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2_5 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教案2 (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081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5 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教案2 (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5 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教案2 (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5 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教案2 (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教学内容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5节第4课时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具体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2)知道鸡蛋在稀盐酸中发生的变化,能对实验现象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解释溶洞、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2过程与方法:练习寻找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制取物质的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综合、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内在联系和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无机物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基本变化规律和初步应用知识的能力。难点:寻找物质各类制取的可能途径。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烧杯、鸡蛋、稀盐酸设计说明浙教版教材九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4课时主要的内容是归纳各物质之间转化的规律,本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和无机物分类的基础上,用图的形式总结和归纳了各类无机盐间内在的相互关系和基本的变化规律,并初步应用相互关系和基本的变化规律推测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从理论上讨论制备各类物质的可行性方法。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总结以前所学的化学知识,理论概括的较多,在理论总结之前用一些学生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或感兴趣的或熟悉的化学变化来引导,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程度,所以用溶洞的形成和鸡蛋在盐酸中的变化引入,然后结合以前学过的化学变化,逐条归纳各物质之间转化的规律。总结物质转化规律后,让学生明白物质转化规律的科学价值,让学生预测某些化合物的的化学性质,然后提供标准答案,让学生体验到科学规律的价值,然后让学生讨论寻找制备某些化合物的途径,并及时评价。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境一:我们看到的房子的内外墙都是白色的,它是用石灰石制成的生石灰,再制成石灰浆,然后粉刷到墙上,过一段时间后就硬化而成的。请写出石灰石、生石灰、石灰浆和石灰浆硬化后的化学式?试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的化学变化。(CaCO3 CaO Ca(OH)2 CaCO3)二、新课展开师:大家对金华双龙洞、桐庐瑶琳仙境等溶洞不会陌生吧?地下怎么会有这样的洞穴呢,而且形状那么怪异?我们来看一段溶洞、钟乳石形成的视频。看完溶洞形成的视频介绍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溶洞形成过程,教师在副板书上写上化学方程式:CaCO3 CO2 H2OCa(HCO2)2 让另一位学生复述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过程,教师在副板书上写上化学方程式:Ca(HCO2)2CaCO3 H2OCO2师:我们了解了自然界中溶洞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我们现在来看一个速度较快的化学变化。实验:将生鸡蛋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稀盐酸至三分之二处,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播放鸡蛋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视频,以便于后面看不清实验现象的同学更好地观察。师:鸡蛋在稀盐酸中反应有什么现象?生:描述现象。(鸡蛋表面附着大量气泡,并不断上下浮沉。)2分钟后,将鸡蛋壳从稀盐酸中取出,用水冲洗干净,蛋壳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蛋壳凹凸不平)将鸡蛋继续放置在盐酸中,过一段时间取出,用水冲洗干净,蛋壳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描述现象。(变成了一个软壳鸡蛋,并沉在水底。)讨论:鸡蛋不断上下浮沉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分析,教师总结。(刚放入时鸡蛋重力大于浮力,下沉到底部;下沉时,CaCO3和HCl反应放出CO2,形成气泡附着在蛋壳表面,将鸡蛋托起,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鸡蛋上浮;接近液面,CO2气泡破裂,鸡蛋重力大于浮力又下沉。最后,变成了一个由膜包着的无壳鸡蛋,这时气泡消失,重力大于浮力而沉在容器的底部。)讨论:这个实验可得出怎样的反应规律?生:盐+酸新盐+新酸 从上面的几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各物质处于不停在转化过程中,那么物质可以随意转化还是有规律可循?前人已经为我们找出了各化合物之间转化的规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向学生展示物质转化规律图),然后逐一进行详解。各物质间相互转化规律:(一)两条纵线1.金属单质盐的转变关系以钙为例,讲解第一纵线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练习写化学方程式。2.非金属单质盐的转变关系以碳为例,讲解第二纵线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练习写化学方程式,并提醒注意反应条件。(二)四条横线师:这是物质转化规律图中的两条纵线。每条纵线中的各物质能否与另一纵线中的物质反应呢?我们先来看铁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视频。这个实验说明了哪两类物质可以反应转化为什么?生:金属+非金属盐(无氧酸盐)然后逐一介绍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酸+碱盐+水,盐+盐新盐+新盐三条横线之间物质转化规律,让学生思考举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以下同)(三)四条叉线金属氧化物+酸盐+水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盐+酸新盐+新酸 盐+碱 新盐+新碱(四)两条弯线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金属+酸盐+氢气物质转化规律图的应用我们学了这么各物质之间转化规律后,看到整个图,感觉很复杂,如果你把单条线之间物质转化提出来看,然后举例分析,还是比较简单的。那么我们学习这个物质转化规律有什么用呢?师:如果我给你一种物质如盐酸,让你说说它有哪些化学性质?即会跟哪些物质反应得到什么物质,你能回答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总结。)总结:1.查找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讨论:1)查找金属、氧化物、碱和盐的主要化学性质;2)读图,查找铁、氧化钙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四种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师:如果我要制取氢氧化钠,根据物质转化规律图,请找出可能的制取途径。(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总结。)总结:2.寻找物质各类制取的可能途径三、巩固应用总结制取盐的途径:1.酸金属=盐氢气 ,2.酸金属氧化物=盐水3.酸碱=盐水 4.酸盐=新酸新盐5.碱盐=新碱新盐6.碱酸性氧化物=盐水7.盐盐=新盐新盐8.金属盐=新金属新盐9.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10.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练习:请找出四种制取ZnSO4的方法。作业配套作业本课后反思本课实验加上各物质之间转化规律的逐条分析,时间比较较为紧张,要较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各个环节衔接要流畅,引导要及时有效。注意前面几个实例的讲解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重点在规律转化上,讲解物质之间转化规律时一定要结合化学反应实例,而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所以提出两种物质之间可能存在化学反应时,让学生自己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讲解完之后要做简单总结,同时强调这是一般规律,不是任何一种物质都符合每一条规律,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在讲解物质转化规律时,自己的思路一定要清晰,对于每个例子的典型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定要熟悉,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强调条件,让学生养成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