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鱼我所欲也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189415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鱼我所欲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鱼我所欲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鱼我所欲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课鱼我所欲也,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内容、字词的用法及翻译。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3.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4.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第一课时,激情导入,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进也害怕选择。因为你选择的同时也必须有付出,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了,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做好放弃的准备,而放弃又是痛苦的。那么,在关键的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1走近作者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孔子的孙子孔伋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最有权威的儒家大师,世称“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他和学生公孙丑、万章等一起,将他游说各国的答问记录加以整理,著成孟子一书。,二、自主预习,自主学习案,【课题解析】,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的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官职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其弟子们的生活费用,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词拒绝。孟子在本篇中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字词梳理】,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文本初读,整体感知】,(1)请概括文本主要内容。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2)课文第一段可分为几个层次?简要概括大意。交流点拨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由“舍鱼而取熊掌”,这个生活常理为喻,引出“舍生而取义”的结论。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到“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先从正面来讲,再从反面来申述。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合作探究,1.“所欲有甚于生者”中“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交流点拨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2.“所恶有甚于死者”中“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交流点拨应指不正义的或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3.“故患有所不辟也”中“患”指什么?交流点拨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交流点拨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善心。5.课文第二段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先举正面事例,再举反面事例,告诉人们“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课堂小结,做人不应该苟且偷生,假如要背信弃义地过完长久的一生,那还不如舍弃生命的长久,选择道义,光明正大地、充分地去利用短暂的一生。一个人如果没有了道义,为了求生而不择手段,那这种人就算活下来也没有什么意义。,板书设计,1.引出论点2.正面论证反面论证3.贤者能够保有“本心”,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集体努力,疏通了课文,了解了大意和作者的观点。作者怎样论证自己的论点?这样的主张在今天又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将在这节课一起来讨论。,合作探究,【文本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交流点拨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味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味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这样通俗易懂耐人寻味。,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交流点拨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文的论点。然后说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这种“羞恶之心”不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种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交流点拨“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交流点拨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品味语言】,在说理的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交流点拨(1)运用了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2)运用了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3)运用了排比。课文通篇皆是排比,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写作借鉴】,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交流点拨(1)运用了道理论证。“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是用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2)运用了事例论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得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用“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3)运用了比喻论证,鱼与熊掌的比方就是比喻论证;运用了对比论证,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比,论证了舍生取义的可贵、见利忘义的可耻。,迁移拓展,孟子的舍生取义和孔子的杀身成仁观点是一致的,请结合历史事实谈谈孔孟的观点对后世仁人志士的影响。交流点拨在面临生死考验时,在利益面前,要经受住考验,要舍生取义,要有羞恶廉耻之心,不要丧失了人的天性、本心。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慷慨就义;谭嗣同在变法维新失败后,不肯逃亡,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也不肯泄露党的机密,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些英雄正是从孔孟的学说里汲取到巨大的精神力量,才为民族、为祖国、为人民而舍生取义的。,课堂小结,人格、价值、权势没有关系。无论你处于什么阶层,什么地位,都要有羞恶之心,都要坚守做人的尊严。唯有如此,你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板书设计,生、欲甚于生不可苟得死、恶甚于死不避祸患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恶莫甚于死何不为,鱼我所欲也,鱼、熊掌生、义舍生取义,正面,反面,义重于生,正面:行道之人、乞人弗受、不屑反面:不辩礼义受万钟失本心,人应保其本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