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166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时 间年 月 日 第 周 第 课时课 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教 学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导入课文1、 预习展示1、作者介绍2、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1)生字:肇(zho)埋没(m)彷徨(pnghung)2、 整体感知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一。借此题理清本文的思路及作者提出的论点。3、 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明确:(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学生前后座四人一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一名代表作总结发言。全班交流“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2)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延伸拓展你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吗?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举例:雪融化后是水、钟表的工作原理课堂总结布置作业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