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总结与提升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90924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总结与提升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总结与提升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总结与提升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总结与提升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第三单元1易错字音确凿(zo)菜畦(q)竹筛(shi)秕(b)谷书塾(sh) 觅(m)食 倜(t)傥(tn)绽(zhn)开 争执(zh) 企(q)盼 拼凑(cu)汗涔(cn )涔 贪婪(ln) 愠(yn) 肱(n)2易错字形jin(鉴)赏轻ji (捷)云xio(霄)n(恭)敬 奥m(秘) 感ki (慨)搓nin(捻) n (尴尬) z(诅)咒chn(畅)销 难kn(堪) 博学而d(笃)志3多音字攒拗4形近字人声鼎沸人迹罕至截然不同恍然大悟油然而生美不胜收众目睽睽饥肠辘辘温故知新1排比: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2比喻: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3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衬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7自然段用冬天百草园下雪前的“无味”,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1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巴尔扎克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3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之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今义:数词,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我的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3窃读记,作者林海音,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代表作是城南旧事。4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译注。孔子,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二、单元检测卷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答案见108页)(100分,90分钟)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9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凫水(f)茶峒(dng)攒聚(cun) 绮户(q)B朱阁(g) 麻秸(j)阖家(h) 家眷(jun)C吞噬(sh) 捅进(tng)宫阙(qu) 鸡豚(tn)D疙瘩(g) 佞臣(nng)烙饼(lo) 归省(shng)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淬水无辜缘故踊跃B乌篷 簸箕 戍军 婵娟C涅槃 干燥 筋斗 鬼崇D骚扰 腊月 抽签 皎洁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张老师眼睛一瞪,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谁也不敢说话了,都等着听他的批评。B虹山湖的山光水色,在蒙蒙细雨中,隐隐约约,美如仙境,引人入胜。C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D班长林月从小就有自命不凡的理想,这激励着她不断努力,多次获得年级第一名。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B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C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可说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D由于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5默写。(16分)(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_,_,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社戏)(2)今夜月明人尽望,_?(十五夜望月)(3)_,_,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4)青山有幸埋忠骨_(杭州岳墓对联)(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6从语境的恰当和语意的连贯来看,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_,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_,我便_。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_。所要到的地方能应付一切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ABC D7根据要求默写。(11分)(1)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只有博学而深思的人,才能成为有智有德的君子的句子是:_,_,_。(2)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习和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3)峨眉山月歌中写江月美景的诗句是:_,_。(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登城所望之景,令人凄神寒骨,万分惆怅的句子是:_,_。(5)江南逢李龟年中描写诗人昔日与李龟年交往的情形的两句诗是:_,_。8名著阅读。(6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下列问题。(1)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_;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2分)(2)下面是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4分) 捕鸟 活无常选择_和_,篇名分别是_和_。二、阅读(41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论语十二章(节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2)人不堪其忧 堪:_(3)饭疏食,饮水 饭:_(4)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_10翻译下列句子。