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冲刺训练(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82624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冲刺训练(5)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冲刺训练(5)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冲刺训练(5)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细胞代谢实验装置分析满分48分,实战模拟,15分钟拿下高考客观题满分!姓名:_班级:_1如图为探究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A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不移动B装置一中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液滴右移C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D装置一中液滴右移,装置二中液滴左移解析:装置一中用NaOH溶液吸收CO2,整个装置中气压的变化由O2变化引起;装置二中加清水,装置内的气压变化情况由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差值决定。由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而有氧呼吸吸收O2并产生等量的CO2,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装置一液滴应左移(因有氧呼吸消耗O2导致气压下降),装置二液滴右移(因无氧呼吸也产生了CO2)。答案:C2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乙组作为对照组B若向B瓶和E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E瓶内的溶液会变黄C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速率D根据酵母菌的不同呼吸方式,可以预测C瓶中溶液会变浑浊,而F瓶中溶液不会变浑浊解析: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为对比实验,甲、乙两组互为对照,A错误;E瓶内有酒精产生,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B错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时,溶液的颜色会由蓝变绿再变黄,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反映CO2的产生速率,C正确;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都会产生CO2,故C瓶和F瓶中溶液均会变浑浊,D错误。答案:C3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中收集的气体量代表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B在光下,如果有气泡产生,可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C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用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进行实验D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用一套装置慢慢向光源靠近,观察气泡产生的速率的变化答案:C4右图是在一定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不考虑装置中微生物的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烧杯中盛放NaHCO3溶液,可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B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可用于测定植物无氧呼吸的强度C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真光合速率D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植物有氧呼吸的强度解析:NaHCO3溶液可以维持装置内CO2浓度的恒定,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是装置中O2量的变化造成的,可以代表净光合速率。NaOH可以吸收CO2,无氧呼吸不消耗O2,不能用来测定无氧呼吸的强度。烧杯中盛放清水,一定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CO2量与释放O2量相等,有氧呼吸消耗O2量与产生CO2量相等,不能测定真光合速率。在单位时间内,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等于产生的CO2量,无论有氧呼吸强度多大,U形管中液面都不会发生变化。答案:A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活性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中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1)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至少写2个)(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3)利用提供的U形管(如图,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将_的滤液l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一段时间后观察_的变化。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如果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如果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_。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的葡萄糖较少,所以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2)酵母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所以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本实验最后通过渗透装置来判断滤液1、2中葡萄糖量的多少,原理是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而其余物质能通过。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需将等量的滤液l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A、B两侧,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如果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说明A侧溶液浓度大,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如果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说明B侧溶液浓度大,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说明两侧溶液浓度相等,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答案:(1)(有无)氧气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实验步骤:等量(两侧)液面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6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瓶中的植物是正常生长的活体生物)。请你和这位同学一起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1)在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中,广口瓶要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2)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红色液滴若向_移动,说明该植物进行了有氧呼吸,而_(“能”或“不能”)确定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液滴移动的量_(“是”或“不是”)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3)利用该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为了保证广口瓶内光合作用原料的相对平衡,应将NaOH溶液换成_溶液,该溶液影响的是光合作用的_反应阶段。(4)将广口瓶放在较强光照下,一段时间后红色液滴将向_移动,说明光合作用强度较大。解析:(1)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对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干扰,所以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时,需要将植物放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2)黑暗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以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瓶内的压强减小,红色液滴向左移动,但是不能确定的是此时植物有没有进行无氧呼吸,液滴移动的距离表示的是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的量。(3)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应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分解,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所以碳酸氢钠溶液主要影响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4)将广口瓶放在较强光照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释放氧气,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答案:(1)光合(2)左不能是(3)NaHCO3暗(4)右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