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5《短文两篇》自我小测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1665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15《短文两篇》自我小测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5《短文两篇》自我小测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5《短文两篇》自我小测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短文两篇1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题。狡(xi)_者鄙读书,无知者(xin)_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拮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_A_,数学使人_B_,科学使人_C_,伦理学使人_D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1)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A、B、C、D处选填合适的词语。(只选序号)选项:周密庄重灵秀深刻我会选:A_B_C_D_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傅彩文彩藻饰咬文嚼字B统筹全神贯注吹毛求疵C涉猎狂妄自大开券有益D怡情明辩是非孜孜不倦3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木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4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_。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A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读书使人充实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C作文使人准确,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D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作文使人准确5请从课外摘录两句有关读书的名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6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7作者在文中引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有什么作用?8作者对读书的看法是怎样的?9有人认为读书讲究严谨、精细,反对陶渊明的读书方法,联系你的读书实际,谈谈你的观点。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悦读”的“姿势”向贤彪从一定意义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它的阅读史,一个人亦如此。犹太人将阅读置于很高的地位。他们会在书上涂一层蜂蜜,让孩子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他们还喜欢将书放在枕边和过道上,可随时翻阅。有资料说,每4 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以读书为乐已经深深融入犹太人的血液里,也使他们在人类长河中光芒四射。据统计,全世界共有800多人获诺贝尔奖,有犹太人血统的就占了近四分之一,而犹太人数量不到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三。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追念儿时读书时的情景。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故事,“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种种对书的迷恋让人心生敬畏。将中外读书情形做一番比较,不免让人心生遗憾:有时我们过于强调“苦学”而忽略了“乐学”,过于强调“正襟危坐”而忽略了“随性阅读”,过于强调读书的“功利性”而忽略了它的“功能性”。这就使得阅读难以融入我们的血液中,难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过于浓烈的功利色彩亦极有可能将知识庸俗化,将读书引入歧途。就以读书的姿势为例,其实大可不必讲究。古人马上、枕上、厕上的读书法看似不雅,实则领略到了读书的真谛。而今,公园里的“晨读”、公交上的“走读”、倚床挑灯的“夜读”,无一不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正如有人所说,“先要把读书看得很平常,才可以读书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随性而读,是与生命相伴始终的”。只有把读书当作平常之事,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才会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阅读的身体姿势也许并不重要,但心灵的姿势却不可或缺。这种“心灵的姿势”,既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经典的敬畏,也是对读书选择性的把握。喜欢读书是一种态度,而善于读书则是一种能力。读理论之书,打牢“基本功”;读经典之书,占领“制高点”;读大家之书,开阔“大视野”;读哲学之书,掌握“金点子”让心灵俯就于经典,让灵魂与灵魂对话,自能积累底蕴,提振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朗读手册中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和绝望的终极武器。”世界上很难有东西永恒,作为精神财富的文字却是特例。“俯而读,仰而思”,走进书香世界,扑下身子亲近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姿势,一种世界上最美的姿势,一种能给民族和我们个人带来希望的姿势。(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10文中画线句“扑下身子亲近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姿势,一种世界上最美的姿势,一种能给民族和我们个人带来希望的姿势”语意含蓄而深刻,联系上文,请把你的理解写出来。11探究下面两则材料,从阅读的角度,说说你的发现。(谈三点即可)在德国,孩子从出生就有婴儿书陪伴。当然这些书大都是塑料或者是布做的,孩子可以把书带进浴缸,看小书漂浮。这是孩子阅读的第一块基石。澳大利亚人外出带书可不是做样子。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马路边、草坪上、海滩旁、商店里、候机厅内,常见人捧书阅读的场景。有些书迷甚至一上车、船,就习惯性地掏出一本书,然后心无旁骛地看起来。即使是站立者,也照样抓住栏杆或吊环,在摇摇晃晃中享受阅读。12文章第段的结尾说“过于浓烈的功利色彩亦极有可能将知识庸俗化,将读书引入歧途”,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3在阅读方法交流活动中,小朵向同学们介绍了三位名人的阅读方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评价。【莫言“耳朵”阅读法】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莫言从小就喜欢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他还经常去听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民间戏曲,还仔细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诸如植物生长、动物鸣叫【华罗庚“默想”阅读法】数学家华罗庚拿到一篇数学论文时,往往先看题目,然后默想自己来写这篇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样收尾,想清楚后再读文章。当看到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一致时,每每发出会心的微笑,然后浏览而过;当看到新颖的见解时,便细细阅读。【毛泽东“四多”阅读法】伟人毛泽东读书主张“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多读指读书的面要广,重要的书要多读几遍;多写就是摘抄妙语佳句,圈点眉批,写读书笔记;多想即反复思考书本知识在生活中如何应用;多问就是有了问题就要问。14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使其语意连贯,句式相同。书是益友,当你痛苦时,书给你抚慰;_,_;_,_;当你消沉时,书使你振作。15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针对如何改变人们的阅读现状,请你提出几条建议。(至少写出三条)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定下的“世界读书日”。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在这一天出生或逝世的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这样一批著名作家,也是在提醒人们,阅读可能是又一面临“消亡”的事物,尽管现在阅读物和阅读形式空前多样。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只有5.6%的人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人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的人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65.5%的人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每年购书量不到5册,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而700万人口的以色列却有100万人拥有借书证。参考答案1(1)黠羡诘辩(2)ABCD2B解析:A项中的“文彩藻饰”中的“彩”应为“采”;C项中的“券”应为“卷”;D项中的“辩”应为“辨”。3B解析:A、C、D三项中的“不求甚解”是褒义,指只需观其大意的读书方法;B项中的“不求甚解”是贬义,指不求深刻理解的学习态度。4B5(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6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7引用原文,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论述有的人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方法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8读书要虚心,要会意,注意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9两种读书方法都有道理,精细的读书方法适合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我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时就用精细的读书方法,做题时一个步骤都不敢省略;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适合课外的文学作品或报刊阅读,这样让我有时间博览群书,拓宽了知识面。10解析:扣住“阅读能给人精神营养和精神富足”来谈即可。参考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多阅读,让自己积累底蕴,提振精神,修身明理,使精神变得丰富;因读书而精神富足,就会给自己和民族带来希望。11读书的兴趣(习惯)从小培养;喜欢读书(随性阅读,把读书融入生活之中);把阅读当享受。12解析:结合实例扣住“功利”“庸俗”“歧途”作答,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一些低俗作家为牟利将名著恶意改编,甚至加进色情、暴力等内容,吸引青少年阅读,这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将读书引入了歧途。13示例:(1)我欣赏莫言的“耳朵”阅读法。他听故事,听戏曲,听大自然的声音,养成了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习惯。用这种方法可以丰富想象力,获得写作灵感,可以从生活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我欣赏华罗庚的“默想”阅读法。这种方法能非常迅速地捕捉文中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能快速找到文中新颖独到的见解,启迪自己的思维。(3)我欣赏毛泽东的“四多”阅读法。这是一种强调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的读书方法。“多读”可广泛涉猎知识,开阔视野;“多写”能养成深入钻研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多想”有益于把书读“活”,学以致用;“多问”有助于及时有效地、多渠道地获得答案。“四多”读书法可帮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学会质疑等习惯。14当你困惑时书给你解疑当你迷茫时书给你指路15(1)政府要加大读书场所的建设和开放的力度;(2)图书出版发行部门要创作更多更好的读物,将读者重新引回到书本面前;(3)学校、家庭要注重创设读书氛围,培养个人良好的读书习惯;(4)设立阅读日或读书节,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5)设立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场所,更好的阅读条件。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