(2分)(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11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2分)内容主张第则不堪其忧,不改其乐第则乐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如浮云12.与成语“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一则语录是第_则;在学习文言文时只注重朗读背诵而忽视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很容易迷惑无所得,如果让你针对这种情况从上述语录中选取合适的句子来劝勉自己,应选用第_则。(2分)13旧时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这样说有什么目的?(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九岁的病榻苏童那年我九岁,不知道为什么会得那种动不动就要小便的怪病,不知道小腿上为什么会长出无数红色疹块,也不知道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后果到底有多严重。那天父亲推着自行车,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母亲在后面默默扶着我,一家三口离开医院时天色已近黄昏。在一家行将打烊的糖果铺里,父亲为我买了一只做成蜜橘形状的软糖,那是我生病后得到的第一件礼物。 生病是好玩儿的,生了病可以吃到以前吃不到的食物,可以受到家人更多的呵护,可以不用上学。但这只是最初的感觉,很快,生病造成的痛苦便挤走了所有稚气的幸福感。 生病后端到床前的并非美食。医生对我说,你这病忌盐,千万别偷吃,有人偷吃盐结果就死了。母亲买回一种似盐非盐的东西放在我的菜里,有点咸味,但咸得古怪,还有一种酱油,也是红的,但也红得古怪。我开始与这些特殊的食物打交道,没几天我就对它们产生了恐惧之心。有几次我拿了根筷子在盐罐周围徘徊,最终仍然未敢越轨。 休学半年的建议是医生提出来的,我记得当时心花怒放。我父母都是信赖中医的人,他们同意让我休学,只是希望医生用中药来治愈我的病。对于一个孩子的味蕾和胃口,那些草药无疑就像毒药。我捏着鼻子喝了几天,终于有一次,我在母亲倒药之前匆匆地提着书包蹿到门外,我想与其喝药不如去上学,但我跑了没几步就被母亲喊住了,母亲用一种严厉的目光望着我,我从中读到的是令人警醒的内容:你想死?你不想死就回来给我喝药。于是我又回去了。一个九岁的孩子同样恐惧死亡。九岁的病榻前,时光变得异常冗长,南方的梅雨滴滴答答下个不停,我的小便也像梅雨一样解个不停,我恨室外的雨,恨煤炉上那只飘着苦腥味的药锅,也恨身子底下咯吱咯吱乱响的藤条躺椅,生病的感觉一天坏于一天。 有一天,班上的几个同学一起来我家探望,我看见他们活蹦乱跳的模样,心里竟然是一种近似嫉妒的酸楚。我把他们晾在一边,跑进内室把门反锁上。也就是在门后偷听外面同学说话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我是多么想念学校,我真正明白了生病是件很不好玩儿的事情。半年以后我病愈回到学校,我记得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在操场上跳绳,不知疲倦地跳,变换着各种花样跳,直到周围站了许多同学,我才收起绳子。我的目的已经达到,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的病已经好了,现在我又跟你们一模一样了。 我离开了九岁的病榻,从此自以为比别人更懂得健康的意义。(选自读者,有改动)14本文可划分为四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2分 )第一部分():引出下文,总写九岁的“我”因病榻上的经历而有了生病的经验。第二部分():写“我”刚生病时,以为生病是一种幸福。第三部分():_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写这场病给“我”的人生启迪。15“我”生病后有哪些“小幸福”?有哪些“大痛苦”?(4分)“小幸福”:_“大痛苦”:_16如何理解 “我把他们晾在一边”这句话中的“晾”字?(3分)17请谈谈对文章标题“九岁的病榻”的理解。(2分)18文章结尾,作者写道:“从此自以为比别人更懂得健康的意义”,你认为作者所说的“健康的意义”是什么?(4分)(三)(2015郴州改编)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4分)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朱成玉A.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儿来?”说完他就往那堆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我只好乖乖地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B.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选自当代青年)19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所写的事情。(3分)20文中这位老人的可敬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21请从写法和内容两个方面赏析文中A、B两处画横线的句子。(4分)22说说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给你什么样的启示。(4分)三、作文(30分)23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多少平凡人在平淡的生活中奉献着光和热,他们有爱心、有真情,有奉献精神请你选定身边的一个人作为自己的“模特”,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答案: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一、1.C点拨:“秕”读“b”,“婪”读“ln”。2C点拨:C项中“人生鼎沸”中的“生”应写为“声”。3C点拨:“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用在句中不合语境。4D点拨:“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5(1)制造创造(2)谚语形象、生动,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 点拨:本题属于语段修改类题目。【A】处画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民间文学艺术”具有独创性,应该把“制造”改为“创造”。【B】处画线句与下句语序不一致,根据下句对画线句的语序进行调整,“幽默、风趣”对应“形象、生动”,应该把“形象、生动”与“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调换位置。要做到准确修改病句,其步骤是:认真读语段,凭借语法知识和语感判断病因,然后用增、删、调、换等方法修改。修改时,尽量保持原句的结构特点,且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6C7(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4)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5)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8(1)长妈妈(阿长)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2)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示例二:五猖会无常示例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常二、(一)9.