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那树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8261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那树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那树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那树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那树【导学目标】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4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深刻体会作者的用意。5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课时计划】2课时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路边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佝偻(u lu)倒坍(tn)荫庇(yn b)踝(hui)骨 虬(qi)须 周道如砥(d)(2)词义佝偻: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倒坍:倒塌。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踝骨:人小腿与脚之间部位的左右两侧的突起。文中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虬须:卷曲的胡子。文中指树根。周道如砥:文中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2作者名片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应深沉,不宜强烈奔放。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交流点拨】文章记叙了一棵老树被人类无情杀戮的悲惨命运。2那树的不平凡的经历在我们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迹,在我们的心中,那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运用下面要求的句式说一句话。那是一棵_的大树,因为_。(提示:可从树的外形、品格、遭遇、作用和它所处的环境等方面概括,也可以从作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或者读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概括)【交流点拨】(1)那是一棵有着坚固而稳健身躯的奇特的大树,因为它虽然显得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看上去像生铁铸就。(2)那是一棵对人类大有功德的大树,因为它成为人们心灵的慰藉。炎热的夏,送来荫凉和清静;朦胧的夜晚,送给情人温馨的感觉;它扩张着荫庇的面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总之,大树是人类的守护神。(3)那是一棵有着无私奉献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品性的大树,因为当大树的生存受到威胁、身处逆境时,它仍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4)那是一棵有爱心的大树,因为它在预知自己将遭杀戮后,将灾祸告诉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 (5)那是一棵让作者心痛的大树,因为作者对大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大树倒地,让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合作探究深悟文本步骤三重点精读深层探究1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作者在叙述大树“绿着生”“绿着死”的两个生命阶段的过程中,流露出什么样的情感。【交流点拨】“绿着生”。那树古老、神奇、多情、忠诚,作者对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树的生存受到威胁,但它“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照旧绿”“绿得很”,“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词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绿着死”。“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树遭杀戮,惨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2如何理解“蚂蚁国”里的事情?【交流点拨】作者引用当地人的传说,给文章带来了奇幻的色彩。用意在于:一、表现动植物有预知的能力,比人类更有灵感;二、创造一种悲壮的气氛,表明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极其缺乏友爱,形成鲜明对比。把蚂蚁国民认作一个民族,就像人类一样的民族,显然是怀着敬意的。步骤四赏析语言把握特色(一)赏析语言品味下列语句,探讨括号中的问题。1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这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形成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态度?)【交流点拨】“一里一里铺过来”“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其来甚速,而“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其行极缓,两相对照,自然界生命的生长极为迟缓,而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为迅速。自然界各物种在人类的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这是一种严重的不对称。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有时是好事,但有时也会是坏事,有可能会造成自然界生态失衡。作者没有直接表达类似的思想,但我们可以揣摩其心理,这就是托物寓意。2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读“咬”“骨粉”和“呻吟”这几个词语时你有怎样的感受?)【交流点拨】“咬”“骨粉”和“呻吟”都是描写性、形象性很强的词语,再现了一幅人类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咬”给人以视觉的感受,“骨粉”诉诸视觉,“呻吟”则诉诸听觉,都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本来这几个词语不应当用于此情此景,但作者富于创造性,故意用这几个词语来描景写意,表达对伐树工人的愤恨,所以这几个词在这种特殊的语境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二)写法探究这篇文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交流点拨】(1)主题富于时代性。人类当前面临的两大问题是发展与环保。如何正确处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是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只能用进一步的文明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工业文明给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带来强烈的冲击和毁灭性的破坏,我们应该警醒。(2)手法独特,言近旨远。作者借写老树有益于人类却被人类伐倒的遭遇,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托物寓意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既具形象性,又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3)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笔触细腻,感情凝重。文章从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从生动的描摹到刻意的比拟,最后赋予“那树”以真实的性灵,让真实的性灵敲击读者的良知。在作者笔下,活着的树给予人护佑,更给予人美好;被杀戮的树显出几许哀叹、无奈和悲壮。如果造化有知,那树将会怎样向人们诉说呢?(4)情节富有奇幻色彩。作者细致地描写“蚂蚁国”里的事情,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物犹如此,人作何感?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竟如此无情,值得我们深思。(5)写景状物形象生动。如“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比喻奇特,以动写静;如“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写出了细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独特感觉;如“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写出了“刽子手”“月黑杀人夜”恣肆杀戮的丑态,似乎也象征着灾难的魔影;如“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创设庄严、悲壮的气氛,渲染了悲剧色彩。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总结课文本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常年造福于人类却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苦,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沉重感慨。2拓展延伸关注你身边的绿色,你生活的周围有类似的现象吗?请以“绿色”为话题,说一段话。【交流点拨】(1)童年,是绿色的,穿行于浓阴之下,阵阵清风沁人心脾。在浓阴下无忧无虑嬉戏的日子成了我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后来,为了拓宽马路,树被砍了,只剩下低矮的树桩。仿佛在嘲笑人类的无知,蔑视人类的愚昧。(2)不知何时兴起了“一场风”,全国中小城市纷纷上马“广场工程”:树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塑料树、绿草坪。呆蠢板滞、毫无灵气的塑料树似乎在嘲笑人类的伪饰与做作,柔弱的小草似乎在呼唤阳刚与刚烈。(3)关注我们身边的绿色吧,从每一棵树苗,每一片绿阴开始。让我们用胆识、智慧、心血和汗水创造一个绿树葱茏的明天。【附:板书设计】那树早期近期庇护、造福人类惨遭杀戮现时托物寓意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