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版语文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76512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学习目标】1把握中心论点,理清结构思路。(重点)2学习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重点)3理解并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自古以来,人们不断探求事物本质,科学地认识世界,获得新知,追求新生活。无论是大大小小的事例,还是大大小小的人物,都在体现着“格物致知”的精神。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就是其中的典范。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他对“格物致知精神”的阐述。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2背景资料。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如丁肇中先生本人所说:“多年来,我在美国的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3读准字音。丁肇中(zho)彷徨(pn hun)授予(y) 不知所措(cu)4理解词义。彷徨: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论知识。5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明确: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明确:大学里的“格物致知”是指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含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地、有计划地探索。2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病?原因是什么?明确:弊病: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原因: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3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明确: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二)论证思路本文思路清晰,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理清本文的思路。明确: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分析问题: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论述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是实验精神。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三)事实论据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依次列举了哪些事例?明确:王阳明“格”竹子,探讨自己,头痛而失败。通过实验了解竹子的性质。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却不知所措。作者到美国大学做研究时恐慌的经历。(四)论证方法本文是怎样采用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来论证观点的?试举例说明。明确: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如:反面事例:列举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因“格”竹子而苦思头痛失败的事例,阐述了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的道理。正面事例:通过作者在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时发现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阐述了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的道理。四、板书设计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剖析“格物致知”之含义分析“格物致知”之重要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层层深入说理充分五、课外拓展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你将如何行动呢?是做明天的创新型人才,还是做死抠书本的书呆子?请写出你的打算。示例: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动手做一做。要主动参与、主动观察、主动动手操作、主动思考探索、主动表达交流,并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具有敢于表现自己、勇于挑战自我的人生态度。善于思考、认真实践、努力钻研,拥有不怕困难与挫折、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2课文第八自然段采用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的写法,先表明观点:“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然后,举“通过实验了解竹子的性质”的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请以“梦想与行动”为话题,仿照上面的写法,写一段话。(120字左右)示例:只有梦想而不付诸行动的梦想只能是空想,只有行动才能使梦想具有现实意义。原始社会末期的大禹目睹水患无穷,民众流离失所,树立了平息水患,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梦想。他劳神焦思,泽行路宿,带领群众长年奋斗在抗洪泄洪第一线,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止息了水患,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六、教学反思1由于本文思路清晰,深入浅出,语言简洁,由学生自主积极动笔读书,圈点批注完成对课文内容和思路的初步自学,探究本文的论点,努力探寻本文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对议论文知识能力的迁移运用;用讨论交流法,实现对自学内容的反馈与纠正。2本课教学设计积极地创设作者、学生、教师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在质疑和交流中明确格物致知的真正内涵,明确倡导格物致知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启发鼓励学生树立格物致知精神。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