(1)诚信。(2)能忍受。(3)吃。(4)好的方面,优点。(各1分)10(1)通过干违背道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1分)(2)广泛地学习而志向坚定,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1分)点拨:本题运用【文言文翻译两法】。注意“贵”“浮云”“笃”“切”等词的意思。11乐在其中,安贫乐道(2分)点拨: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探究和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读懂两个语段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中找出共同特点,并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语言要精练、准确。12(各1分)13意思: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1分)目的: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1分)(二)14.“我”体会到了生病的痛苦,想要放弃,但最终用毅力战胜了病魔。(大意对即可)(2分)点拨:细读段内容,扣住“体会痛苦”“战胜病魔”等关键词来作答。15“小幸福”:可以吃到以前吃不到的食物;可以受到家人更多的呵护;可以不用上学。(2分)“大痛苦”:不能吃盐、只能吃特殊食物、天天喝中药、不能活蹦乱跳。(2分)(各举出两例即可)点拨:“小幸福”是“我”在生病之初的感受,可联系段的内容进行分析;“生病后端到床前的并非美食”是一处转折,由“小幸福”转入对“大痛苦”的描述,可联系段的内容进行分析。16“晾”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是放在一边不理不睬,(1分)这里写出了“我”因为嫉妒同学活蹦乱跳没有病而独自痛苦的心理。(大意对即可)(2分)点拨:先联系文章,理解“晾”的语境意义,然后分析“晾”字在文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或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17“病榻”贯穿全文,在文中起线索作用。在“九岁的病榻”上,命运之神让“我”残酷地领悟人生。“九岁的病榻”是“我”人生中最难忘记的痛苦经历。九岁时经历的这场病痛,使“我”明白健康就是一生最大的幸福。(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答出一点得1分)点拨:文章标题的作用一般有:确定文章的写作对象及文章的感情基调;概括文章的中心事件、主要内容;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结合以上分析及文章内容,体会本文标题的作用。18作者所说的“健康的意义”是:健康来之不易,面对疾病的困扰,要坚持不懈地与病魔作斗争。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经过顽强拼搏争取到的幸福,更让人感到珍惜。(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答对一点得2分)点拨:结合“我”病中的表现与感受,从“与病魔作斗争”“珍惜健康”等角度来写。(三)19.颓废的“我”遇到一位靠拾垃圾艰难度日的老人。在他的启发下,“我”决心重树自信,振作起来,走出人生的低谷。(或:一位老人靠拾垃圾艰难度日,却乐观自信。这使颓废的“我”决心重树自信,振作起来,走出人生的低谷。)(3分)点拨:紧扣“我”的前后变化和老人给“我”的启发,按照“人事结果”的格式作答即可。 20虽生活艰难,却乐观自信;对“我”偷本子的行为,能宽容以待,体现出他的善良宽厚;对“我”既有“擦玻璃”的惩罚式教育,更有“奖本子”的激励与帮助,是个富有智慧、善于启发他人的老人;幽默风趣,和蔼可亲。(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点拨:回答本题要从老人的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21A句:采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我”消极、颓废的人生窘境。(或:设置悬念,总写“我”的消极、颓废,为下文偷本子、遇老人等情节作铺垫。)(2分)B句:动作描写,体现出老人对“我”真诚、尽心的关心帮助,突出他的宽厚、热心。(2分)点拨:题干已明确从写法和内容两方面赏析。写法上,首先考虑修辞,还要考虑用词特点等。内容上,结合所在段落的内容概括。22人生境遇或顺利或窘迫,只有自我珍惜,自我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价值的人。(4分)点拨:要抓住句中“糟糕”“狼狈”“垃圾”“用心”“回收利用”等词语,以及作者的感慨来理解发挥。同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 三、23.思路点拨:这是一篇自拟题目的作文,但写作方向十分明确写人物。首先了解自己身边的人物,从中选取一位比较有特点的作为写作对象。然后观察或回忆一下发生在这个人物身上的事情,选取那些能突出其特点的事例作为写作素材。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可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展开,突出人物特点。例文:分数评老爸老爸曾经问我,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个怎样的爸爸?我一时回答不出来,因为我觉得苍白的语言怎能描绘出老爸呢?爸爸曾经问我,在我的心中他能得多少分?我只能一笑置之,因为我认为一个简单的分数怎么能代表得了老爸呢?30分的老爸爸,还记得吗?我上一年级时,因为眼馋小朋友手中的自动笔,拿了你口袋里的5元钱。钱不多,还是买文具呢,你却让我跪了一早晨搓板,还说:“疼在身上,记在心上,小小年纪就犯错误!”我的腿麻了,肿了,不会动了,你就是不让我起来,还不让哭。当时,你知道我有多恨你吗?这样狠心、抠门,为了5元钱,犯得着吗?爸,你只能得30分!60分的老爸爸,人家都说严父慈母,咱们家就是这样。你啊,总是严肃得很,不苟言笑,脸就像一块铁板。看着你的“铁板”,我就怀疑:你爱我吗?我的朋友从来不敢到咱家来,他们都说怕你。你自己不笑,也不允许我大笑、大哭,说什么没一点女孩子的样子。每次我大笑,你的“铁板”就更硬了,鼻子里“哼”一声;每次我大哭,你的“铁板”就发抖,嗓门大起来“哭什么”我还是比较听话的,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但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啊!爸,你只能得60分!80分的老爸爸,有一句话你经常挂在嘴上,“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因此,吃的、玩的、用的,我的要求只要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你总是满足我。记得四年级时,有一次吃饭我无意中对妈妈说起想要彩版的中华上下五千年。顶着骄阳你跑遍了县城书店,买来放在我的床头;六年级时,迷上了水粉画的我,没有老师指点,你苦苦求你学校的同事课余教我这个小萝卜头我从心底感激你,爸,你可以得80分!100分的老爸爸,知道吗?你有一个抽屉在我的眼里很神秘,每次你开心、你得奖,它就会被打开。那里面有些什么?那次妈妈整理房间,我终于揭开了谜底。那么多的荣誉证书啊!还有好几个金灿灿的奖杯呢!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学科带头人老爸,你好了不起啊!还有那次,我把你吓坏了吧?连续高烧几天,在镇上输液打针都不管用。你心急火燎地带我到了县医院,结果是因为出麻疹。医生狠狠训斥你,说孩子出麻疹为什么不降温,差点要了孩子的命啊!