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强化练岳麓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77864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强化练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强化练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强化练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4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强化练 岳麓版(限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1(2016惠州调研)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道教地位上升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解析】唐代的道教经典中提出“不杀生”,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不违戾父母师长”“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体现出儒、道、佛融合的趋势,故A项正确。【答案】A2程朱理学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此材料表明程朱理学()A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B对饮食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C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D认可私欲,主张个性解放【解析】依据材料“饮食者,天理也”可知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故C项正确。【答案】C3(2016鹰潭一模)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解析】依据材料“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可知为学问必须穷天理,明人伦,故B项正确。【答案】B4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九渊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简说:“止如斯耶?”陆九渊大声说:“更何有也!”杨简顿悟。据材料判断,陆九渊认为()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解析】有关“实践”的观点是顾炎武的观点,故A项错误;B项符合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正确;陆九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明理,读书明理体现的是向外探求,故C项错误;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D项错误。【答案】B5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A万物的本原B探究天理的途径C儒家的纲常伦纪D发明本心【解析】在世界本原上,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也”,认为本心即天理。在求理方法上,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故A、B、D三项属于的不同点。宋明理学的理是指儒家的纲常伦纪,这是其共同之处,故C项正确。【答案】C6(2016渭南质检)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解析】张载主张“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他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张载主张“为往圣继绝学”,体现了他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理学家主张为维护君主专制服务,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理学思想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秩序,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7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学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解析】结合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B项不能体现“异质”,C项说法不正确,D项夸大了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答案】A8(2016临沂质检)李贽在焚书中讽刺道学家:“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这反映了李贽()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B强调人正当的私欲C认同市民阶层利益和要求D反对遵循仁义道德【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及批判孔子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讽刺道学家的做事伪思想,没有提到人的正当欲求,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的信息说明对普通市民阶层利益观的认可,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反对仁义道德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9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C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D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解析】柳宗元通过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对比,指明郡县制的优点,而黄宗羲结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批判君主专制,两者的内涵不同,但都有其合理性,故C项正确。【答案】C10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中写道:“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其意在说明黄宗羲的思想()A具有近代思想色彩B堪称近代制度典范C没有突破儒家理论D有违儒家民本思想【解析】从“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可知,作者认为黄宗羲思想具有近代思想色彩,故A项正确。【答案】AB组名校必刷题11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中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材料中的意思是()A四书、五经是儒学的根本B孔孟经典是儒学的根本C论语是儒学的根本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解析】根据材料“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可知,顾炎武批判今之所谓理学以宋明理学语录为本,舍弃孔孟儒家经典,故B项正确。 【答案】B12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A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B“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C儒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解析】王夫之提出“预定奕世之规”,已有“立宪”的意义,但并非是受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影响的结果,故A项错误;从材料无法推断,王夫之提出的“虚君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故B项错误;王夫之“虚君共治天下”理念,对专制皇权的批判反思达到新高度,故C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制的严重削弱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3儒学的历史际遇十分复杂,时代不同,对它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迥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汉书儒林传材料二朱熹著四书集注,采择理学家中与己意相合的论说,加入自己的比较通俗浅近的注释,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朱熹极为重视少年的教育,著小学集注,收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籍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又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直到杂细事宜,都做了具体规定。蔡美彪中国通史(第七册)材料三今天,回头从总体上看20世纪初的这场新文化活动,便很容易发现其明显的不足之处:(1)他们多是从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角度批判和清算传统文化的,缺乏学术和思想的探研与深思(3)他们态度激烈,太情绪化,容易矫枉过正,在批判中往往失之过度,失之公允。韩星儒学与中国文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获得正统地位,然后依据材料一“武帝立五经博士劝以官禄”可知,国家将学与仕相结合也是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 第(2)问的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二“朱熹著四书集注,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著小学集注,收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籍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 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第二小问可以从北宋时期经济发展、教育状况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等方面来分析。第(3)问可以从新文化运动出于反对专制,宣扬民主的现实需要来批判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论证其存在明显的不足;可以从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角度论证其不利于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答案】(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国家将学与仕相结合。(2)努力:重新解释儒家经典,使理学普及化、通俗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注重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条件:印刷技术的提高(或答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3)材料三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明显的不足。新文化运动出于反对专制,宣扬民主的现实需要来批判传统文化,而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自然受到资产阶级批判,但他们忽视了传统文化自身的核心价值与合理思想,不利于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抨击封建礼教,固然有利于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它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失之偏颇。14(2016盐城质检)李贽是晚明中国“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具有强烈的反正统意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是中国社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期所出现的一位思想巨人,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先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在中国,他的后继者们赋予了他如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世界上,他被中西文化交流的伟大先行者利玛窦称为“中国人中罕见的典例”。许苏民李贽评传材料二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贽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这句话的理解。(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李贽悲剧”这一现象的社会因素。(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思想发展的态势。【解析】第(1)问可将问题转换为李贽思想的历史影响,结合史实论述即可。第(2)问由材料二可知李贽的悲剧是由社会环境造成的,故结合当时明清时代特征即可回答造成“李贽悲剧”这一现象的社会因素。第(3)问从两则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开始出现新思想,但理学占据主导地位。【答案】(1)李贽的反正统思想,冲击了迂腐的纲常名教,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因素:君主专制强化,人性遭到压抑;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缺乏新思想发育传播的土壤;理学日益僵化,束缚思想自由。(3)理学占据主导地位,新思想开始滋生。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