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海陆变迁 板块运动教学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82875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海陆变迁 板块运动教学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海陆变迁 板块运动教学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海陆变迁 板块运动教学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 海陆变迁【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课标解读】通过海陆变迁的实例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认识地球上的海陆仍然在不断变化之中。【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这节课的知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尤其是“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重点】海陆变迁及原因,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及依据。【学情分析】本节课所讲的地理现象和规律都是较大尺度和跨越时空的,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底蕴。所以教学中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教学目标】1.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并了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2.知道大陆漂移说,形成科学的地理态度。【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法、合作探究法、演示观察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题探究-当堂达标【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地图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激情导入过渡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出示自学指导 自主学习小结读图研讨西游记中“东海龙王”中的“东海”是哪个大洋的边缘?设置悬念:大家有没有想过辽阔的东海有一天会变成陆地呢?大家请看屏幕。出示东海的古河道和古村庄遗迹、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接着提问:大海变成桑田有没有可能?这几个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上面的例子说明,沧海桑田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海陆的变化。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并了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1. 知道大陆漂移说,形成科学的地理态度。 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P49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要求,3分钟后提问,比一比谁的自学能力强。1. 你能解释下列现象吗?你会得到什么启示? 喜马拉雅山发现生物化石。东海海底发现古河道和古村庄。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2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巡视学生的自学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及时了解学情。检查自学结果: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海陆变迁的例子?教师点拨:喜马拉雅山由海洋变成陆地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东海几经沧海桑田海平面的升降。 得出结论: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提问:除了这两个原因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出示投影:荷兰围海大坝。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家,全国有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而且过去的一百年里荷兰,荷兰的陆地国土一直在扩大,这是为什么?也就是说人类活动也可以引起小范围的海陆变迁。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太平洋。学生认真看图,积极思考。学生回答:可能或不可能。大声齐读教学目标,边读边理解,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及应该达到的目标。认真阅读,明确要求,积极思考。认真研读课本的图文资料,结合这两幅图,独立完成。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得出答案: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东海海底曾经是陆地。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讨论举例。学生加深理解。积极思考读图思考 积极回答:围海造田人类活动。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沧海桑田”的具体例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能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自学习惯。通过具体事例增强对海陆变迁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运用美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点拨过渡合作探究合作交流课堂小结温馨提示:人类活动造成的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小范围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自然规律,否则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谁能还能再举出人类活动引起海陆变化的例子来?谁还能再举出一些海陆变迁的实例来?教师讲解,地质工作者研究发现: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年前为海洋,在距今约4000万年左右第一次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区的地壳时升时降。这两种力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如果细心观察,我们周围就可能发现很多这两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20世纪的时候有个叫魏格纳的德国人,他非常善于观察。出示:魏格纳的头像教师:大家有谁知道魏格纳的故事,来给大家讲一下。对学生讲的故事给与评价。教师:当魏格纳有了偶然的发现以后,就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大家请看大屏幕:教师启发诱导:观察两幅图你有什么发现?这两幅图中的海牛和鸵鸟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这两幅图反应了海牛和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鸵鸟不会飞,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按理它们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魏格纳有了这个发现的两年后就提出了震惊世界的大陆漂移说。板书:大陆漂移说。出示图片:教师:读图观察,谁能根据这几幅图说一下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叙述给予评价。教师诱导:大家在观察这几幅图的过程中,在两亿年前有没有大西洋?它又会怎样变化?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海陆变迁的具体事例,明确了海陆变迁的原因就是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给予了有力的说明。学生辩证思考。积极思考回答。学生试着讲述魏格纳的故事。学生交谈听故事的感想。合作探究:讨论、思考、回答。学生合作交流学生踊跃讲述。同位互相说一说大陆漂移说。在很久以前,这两个地方可能是连在一起的。培养学生的科学地理观和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习惯。【知识建构】 海陆变迁的实例 海陆变迁 主要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 海陆变迁的原因 人类活动:荷兰围海造田等 海陆变迁 观点:大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慢慢漂移的 大陆漂移说 证据:大西洋两岸古生物,古老地层相似【当堂达标】1. (目标1)喜马拉雅山中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 )A. 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岛屿上的山脉 B.喜马拉雅山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汪洋C.海洋生物原来生活在山上 D.有人将海洋生物带到了山上2. (目标1)“沧海桑田”说明的地理知识是 ( )A. 地区上只有茫茫大海和农田 B.大海可以被人类改造成良田C.大海也是农田 D.茫茫大海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也可能成为陆地3. (目标1)下列沧海桑田的变化,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A.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B.海底的古河流三角洲 C.荷兰的围海造田 D.红海的不断扩大4. (目标2)以下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 )A. B. C. D.5. (目标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A.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6. (目标2)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 )A. 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板块的运动C.火山和地震 D.全球气候的变化【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最大优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读图,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教师给予适时点拨,讲解。在教学过程中以课标为依据,紧扣目标,突出重点。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学生交流的不够热烈。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