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第二十五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本讲知识脉络【阶段特征】1917年11月,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4年以后,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青海中考考点突破俄国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地点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主力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概况1917年11月6日夜,列宁到斯莫尔尼宫亲自指挥起义。7日,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攻占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攻打冬宫结果,11月7日夜,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宣告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选举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由此诞生(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对中国的影响,(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2)为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3)为中国走上新民主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易错易混】(1)1917年3月,俄国爆发的“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不是社会主义革命。(2)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的事件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1929年背景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入和平建设后,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领导人列宁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直接联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内容(识记)(1)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缴税后可以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2)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3)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作用(识记)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探索。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启示一个国家发展自己的经济应该从自身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要使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等苏联的建立(识记),十月革命后,原俄罗斯境内建立了多个苏维埃共和国,它们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于1922年底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易错易混】(1)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871年巴黎公社;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巴黎公社是一场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完成对资本主义经济改造就失败了;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改造。(2)国家名称的演变:1917年以前是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后至1922年底,是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1922年底至1991年是苏联;1991年后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体制弊端(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1925年,联共(布)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8年开始,苏联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2)1927年,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并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3)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宣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概述一切经济活动按国家规定的计划进行,采取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党政不分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积极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误差弊端,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治被忽视,权力愈来愈集中到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最新中考真题及模拟演练 1(2016雅安中考)俄国二月革命后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D)A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B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主要权力C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D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2(2016内江中考)下列事件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是(D)A巴黎公社革命B苏联的成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十月革命3(2016孝感中考)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B)A都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C都巩固了工农联盟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4(2016烟台中考)有学者曾经这样评价苏俄某一经济政策,“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该学者评价的是(A)A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5(2016乐山中考)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了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该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C)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注:普特16.8千克)年份项目192119231925粮食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A.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创建6(2016常德中考)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其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一成就得益于(B)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模式C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D戈尔巴乔夫改革7(2016福州中考)20世纪30年代,领导人民将苏联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的是(B)A列宁 B斯大林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8(2016济宁中考)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双方辩手观点如图所示,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是(C)A新经济政策的利弊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D农奴制改革的利弊9(2016吉林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俄国在其发展的历史上,曾遭遇到农奴制和工业化的矛盾1914年俄国陷入战争泥潭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革命爆发。材料二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苏俄却遇到了巨大困难人民生活困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材料三(当时)苏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摘编自大国崛起世界上下五千年(1)写出俄国为解决材料一中“农奴制和工业化的矛盾”进行改革的名称。答:俄国1861年改革。(2)分别写出材料一中“战争”和“震动世界的革命”的名称。答: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俄国十月革命。(3)为解决材料二中“人民生活困苦”的问题,1921年苏俄实施了什么政策?写出一例“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的战役。答: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格勒战役、莫斯科战役、柏林战役。(4)材料三中“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指的是什么事件?答:苏联解体。(5)俄国的历史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革命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国家的发展要符合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符合题意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