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四编 现代文阅读篇 议论文分类突破演练 二 读书与学习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9719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四编 现代文阅读篇 议论文分类突破演练 二 读书与学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四编 现代文阅读篇 议论文分类突破演练 二 读书与学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四编 现代文阅读篇 议论文分类突破演练 二 读书与学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读书与学习(六)读书重在选择(2016临沂中考)潘裕民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毛泽东的择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20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学会取舍。“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选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14日,有删改)1作者认为“读书重在选择”,对于如何选择,作者提出了哪些意见?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_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读。选择“为世用者”、适合自己的好书来读。选择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选择内容新颖、有真知灼见,文字好的书来读。_2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_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列举钱钟书读书的事例,引用罗斯金的话,有理有据地论证_了“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_3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B)A古时书少,古人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图书种类繁多,长篇巨制铺天盖地,博览群书是无法做到的。B毛泽东爱读书,会读书,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仅在选择读之量,而且在选择读之内容与效果。C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读不合适自己的书不但“开卷无益”,反而比不阅读的坏处还大。D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捧着这样的书籍从头读到尾,就是浪费时间。(七)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2016安徽中考)铁凝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第段中加点的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_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_2本文第段,列举“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以及“我”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了哪一中心论点。_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_3第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_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读“无用之用”的论述。_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_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_(八)(2016雅安中考)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文学,贯穿始终的, 就是肩负建构民族精神之使命。传统文学以养护人心、培育人格见长, 尤其高扬民族气节。古往今来, 中国文学使命的履行, 围绕这两个纬度进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华传统文化里, 社会的治理与发展, 离不开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 也正由此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 就是运用“比德”方式, 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诗经涉及玉的篇章多达30 余首, 以玉之高洁, 比附人品之典范。中国文字中, 与赞美有关的汉字, 无论指涉人还是事, 许多带有玉字偏旁, 其用意都是肯定、赞美对象具有玉石般高洁的品质。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 其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不与文学的建构要旨相契相合。与此相应, 作为文论“开山的纲领”,“诗言志”在理论的源头处确立了文学的基本观念, 赋予了文学建构的使命, 其核心要素就是励志, 尤其是言志者的自励: 文学对人品的建构, 首先体现为作者自身节操的砥砺。这一文学观念是在千百年积淀中形成的选择性“集体认同”。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 不仅对个人品格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建构, 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 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决不屈服, 奋起反抗,保家卫国。值此期间,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泣鬼神。当代作品中, 抗日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继承文学塑造个人品格、建构民族意志的传统, 倡导亮剑精神: 面对强敌, 一定要迎上前去亮剑、决战, 哪怕倒在对手剑下, 虽败犹荣。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鸦片战争以来抵御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习近平同志指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 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发展到今天,其建构使命正面临变局, 以往薄弱的物质基础已得到实质性改观。因此,文学在新世纪履行建构使命时,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 应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文学大展身手,正当其时。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_中国文学要建构民族精神(_中国文学要肩负建构民族精神使命)。_2第段主要论证了什么内容? 第主要论证了什么内容? 这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简答。 _第段主要论证了中国文学对个人品格的养成有重要作用。第段主要论证了中国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有重要作用。这两部分之间的联系:_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先从个人品格的建构入手或(_个人品格的建构是民族精神的建构的渠道、基础或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_也正由此入手)。_3下列对文意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C)A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个人品行的修养, 因为, 传统文化认为个人品行的修养与国家社会有重要关联, 正如古语所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第段说“诗经涉及玉的篇章比附人品之典范”,这部分在论证上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诗经有些诗篇的写作运用了“比德”方式。C选文第段号召我们每个人,要肩负起建构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D本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本文的语言具有严密性、概括性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