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1 散步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8868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1 散步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 散步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 散步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散步教材分析散步是一篇展示人间真情的散文。文章记叙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平凡小事,围绕着“母子情”“夫妻情”“祖孙情”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宽容忍让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作者抓住日常生活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焕发出亮丽多彩的人性美,是一篇以小见大的典范作品。学情分析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七年级的学生对文笔优美华丽的文章容易认同、喜欢,对文辞冲淡而意蕴深沉的文章却缺乏深入理解、反复品味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本文的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品味文章朴实文字下丰富的意蕴,能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大多数七年级学生在家里沐浴着长辈的关爱,他们知道这份爱却体会不深刻,更少有学生能自觉地回报这份爱,所以,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的亲情,感悟其中的“孝”字就更为重要。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2能深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赏析重点字词句的意蕴,深入领悟作品主题。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真情。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文章之美。2能深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赏析重点字词句的意蕴,深入领悟作品主题。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刚才大家听到的是让爱住我家这首动人的歌曲。是啊,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暖,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美好,所以人们才会产生让爱永住我家的美好愿望。本节课,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设计意图:通过一首优美的歌曲导入新课,目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投入,为走进文本作烘托渲染。)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请听老师配乐朗诵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感受这份亲情,思考课文叙写的内容是什么,并体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投影展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提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2这是一个_的家庭。【学生回答】 初春时节,一家三代四口人在田野上散步。【教师点拨】 文章故事并不复杂,你从中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学生回答】 我感受到这是一个其乐融融、尊老爱幼、十分和谐的家庭。【学生回答】 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教师小结】 这是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设计意图: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对文本有初步的整体把握,同时培养学生概括文本的能力。)三、品读课文,体味探究【提出问题】 刚才同学们描述这个家庭时,都在搜索枯肠(搜肠刮肚),好像要把这个世界上所有最美好的词语都给予这个家庭。那么,你觉得这篇文章美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 文中写南方初春的景很美。【学生回答】 文章美在儿子对母亲的关心。【提出问题】 除了景物美、人情美,这篇文章还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 语言美。【教师小结】 是的,这篇文章不仅景物美、人情美,而且语言美。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这篇文章的景物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一)景物美【教师点拨】 我们先欣赏文章的景物美。你在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景物美?【投影展示】 请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感受春天的景物美,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学生回答】 第4段和第7段。【教师点拨】 大家很快就发现了第4段和第7段的景物描写很美。请大家找出相关语句,自由地读一读这两处景物描写,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美?【学生回答】 我从第4自然段中读出了生机勃勃的感觉。【教师点拨】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生机勃勃?【学生回答】 从“新绿”“嫩芽”“冬水”这些词语中感受到的。【教师小结】 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生机盎然的生命美。从这里我们能想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这里的意境让我们想起来那篇散文中的那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那么第4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你又感受到什么?【学生回答】 感受到了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美。【教师点拨】 大家随着这个同学的感受想象一下,“诗意的田园风光”,大家向往不向往这样的地方?【学生回答】 向往。【教师点拨】 既然有这样的地方,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人们,这时应该出来“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有这样一家人,就在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里出来散步。这本来是一件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老师觉得,散步中的每一个人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就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首感人肺腑的歌,在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灵。下面我们来感受文中的人情美。(二)人情美【提出问题】 文章为我们描绘了四个人,在这四个人当中,你最欣赏哪个人?找到描写的文字,深情地朗读,简要地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注意做点圈点批注。【学生回答】 我最欣赏文中的“我”。第6段“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这些语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教师点拨】 也就是说,你从他“走大路”的决定中,感受到了尊老爱幼。那你觉得他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比如说,“我”说“走大路”这句话时应该是一种什么语气?【学生回答】 比较坚定的语气。【教师点拨】 那你能不能把这种坚定的语气表现一下?