、这一段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举例说明。 (写景:“风烟俱净,天山一色。” 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仔细品味“风烟俱净,天山一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大处着眼,描写天和山的颜色,而且山融于蓝蓝的天,两者合为一,表现了作者舒畅、陶醉、沉醉的心情。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达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的轻松惬意,流露出作者作者的恬静心态和旷达情怀。)五、互动交流二阅读课文第2段,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见课件)2、仔细品味“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衬托水之清澈,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了无限生趣。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湍急的江流比作离弦的箭,飞奔的马,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水流的湍急,又写出了水流迅猛的生命力。)3、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见课件)4、仔细品味“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夹岸”写出了两岸山峰的高峻,“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同时“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得具有动态美,形象地写出了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5、文中哪些句子描绘出安静的奇峰幽谷融成了一个热闹、和谐、美妙的世界?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6、写了哪几种声音?是否仅仅为了表明群峰是一个美好的音乐世界呢?谈谈你的理解。你能再写出一句这种手法的诗句吗? (泉水声、鸟鸣声、蝉鸣声,猿叫声。 描绘出一曲幽美的山林交响曲,以闹写静,更显示了山的宁静。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处世思想。 (优美的山水足以使热心世务、期盼仕途腾达的人产生隐居之想。情感:写富春江的美景会让追求高位的人,管理政务的人,内心平静,流连忘返,表达了对幽静安闲的大自然的向往,同时在作者对奇山异水的赞叹中,突出山水之美。 处事思想:表现作者厌弃尘俗、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情感。)8、文章最后一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有何深刻含义。 (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犹言明中有暗;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犹言暗中有明。 这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给人以草木茂盛,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 同时以景衬情,暗示作者面对社会的黑暗,不消极待世,积极向上的态度。)六、互动交流三1、本文和小石潭记都运用了想象来写景致的优美,请写出这两个句子,并说说两位作者的写作目的有何不同?(“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似与游者相乐” 本文不仅从侧面烘托险峰、幽谷的魅力,而且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而小石潭记中的话写出了潭中游鱼的活泼可爱,与作者对他们的喜爱。)2、本文和三峡都写了猿鸣,请你说说它们的作者各自有着怎样的写作目的? ( 本文通过猿鸣表现了悦耳的声音衬托深山的幽静,也衬托其生机勃勃; 三峡中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与悲哀。)七、板书设计和课堂小结。中心思想: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八、当堂训练1、完成同步探究P94、95的611题九、布置作业和预习作业1、完成同步探究P95的课外拓展。2、预习捕蛇者说十、教学后记 读背结合,理清层次,注重训练,以问题的链接推动课堂的进程。如果能事先对这些课堂要点进行充分的预设,课堂效率会明显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