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8137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知识梳理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2甲骨文记事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二、重难讲解甲骨文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商朝时的甲骨文已经记载了当时的一些情况,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但这不能说明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2013年,考古工作者在对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发掘的资料进行整理时发现了大量的刻画符号和原始文字。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成果表明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我国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三、学法指导对于本课重点内容,可以利用歌谣的形式进行记忆:原始后期有青铜,商周礼器它铸成。司母戊鼎是最大,四羊方尊奇造型。文字可考始于商,甲骨清朝现安阳。象指会形造字法,一脉相传人人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