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165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自读)【学习目标】1、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2、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学习课文的论证方法。3、了解丁肇中先生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以及对于中国教育更新理念、顺应国际潮流的企盼。4、培养爱国与敬业精神。【学习重点】1、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2、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学习课文的论证方法。3、培养爱国与敬业精神。【学习难点】了解丁肇中先生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以及对于中国教育更新理念、顺应国际潮流的企盼。【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给下列词语注音释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格物致知:袖手旁观:二、(课堂)学习研讨练习(一)【自主学习】1、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与思路: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部分(1段),概括交代讲演内容: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2-12段),论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又分4层:1.(2段):“格物致知”的出处和意义。 2.(3-5段):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及其原因。3.(6-12段):实验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在科学上的重要性。4.(13段)得出结论:希望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二)【共同探究】1这篇文章论述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众所周知,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前社会中,这个缺点甚至可以说是致命伤,它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因而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当然,这个缺点也不是哪一天突然形成的,它有久远的文化背景,并与当前的考试体制有关。要克服这个缺点,任重而道远。这篇文章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教训,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高屋建瓴,一针见血,语重心长,对我国学生不啻是当头棒喝,每个人都由此终身受益。2作者说:“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试举出事例证明实验精神即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例如,为了驳倒亚里士多德的下跌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同时抛下两个物料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证明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空气中自由降落时,重量与下降速度无关,不同重量的物体以同样速度落地。(三)课后练习第一、熟读课文,思考一下,有些同学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怎样学习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环境?有些同学之所以高分低能,是由于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下,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因此考试得高分,一开始搞研究或者需要动手时,就不知所措了。我们只有转变观念,对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实验精神真正变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二、你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经历?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然后说说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第一问。让学生随意说他们各自有趣的经历,可以互相交流,彼此启发。第二问。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第三、课文说:“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讨论一下,为什么“研究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也要重视实验精神呢?并把你的看法写成片段作文。“研究人文科学”也要重视实验精神。因为人文科学思想也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从实践中来的。“在个人行动上”为什么也要重视实验精神呢?个人行动不是盲目的行动,总要有一定的思想、一定的理念指导。这思想、这理念,也“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那就要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关于这个练习,应该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三)【中考试题】(2014年北海市)二、现代文阅读(一)(每小题2分,共6分)尊严是心灵的防线古人云:“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这刚骨就是尊严。普列姆昌德说:“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而尊严跟心灵密不可分。一个人的心灵是否充满真、善、美,从一定意义来说,就取决于他是否有尊严以及能否守护好它。一般来说,君子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小人,则相反。换言之,前者的尊严成了其心灵的防线,后者的尊严早已消失殆尽。如果心灵失去了该有的保护,就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损伤来自外界的诱惑和自身强烈的欲望等,都会去破坏心灵,进而使人蜕变、堕落。(A)因此,要想做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拥有尊严并且要守护好它。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做人的尊严,那么他就失去了做人的骨气,(B)所以,古希腊有这样一句谚语:“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没有尊严,一个人就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他可能沦落为妖魔鬼怪,或者说,一个人原本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但是因为没有了尊严,他可能一无建树,误入歧途,甚至遗臭万年。杀死岳飞的秦桧、甘当卖国贼的汪精卫等,就是这样。也许,在平时坚守尊严不是困难的事,可是,一旦遭逢特殊的境遇,坚守尊严往往就成了君子所为。当年,孔子在游学中,曾被陈、蔡两国的服劳役者围困在野外,弟子们惊慌失措,孔子却照样给大家讲学。孔子说:“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坚守节操不动摇,小人遇到困窘就会不加节制,什么样的事都可能做得出来。”就是说,在逆境中坚守尊严,更需要一个人的品质保证。(C)当然,尊严不会从天而降,要靠自己去争取。就像美丽的蝴蝶竭尽自己的全力,不畏艰难,破茧而出,才舞出精彩,赢得属于自己的尊严。(D)所以,卢梭呼吁:“每一个人都应该维护自己和祖国的尊严而努力。”巴斯葛说:“人的一切尊严,就在于思想。”只有思想高尚,我们才有尊严.当我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高尚时,尊严才会真正成为我们心灵的防线。7.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尊严是心灵的防线 B.尊严跟心灵密不可分C.尊严不会从天而降 D.尊严来源于思想的高尚。8.下列的论证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云:“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这刚骨就是尊严。普列姆昌德说:“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引用论证)B. 如果心灵失去了该有的保护,就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损伤来自外界的诱惑和自身强烈的欲望等,都会去破坏心灵,进而使人蜕变、堕落。(举例论证)C. 一般来说,君子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小人,则相反。换言之,前者的尊严成了其心灵的防线,后者的尊严早已消失殆尽。(对比论证)D. 就像美丽的蝴蝶竭尽自己的全力,不畏艰难,破茧而出,才舞出精彩,赢得属于自己的尊严。(比喻论证)9.在文中标注字母的地方,下面事例所处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年,画家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有个洋学生向他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去天堂学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正词严地说:“我们代表彼此的国家,等学习结业,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从此以后,徐悲鸿刻苦努力,最终他的作品轰动了巴黎美术界,那个洋学生也不得不甘拜下风,从此对中国人刮目相看。答案:789ABD三、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