你哭了,求医生救我迷糊中听到你在耳边喃喃:“对不起啊,孩子怪爸爸”我的泪不由得流了下来。爸,你应该得100分!老爸,现在如果你再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仍不知道怎样用一句话、一个分数来回答,但我觉得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你爱我!我爱你,老爸!点评:开头精彩。作者接连用两个不能回答的问题,为下文写“我”心目中的老爸作铺垫。语言生动。作者在文中用“铁板”来比喻老爸的脸,刻画出老爸严肃的性格特点。引用恰当。“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用老爸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写活了一个对孩子充满无私关爱的爸爸形象。结尾巧妙。“我仍不知道”与开头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总评:文章构思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作者在文中以给老爸打分的方式,写出了“30分老爸”“60分老爸”一直到“100分老爸”的不同特点,这种父女间爱的表达方式给读者印象深刻。文章情感真挚,无论是“100分老爸”,还是“30分老爸”,都让我们体会到父爱的深沉、“我”和父亲之间的深情。三、单元考点方法专项练第三单元 记叙文专项(一)分析人物形象)一、考点解说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主要设题方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是一个怎样的人?(2)文中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3)本文中是如何表现的性格特征的?二、解题方法人物形象分析法:一般从五个方面分析:1.重视文章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因为这些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2.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3.从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4.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5.要结合写作背景或文章的主题去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可采用这种模式:是一个的人,他(她)具有的性格特点。三、考点训练(2015潍坊)冰湖陈彦斌“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支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桨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支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改)1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3分)_(2015河南)滴水之恩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你是马山人?”他问。“不是,我在那儿见习。”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你去过马山?”“去过。”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马山到了!”他刹住车。“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作者:唐敏。有删改)2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_总结概括段意、事件)一、考点解说对段意、事件的概括一直是现代文阅读中的主要内容。其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请简要概括这段话(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列出这篇记叙文的主要要素;(2)请按照所给的内容,将文章的情节补充完整;(3)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二、解题方法此题型可用“总结概括段意、事件”法。(1)概括文段或层意的方法:直接引用文中的中心句;用自己的话将段或层的大意概括出来。(2)概括事件的方法:抓住文中六要素,从主人公的角度表述,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其答题模式为:(1)概括文段的模式:“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2)概括事件的模式: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如何。三、考点训练(2015上海)评语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皱巴巴了。“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害群之马?”我说。“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开学后,即使成绩单交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的旋律变得荒腔走板。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有改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6分)(1)小学三年级时,_(2)十多年后,_答案:考点方法专项练第三单元记叙文专项(一)考点1三、1.技艺娴熟,经验丰富;机智勇敢,顽强不屈;关心孩子成长。(每点1分)点拨:如“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表现出他技艺娴熟。发现天气变化后“他忙招呼儿子起网”等情节说明他经验丰富;如“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表现他的机智勇敢;船桨折断后他跳进水里“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表现他的顽强不屈;如“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可以看出父亲十分关心孩子的成长,希望儿子完成学业。2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为潦倒的他买水买糕,并劝告他;细心体贴,尊重他人:没有言明“我”曾帮助过他,维护他的尊严,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每点2分,其中形象1分,分析1分)考点2三、(1)“我”因误读老师的评语,有了努力的动力,提高了成绩。一学期后,“我”才得知真相。(3分)(2)“我”当了老师,用评语鼓励学生,也珍视学生给“我”的评语。(3分)点拨:第(1)题,题目已给出时间要素,人物要素是“我”和老师,事件的起因是“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结果是“我”提高了成绩,并且一学期后“我”得知原来误读了评语。串联在一起就是“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在评语的鼓励下,提高了成绩。一学期后“我”得知原来是个美丽的误会。解答第(2)题,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