(学生感情朗读)通过这位同学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他语气的坚定,在这坚定的背后,我们能感受到他对母亲的尊敬委屈儿子、顺从母亲。【学生回答】 我喜欢文中的母亲。第7自然段“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家中的长者而要求所有人都听她的,反映了她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教师评点】 老师觉得这个同学的发现很深入。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时,可能感受到的更多的地方是母亲对孙子的喜爱,但这个同学却读出了对儿子的体谅。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母子情深。【学生回答】 我很喜欢文中“我”的儿子。第5自然段“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儿子风趣幽默的语言,一下子制造了和乐融融的家庭气氛;同时,使散步的心情十分愉悦。【教师评点】 这个同学不但能结合语境,而且能结合当时生活的情境赏析,真了不起。孩子用自己的口吻给家庭带来了和乐的气氛,而且使一家人散步的心情十分愉悦。【学生回答】 第6自然段“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本来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的,但是“我”尊重自己的母亲和儿子,必须要抉择一下,表现了“我”对家人的尊重。【教师评点】 这个同学不但发现了“我”对母亲的尊重,而且发现了“我”对儿子的爱。所以说,“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实在难以取舍。在这里,母子情、父子情在发生碰撞矛盾的时候,真的是难以取舍。那么,你从他最终的取舍中,能不能理解“我”的决定?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回答】 “我”的这个决定主要是考虑母亲,因为“我”陪伴母亲的时间不长了,而儿子还小,陪伴他的时日还长,所以“我”决定走大路,委屈儿子,“我”相信儿子能理解“我”的决定。【教师评点】 这个同学是从文章中找的依据。其他同学还能不能从文中找出其他依据?【学生回答】 我认为另外一个原因是如果“我”听从了儿子的话,儿子以后会以自我为中心,养成娇惯的习惯。【教师评点】 看来父亲还是一个很懂得教育的人,比现在的“虎妈”和“狼爸”还厉害。在尊老和爱幼不能兼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依据,来佐证这个决定是绝对正确的。伟大的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也就是尊老和爱幼无法兼顾的时候,作者选择了尊老。同学们的理解说明了大家都是很懂事的孩子。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其他人物。【学生回答】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这里不仅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体谅,而且体现了母亲对孙儿的理解,母亲知道小孩子对小路感兴趣,体现了母亲的慈祥。【教师评点】 这是一个慈祥的老母亲。她也很懂得孙子的心理,小路“有意思”,“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家庭中的“祖孙情”。【提出问题】 对文中的妻子,你有什么感受呢?文中有一句典型的话写妻子:“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 很贤惠。【教师总结】 妻子的贤淑良德样样具备。文中的这些人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而且在这些人性的光辉中,散发着许多美好的情感。(三)语言美【提出问题】 文中的景美、情美,接下来我们进入欣赏的第三环节“语言美”。老师觉得读这篇文章就像背着花篮和作者边散步边交谈,于不经意间向花篮里采几朵不起眼、不名贵却很清新淡雅的小花。文章的语言很美,你从中能感受到它的哪些美呢?比如说文章语言结构形式、内容意蕴上,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 我觉得文章第一句话很美。“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评点】 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感受?比如内容意蕴丰富的句子。【学生回答】 第4自然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这里“新绿”和“铺着”两个词,生动地写出了初春,草刚刚长出来时旺盛的样子,写得很准确。【教师评点】 大家注意这句写景的句子,这位同学特别注意了几个词:“铺”“新绿”“密”“起着”,用这些词写初春的景色很准确。所以,只要我们品味这些平淡的语言,就会发现“意在言外”。【学生回答】 文章最后一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认为这句话含义很深刻,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我”对母亲的爱和妻子对儿子的爱。【教师评点】 从文章最后一句话中,这位同学感受到了尊老和爱幼的情感。既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爱,也感受到妻子对儿子的爱。最后这句话很有意蕴,我们先来读一读,体会一下“但”字后面应该怎么来读?【学生朗读】 (学生自发鼓掌)【教师评点】 大家发现这位同学朗读时注意了哪些字词?为什么重点读“慢慢地”“稳稳地”?【学生朗读】 因为“慢慢地”“稳稳地”两个词体现了“我”和妻子的仔细与小心。母亲年老了,儿子还很幼小,他们都需要关心和爱护。【教师评点】 分析得很好。只要我们去读,就会有发现。这篇文章除了内容上的意蕴美,在结构上也很有特点。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 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对比的句子。比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教师评点】 大家感觉到一种什么美感?是的,一种对称美,从对称中读出一种美感。我们能不能仿照这样的句子,也来写两句呢?比如说,老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提示,学以致用。以家为话题,“家可以很小,螺壳是蜗牛的家;家也可以很大,_。”请你接下一句。【学生回答】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教师评点】 很好。接着接下句。【学生回答】 家也可以很大,宇宙是地球的家。【教师评点】 这两个同学的句子联系起来,就可以构成一首小诗了。还有没有?请大家发散一下思维,联想一下。【学生回答】 家也可以很大,大海是鱼儿的家。【教师评点】 好,这位同学帮我们打开思路了。还有没有?【学生回答】 家也可以很大,天空是鸟儿的家。【学生回答】 家也可以很大,天空是云朵的家。【学生回答】 家也可以很大,祖国是我们永远的家。【教师评点】 老师觉得,无论大小,有爱就有家。(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三个层次感受文章的美,从内容到语言,由浅入深地体会到文章所包含的深层意蕴,并注意培养学生仿写的能力。)四、课外延伸,激发情感【提出问题】 通过上面的欣赏,我们一同在散步中进行了一次感情的熏陶。老师想问一下,这散步中美丽的一幕,会不会发生在儿子身上?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公益视频给妈妈洗脚【学生发言】 会。因为儿子从小生活在父母的熏陶下,具有了尊老爱幼的心思,所以他长大后也会尊老爱幼的。【教师评点】 在父母的熏陶下,有了尊老爱幼的心思,长大后也会像他父母一样尊老爱幼的。这就是爱的责任在这个家庭中会得到传承、延续。【教师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这么多感悟,老师也感慨颇深。最后我们在一首小诗中结束这节课。【教师配乐朗诵】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父母也老成了我们的孩子。我请你,请你们,也记着做他们的父母,像他们曾经对待我们一样,藏起生活的艰辛与坎坷,微笑着为他们撑起一片温馨的天空;请记得摊开他们的手掌,数一数上面的千沟万壑这样,我们的生命原野就会永富春意,我们的生命就会永远朝着那无限的绵长的路走去。【教师小结】 请大家回家后在父母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感受小时候父母背自己的情形,然后轻轻地为他们捶捶背,再仔细感受父母的背和你的背有什么不同?如果你虔诚地做完这些事,请写下你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公益视频和教师配乐朗诵诗歌,从文本走入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表达真情。)五、作业设计1反复朗读课文,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2虔诚地为父母捶捶背,写下你的感受。(设计意图:积累好词佳句,并且学以致用,学会用行动和语言表达自己对于父母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