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8212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课时)知识目标:(1)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分布的差异。(2)较熟练地利用降水量柱状图或等降水量线来确定某一地区的降水状况。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断。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状况,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及影响因素。降水的季节变化。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新课导入教师在黑板上挂出降雨和降雪景观图。向学生提问:这两幅景观图各表示什么天气?(降雨、降雪。)降雨和降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我们称为大气降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的变化和分布。板书一、降水与生活提出问题针对“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分为甲乙两组,争辩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分组辩论甲组:降水就是降雨是对的。乙组;降水不光是降雨,降雪、降冰雹也是降水过渡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雪、冰雹等其他形式。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学生描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判断雨滴下落时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很少。(小雨)雨滴下落时连续成线,落到地面四处飞溅,能听到雨声,地面积水较多。(中雨)雨滴下落时模糊成片,落到地面溅得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很多。(大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地面积水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暴雨)讨论让学生讨论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教师把学生分成3组,在各组讨论形成共同意见后,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评价点拨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给予正确的评价,并及时表扬鼓励。承转无论是人类的生产还是生活都受降水的影响。那么,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课件演示降水量的测定。画面1依次展示储水筒、储水瓶、漏斗、盛水器,并组装成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及量杯,说明雨量器的构成和测量单位(毫米)。画面2用降水动画,并配以降水声,雨水通过漏斗进入储水瓶,再倒入雨量杯,从而测出降水量。并依次显示某天上午8时的降水量和晚上20时的降水量,指导学生会测、会记录、会计算日降水量。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月降水量、年降水量。总结在学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提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说当地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回答一年内各季的降水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承转一年内各个季节的降水不均匀,这就是降水的季节变化。板书二、降水的季节变化说明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课件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引导学生了解降水量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1)显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月份123456789101112降水量/毫米10522477181135169112572412(2)画面显示一个长方形图(指导学生要把握图幅的大小,不要过小或过大)。(3)画面显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指导学生把横坐标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4)画面显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指导学生画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据资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如本资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个刻度就应确定为30毫米或50毫米,总刻度从0至200毫米就行了)。(5)画面逐月显示12根柱形,说明12根柱形表示12个月的降水量,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12根柱形的降水量之和,表示年降水量(指导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依次画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学生每根柱要画在横坐标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间的距离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细)。绘图根据教师的指导及可见内容绘图。读图分析学生画好图后,鼠标点击读图要求,引导学生分析该地降水在一年的季节变化情况。(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7、8、9月份)(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1、2、3、4、11、12月份)(3)该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约745毫米)(4)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该地全年降水较多,且不均匀,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总结根据以上分析,总结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先让12名学生谈谈,大家补充,最后归纳: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包括该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承转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变化,就不同地方来说,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板书三、降水的分布讲述教师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多媒体展示教材60页图3.24“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分析下列问题。(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指导读图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为底图,教师边鼠标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读图要求,边得出结论。(1)画面显示用红色勾勒出的赤道,并闪烁。对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的多少,归纳出第一问的结论: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2)画面显示用蓝色虚线勾勒出的南、北极圈,并闪烁。对两极地区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二问的结论: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3)画面显示用绿色虚线勾勒出的南、北回归线,并闪烁。然后用黑色分别闪烁南、北回归线东西两侧的降水量,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三问的结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4)画面分别显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南回归线和南极圈,让学生指出是哪两带?(北温带和南温带。)然后对温带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四问的结论: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5)画面分别显示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所在地及降水量,并闪烁。让学生从两地所在的降水量的多少,得出第五问的结论: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是阿塔卡马沙漠。归纳总结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板书。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3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顾旧知让学生回忆影响世界各地气温的分布的因素有哪些?(纬度、海陆、地形等。)承转同样,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因素影响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受地形的影响。课件多媒体演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1)画面显示山体。(2)画面显示暖湿气流,并沿坡爬升,出现云层、降雨。(3)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哪是迎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多。)哪是背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少。)大家评判补充,使学生认识迎风坡和背风坡及其与降水多少的关系。教师给学生说明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内),位于迎风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称为世界“雨极”。板书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边检测,边质疑,边归纳知识要点。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降水与生活二、降水的季节变化三、降水的分布见学生用书相关题目。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