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自读文本短文两篇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8178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自读文本短文两篇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自读文本短文两篇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自读文本短文两篇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读文本 短文两篇 语言运用层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导学号:21680056】(1)汪忠玉自幼喜爱绘画,那国色天香的牡丹,在他的笔下_,花团锦簇,竞相开放,鲜艳欲滴。(2)税收优惠政策纠错不能_,而是要留出缓冲空间,让企业形成新的预期,经济形成新的平衡。(3)蜀绣针法讲究,具有_、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这得益于疏朗的构图、清秀细密的纹样和优雅尊贵的审美韵味等。A一蹴而就一气呵成一挥而就B一挥而就一气呵成一蹴而就C一挥而就一蹴而就一气呵成D一气呵成一蹴而就一挥而就【解析】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快就完成了。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也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一蹴而就”指一下子完成,符合句语境,这就排除了A、B两项:“一挥而就”指绘画快,符合句语境;句中的“气韵连贯”与“一气呵成”语境相符。【答案】C2(2016全国丙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B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C首届跨境电商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D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解析】本题从成分残缺、成分赘余、语序不当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成分残缺。乱加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去掉“随着”或者“使得”。B.成分赘余。“如果有一天”“的时候”重复,去掉“的时候”。D.语序不当。将“历时三年”放到“开展的”之后,同时在“历时三年”之后加“的”。【答案】C3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ABC D【解析】排序的关键是确定首句,综合这五句话,谈的是“信念”问题,因此容易确定首句是第句,而是对的解说,句中的“还要加上一点”承接,由句中“可是发展到现代”可以判断其应放在第句后面。【答案】C4根据下面的文字,给“数学语言学”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超过65个字)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差别悬殊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强有力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则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20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使数学的领域空前地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地扩展了。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了。_【解析】解答时抓住几个关键句:“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目的是“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和“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答案】“数学语言学”是运用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实现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并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5依照下面数字的对话,再写两组对话。要求:符合数字的外形和结构。【导学号:21680057】示例:9看见6说:没事儿玩什么倒立啊。0看见8说:胖就胖吧,系什么腰带啊。_【解析】本题重在考查仿写能力。解答时首先选取一对数字,对它们的外形进行对比分析,找到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联系实际生活回答即可。【答案】(示例一)7看见2说:别以为你跪着我就会嫁给你。(示例二)2看见5说:哟,几天没见,就抬头挺胸,真是太不谦虚了。6(2016全国乙卷)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_【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从构图的分支关系来看,“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总体分“活动”和“讲座”两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几项具体内容。要按顺序介绍清楚“活动”和“讲座”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式。做到内容全面,表达连贯,语言简洁,不要超过字数要求。【答案】(示例)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探索新的光源陶诗秀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第一盏白炽灯,标志着电光源应用的开始。