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8283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第一课时气温的变化知识目标:(1)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2)使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能力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并让学生动手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气温的习惯。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炎热的夏天过了,我们都感到了秋天的寒意,同学们的衣着也由单薄的夏装换上了较厚的秋衣,这说明气温发生了变化。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经常提到气温这个词。气温就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一、气温与生活1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2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教师可在下面边巡视,边引导学生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思考。)3提问总结,及时评价、鼓励。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其他方面的关系。4天气预报中要提到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1)教师活动:配以图片简单介绍气温观测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读取温度计的正确角度。学生活动:生活小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动手观测并读取室内的气温。小组展示。在学生展示气温观测时,强调气温观测的正确方法。(设计意图)生活小实验的设计,为了提高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引起学生兴趣。 (过渡)掌握了观测气温的正确方法后,我们来运用一下。人工观测气温一般是从四个时间点观测8、14、20、2时,同学们来读取一下。(2)教师活动通过观察温度计,来读取一天四个时间段的气温,并导入日平均气温的概念。学生活动通过学习日平均气温,思考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教学的思路是先学习,后运用。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过渡)通过观测,我们发现气温在不同的时间里,有的时候低有的时候高,那么我们怎样记录数据才能一目了然的看出气温的时间变化呢? 气温曲线图5指导学生看书上的图3.10,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6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很容易得出答案。7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大屏幕投影:午_热_晨_凉_,冬_冷_夏_热_。)8提出问题: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9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二、气温的变化(教师)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有规律吗?举例:早晨冷,中午热。夏天热,冬天冷。引出习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板书 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教师)我们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大屏幕出示图3.10(教师)指图提问:日常说今天的气温多少度,这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最低值还是日均值?学生答:日均温。日均温怎样计算呢?学生答:4次气温数相加除以4。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依次类推。月平均气温是一月内每天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年平均气温是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教师)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板书:1、气温日变化大屏幕出示图3.12“气温日变化”图,看图提问:图上横坐标代表什么?纵坐标代表什么?学生答:分别是一天的时刻气温度数。读出一天中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刻及温度数。学生答:14时即午后2时(约31)4时即 日出前后(约24.5)。指导学生用直尺三角板在书上的图上量。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什么?学生答:气温日较差。(3124.5=6.5)引导学生观察得出:通常,从日出前后到午后2时左右,气温不断升高;从午后2时左右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不断下降。读出不同时间的气温值,求出它们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板书:2、气温年变化大屏幕出示图3.13“气温年变化图”,看图提问:图上横坐标代表什么?纵坐标代表什么?学生答:分别是月份气温度数。读出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及度数。学生答:月平均最高温约24(7月),最低气温约-6(1月)(学生动手)指导学生用三角板直尺量出。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什么?学生答:气温年较差。24(-6)=30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从1月到7月,月平均气温逐渐升高;从7月到来年1月,月平均气温逐渐下降。冬冷夏热,四季变化明显。读出一年中各月的月平均气温,求出它们的平均数就是年平均气温。(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北半球气温曲线为波峰状。南半球因季节相反,气温曲线呈波谷状(草图示例)。大屏幕出示图3.14“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指导学生完成活动1。学生观察用三角板直尺算得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约22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约1.51月。气温年较差22-1.5=20.5该地气温年变化:夏热冬凉,年较差大,四季分明。过渡:这堂课学习了气温的一些知识,如何绘制气温曲线图,让我们一同来完成活动2。板书:3、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教师)在黑板上简要画图作示例说明。强调“平均”、“相等的温度差”、“用点标注”、“平滑的线”、“写图名”。在绘图过程中,适当指导学生绘图中的一些问题:图幅大小要适当。纵坐标选取的刻度大小应便于标出气温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就相应的月份和气温画一条十字交叉线,然后在交叉线点处标上点。曲线应光滑,不能是折线。(学生动手)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板演画图,其余学生动手绘图练习。总结梳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要记住分布规律,并且会阅读气温分布图。当堂检测:1、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七月的陆地 B七月的海洋 C一月的陆地 D七月的海洋2、一天中,陆地最高温一般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午后2时 C.午后1时 D.中午12时3、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 )A.气温日较差 B.气温月较差 C.气温年较差 D.气温季较差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二课时)知识目标: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能力目标:学会读图分析图。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气温的良好习惯。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理解气温分布规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刻?(午后2时左右、日出前后)北半球大陆,一年之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分别是几月份?(7月、1月)这是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那么,气温在空间上有什么分布规律呢?讲授新课:一、 等温线学生活动:自学课本65页,回答问题1、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 相等的点连接成的 曲线。2、等温线密集的区域,气温差 ;等温线稀疏的区域,气温差 。3、等温线呈闭合状,且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 中心;反之则是高温中心。二、气温的分布1.电脑展示课本P56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读图分析:(1)分别指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的主要纬度范围。(2)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2.应用启发式,教师一边提出问题,让1名学生上讲台一边指图说明,大家一边观察回答,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教师 请大家找出20等温线,看看和哪两条纬线接近?学生 南回归线、北回归线。教师 这说明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 南、北回归线之间。教师 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五带”中的哪一带?学生 热带。教师 请大家再找出-10等温线,看看和哪两条纬线接近?学生 南极圈、北极圈。教师 这说明年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 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教师 南极圈以南是什么带?北极圈以北是什么带?学生 南极圈以南是南寒带,北极圈以北是北寒带。教师 请大家再找出20、10、0等温线,观察这3条等温线的数值分别在南、北半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学生 北半球自南向北(从赤道向北极)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南半球自北向南(从赤道向南极)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教师 那么,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教师 在黑板上画简图(如下图),请大家判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哪半球?判断根据是什么?学生 甲地位于北半球,因为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乙地位于南半球,因为气温自北向南逐渐降低。3.投影展示“七月重庆与峨眉山气温示意图”(两地同在30N以南)。观察思考: 七月重庆与峨眉山气温示意图(1)两地海拔相差多少米?(2839米)(2)两地的气温约相差多少度?(16)(3)根据两地的高度差和温度差,计算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多少度?(160.6)教师进而说明气温的空间分布,不仅有水平分布,还有垂直变化,并要求学生记住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因此,各地的气温差异还要受到地形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高气温低板书 3.同一地点 海拔低气温高组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1)投影展示课本P56图3.18“气温的垂直变化”,请大家帮助这位同学(指图)来计算一下,山顶的气温应该是多少呢?看谁算的快而准,并让先举手的同学讲一讲计算的结果和思路。(2)让学生用本节所学知识,解释导入新课时提出的两个问题。总结梳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要记住分布规律,并且会阅读气温分布图。板书设计:五、当堂检测1、在等温线图上,等温线稀疏的地方,说明气温( ) A.高 B. 低 C. 差别大 D.差别小2、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B.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C.中纬度气温最高 D.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3、江西庐山成为我国的避暑胜地是因为( ) A 纬度高气温低 B 位于海洋 C 海拔高气温低 D 风景美丽 4、读图可知,B点的气温范围是 。A点的气温在 以下,A点为 中心(低温高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