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 川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81525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 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 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 川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唐朝建立的史实。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3知道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及其影响。4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自主学习1唐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2什么是“贞观之治”?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有哪些?3武则天的主要政绩有哪些?合作探究(一)探究贞观之因读史使人明智,请同学们仔细体会唐太宗的话,回答问题。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这句话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他能认识到此问题?(3)这句话体现了他具有什么治国思想?(二)感受贞观之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材料二“(经过唐太宗统治后)天下大稔。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1)说说上述两则材料的大概含义。(2)造成上述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不同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通过对上述两则材料不同现象及其原因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当堂达标1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2温家宝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致(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鉴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现在失去了一面好镜子。”这位大臣是( )A长孙无忌B杜如晦C狄仁杰D魏征参考答案【自主学习】答案见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合作探究】(一)探究盛世之因(1)材料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像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2)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原因:他经历过隋末农民起义,吸取了历史的教训。(3)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具有重民、爱民的思想。(二)感受盛世之景(1)材料一的含义:描绘了贞观初年茫茫千里,既无人烟也无家畜的荒凉的社会景象。材料二的含义:描绘了唐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出现了经济富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2)造成材料一中现象的原因:隋末战争的浩劫;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得民不聊生。造成材料二中现象的原因: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和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从而出现了这种治世局面。(3)我们应该树立“重民”思想,减轻人民的负担,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国家要发扬节俭的美德;政府官员要廉洁自律;精简机构;要重视人才的选拔等。(也可以根据唐太宗的其他措施作答)【当堂达标】答案见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