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二中国现代史主题六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1881222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二中国现代史主题六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二中国现代史主题六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二中国现代史主题六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2019,第一部分河南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二中国现代史,主题六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CONTENTS,目录,PART03真题帮,考点1,考点2,考点1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考点帮,知道“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了解我国文化艺术的主要成就。1.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科技发展计划【2018年23题考查】【2019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第一次飞行试验成功20周年】,考点1,考点2,考点1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考点帮,2.杂交水稻与青蒿素,考点1,考点2,考点1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考点帮,3.文化事业的发展,考点1,考点2,考点1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考点帮,易失分点1.“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又称为探索时期(19561966年),不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3.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和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均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不是在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考点1,考点2,考点2社会生活的变迁(10年5考),考点帮,考点1,PART02拓展帮,图说历史,拓展帮,主题六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图1我国第一颗原子图2东方红一号卫星图3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弹爆炸成功(1)上述图片反映了什么主题?(2)图1、图2所示成就的取得与哪些人物有关?这些人物和图3所示人物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参考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取得的科技成就。(2)邓稼先、钱学森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攀登的精神。,阅读以下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说历史,拓展帮,主题六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1966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我国第一颗导弹试验成功。(2)“文革”十年(19661976年):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3)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863计划”实施;“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1)客观原因: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界上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信息、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这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促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的发展。(2)主观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建立科研机构,组织科研队伍,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图说历史,拓展帮,主题六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1.教育、科技、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1)教育发展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经济是决定社会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关键;教育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科技的进步也带动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取决于全民族的素质和科技人才,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2.粮票和布票等票证的产生与停用分别说明了什么?粮票和布票等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的表现;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发展,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增多,我国逐步取消了各种票证。(3)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忘我劳动,无私奉献。,图说历史,拓展帮,主题六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启示。(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2)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保证。(3)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要继续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PART03真题帮,真题展示,命题点1,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命题点2,1.2016河南,10中国联想集团成功研制“深腾6800”巨型计算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端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国家。这对推动中国国防、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这表明我国()A.“863计划”已完成B.信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科技强军已实现D.高等教育形成相当规模,【解析】,B,真题展示,命题点1,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命题点2,2.2013河南,111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迅速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863计划纲要。材料反映了()邓小平的果断决策科学家的时代责任感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A.B.C.D.,【解析】,A,真题展示,命题点1,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命题点2,3.2015河南,23(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解析】,(2)据材料二,大事年表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哪些领域的巨大成就?结合同一时期的世界形势,概括指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4分)答:科技、经济、外交、教育等领域。(2分)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制定恰当的政策;(1分)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融入世界。(1分)(3)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给你的生活带来的便利。(1分)答:高速铁路,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出行;远程教育,改变了我们学习的方式。(1分,任答一点即可),真题展示,命题点1,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命题点2,【解析】,真题展示,命题点1,命题点2社会生活的变迁,4.2018河南,11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解析】,命题点2,D,真题展示,命题点1,命题点2社会生活的变迁,5.2015河南,10人民日报曾报道了一系列大学毕业生的“人物志”,他们中有自愿到西藏实现军旅之梦的,有到农村公路管理处巡查道路的,还有到网络新职业中“淘金”的。这一报道反映了高校毕业生有()多元的职业方向开放的就业观念自主选择的权利统一的分配制度A.B.C.D.,【解析】,命题点2,A,真题展示,命题点1,命题点2社会生活的变迁,6.2016河南,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前的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城市街头中国城市街头材料二19782007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6.7m2增加到27.1m2,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81年的7438km2扩展到2005年的32520.7km2,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也从1980年的19.6%快速跃到2005年的40.5%。材料三1978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650.2亿元。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法国和英国。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8019.4亿元,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172534亿元,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万亿美元。(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城市的发展变化。(4分)答:材料一:城市面貌由落后到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发生巨大变革(自行车、人力车被各种汽车取代;马路上的人流变为车流)。(2分)材料二:居民居住面积增加;城市建筑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2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城市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2分)答: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工业和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市场经济和商品贸易的发展。(2分)(3)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家乡所在城镇的发展成就。(1分)答:例:郑州地铁1号线通车运营,为市内交通提供了便利;郑州CBD已成为郑州市崭新的城市名片。(1分),命题点2,真题展示,命题点1,命题点2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命题点2,真题展示,命题点1,命题点2社会生活的变迁,7.2014河南,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2年全国通用粮票长城信用卡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家庭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材料三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答: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资丰富、鼓励消费;(1分)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1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2分)答:科技改变生活;(1分)改革开放。(1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3)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2分)答:例:互联网的普及。说明:网购巨大的成交量,拉动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举例1分,说明1分),命题点2,真题展示,命题点1,命题点2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命题点2,史料研析,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2016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设问根据材料指出“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意义,并指出我国把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的目的。解题思路根据材料“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可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意义。根据材料“旨在”可知目的是宣传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史料研析,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他被称为当代神农。50多年来,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设问材料中的“他”是谁?他的最主要贡献是什么?解题思路通过材料中“神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等提示信息,可知他与农业有关,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应是袁隆平。袁隆平的贡献是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产量很高,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史料研析,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80年全国平均每人消费粮食428斤,平均每人用于购买穿着的零售额为42元。城乡人民穿着的质量大有提高。1980年皮鞋零售量比1957年增长8倍。购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等占用的零售额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80年的24.5%。设问材料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解题思路通过材料中“购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等占用的零售额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80年的24.5%”这一提示信息,可知我国人民的生活从物资匮乏到水平提高。由时间“1980年”可知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