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电光源存在着温度高、光效低的缺点(只有10%的电能转变为光能)。20世纪40年代,人们由萤火虫发光得到启示,发明了日光灯,它的温度较低,光线柔和,光效较高(比白炽灯高4倍),使用寿命长(为白炽灯的710倍),此为第二代光源。第三代光源是高压钠灯,它光效高,透雾性强,光色较好,其亮度是日光灯的22.5倍,较日光灯节电60%,但是,无论是日光灯还是高压钠灯,与萤火虫发的光相比,都相形见绌。萤火虫的光有下列优点:一是发光过程不产生辐射,为冷光;二是发光效率高,能直接将100%的化学能转变为光能;三是光线柔和,适宜于人的眼睛。因此,对于这种光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早在晋朝,即有“囊萤读书”的故事。古今秘苑一书中也记载着我国渔民利用荧光捕鱼的事例。渔民把光细菌涂在钓饵上,诱鱼上钩。另一方法是将羊的膀胱吹胀,装入百余只萤火虫,放入深水中,引诱鱼虾,而捕取之。1900年,在巴黎国际博览会的“光学之宫”里,没有一盏电灯,却格外明亮。原来人们用一个容积为25升的玻璃瓶,培养从死的乌贼身上取下来的发光细菌,这些发光细菌发出的光像皎洁的月光一样,照亮了整个展览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从一种发光的海生甲壳动物体内提取发光物质的干粉末。这种粉末只要与水接触,便可产生瞬息的生物光。当时就用这种光源作为闪光灯。近几年,对生物光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方面从萤火虫等生物体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和荧光素酶等,另一方面又用化学方法合成了荧光素等物质。如今由荧光素、荧光素酶和腺苷三磷酸等混合而制成的冷光源,已开始在含有易爆性瓦斯的矿井中充作照明灯,在弹药库中用作指示灯,或为“蛙人”提供水下发光灯。由于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在这类光源的照明下,从事清除磁性水雷的工作。我国纺织工业部门还生产出了夜光花布。赫劳特等人经过近10年的努力,终于研制成一种人造生物光源。现已作为商品投入国际市场。这种人造生物光源由4种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即双草酸酯、荧光剂、过氧化氢和催化剂。其发光机制为:双草酸酯被过氧化氢氧化,释放出能量,此能量传给荧光剂,使它产生荧光,催化剂可加速反应的过程,使发光强度增高。近年来,生物光源还逐步应用于枪炮瞄准器,夜间作战地图,船只和飞机的罗盘及各种仪表、夜光表等。由此可见,生物光对于国防、渔业、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有删改)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代光源是白炽灯,1879年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第一盏白炽灯,这是人类光源应用方面的一个伟大成就,尽管电光源温度高、光效低。B第二代光源是日光灯,相对于白炽灯而言,它的温度较低,光线柔和,光效较高,使用寿命是白炽灯的710倍。C第三代光源是高压钠灯,它光效高,特别是对雾的穿透能力强,光色也比较好,亮度高,比白炽灯节电60%。D白炽灯、日光灯、高压钠灯都是人类对光源进行研究利用过程当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特别是高压钠灯,光效高而节能。【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选项内容主要涉及对三代光源不同特点的论述,信息区间主要在第1段,考生要注意分析选项表述的内容与原文在本质上有没有改变。C项,“高压钠灯比白炽灯节电60%”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较日光灯节电60%”。【答案】C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们尽管已经获得了第三代光源性能优异的高压钠灯,但仍然重视对萤火虫的光的研究,因为它具有发光过程不产生辐射、发光效率高、光线柔和的优点。B中国对生物光认识与运用的历史非常悠久,“囊萤读书”的故事表明早在晋朝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将生物光运用到生活中。C晋朝人将生物光运用于捕鱼作业当中,把光细菌涂在钓饵上,诱鱼上钩;将羊的膀胱吹胀,装入百余只萤火虫,放入深水中,诱捕鱼虾。D现代社会人们仍在尝试运用生物光,1900年,在巴黎国际博览会的“光学之宫”里,那“像皎洁的月光一样”的光亮,便是发光细菌发出的。【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选项内容主要涉及第三代光源的特点、人们对生物光的认识与运用情况,对比时要注意运用的时代、领域等方面的信息。C项,“晋朝人将生物光运用于捕鱼作业当中”表述有误,原文是说“古今秘苑一书中也记载着我国渔民利用荧光捕鱼的事例而捕取之”,没有明确指出朝代。【答案】C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21680058】A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人从发光的海生甲壳动物体内提取发光物质的干粉末,让其与水接触产生生物光,制作了闪光灯。B在生物光源的照射下,人们可以从事清除磁性水雷的工作,这是因为生物光源不需要电源的支持,也不产生磁场。C用来制作冷光源的荧光素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从萤火虫等生物体的发光器中分离得来,一个是用化学方法合成得来。D人造生物光源的配制过程中,过氧化氢和催化剂的作用是:过氧化氢氧化双草酸酯,使其释放能量,催化剂加速反应过程并延长发光时间。【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选项内容主要涉及生物光源的研究与意义、人造生物光源配制过程中过氧化氢和催化剂的作用等,要注意选项内部的逻辑关系等。D项,“并延长发光时间”表述错误,原文是“使发光强度增高”。要注意人造生物光源的配制过程中的几个环节:双草酸酯释放能量,能量传给荧光剂,使荧光剂发光。【答案】D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